人物

更多

干货:顶级产品经理实操手册,系统解读如何做产品

关键词: 产品经理 如何

发表于2017-06-02 11:37:22 0 0

产品不是你公司MRD(MarketRequirement Document,市场需求文档)需求文档里定义的那些功能和模块。


真正的产品,是去满足用户需求痛点、给用户创造快感,或者成本节约带来的感受。这种感受既可感知,也有可能不可感知。


但是,做产品也有方法论。


本文经混沌研习社(微信公众号:dfscx2014)授权转载,研习社是一所线上商学院,致力为创业公司培养具有互联网思维和全球化视野的创新人才。


一、用什么姿势做产品:第一性原理


黄晓杰


暴风魔镜CEO黄晓杰


创业也是一样的,你不要总是去盲目地做事情,而是要按照原则和理论去做事情,一旦做了就要坚决,这样你才能赢。


这个原则是什么?第一性原理:解决问题时,回归到事物本质。


如果觉得这个概念太抽象,我们可以用对比法去理解。


与“第一性原理”想对的,是经验参数——通过大量实验得到规律性数据,也就是我们说的传统思维。


传统思维和第一性原理相比,有什么特点呢?


Point1:点状思维。很多人考虑一件事情,不是按照第一性原理的方法去做本质的、原型的思考,而是进行点状的、脉冲式的思考。


Point2:经验主义。我们做任何事情,第一反应是去想过去的经验是什么,第二反应是去想别人的经验是什么。


如何用工具化方法使用“第一性原理”?


Step1:建模


1.回归基本概念


回归到基本概念去理解,就能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


小案例:58同城的两个核心概念


Q:为什么58同城成立事业部,各项目垂直化,由一个大平台统一管理?


A:跨边网络效益——双边市场(需求与供给)的重要特点之一,这个网络效应跟淘宝是一样的。


58同城的本质就是一个跨边网络平台,普通消费者越多,商家越开心;商家越多,普通消费者越开心。58的大平台就是为了提升流程和效率。


Q:为什么58拆分了瓜子二手车和58到家。接着是收购、投资公司,在重点公司里面参股,还把自己的业务还给了别人?


A:平台效率。业务性质越相似,流程越接近,效率越高。


拆分瓜子二手车和58到家,也是因为这两个业务放在58的整个体系中效率太低,所以必须要拆分。


2.回归基本原理


马斯克之所以要做火箭,是因为他2002年在度假的时候读了一本书,了解了火箭推进的基本原理。后来他又读了很多书,把火箭基本上搞明白了。


3.回归良知


我们做商业,做到后面很容易脱离良知。


小案例:链家


很多房产网站提供的都是假房源,因为这样可以起到导流的作用。


链家网站推出真房源之后,业绩连续三个月持续下滑,跑了很多用户和经纪人。


三个月之后,用户发现链家提供的房源虽然少,但都是真房源,不断地回头。


4.回归人性


古往今来,甚至是未来一百年,人性都不会发生变化,底层需求还是那些,贪吃、懒惰。所有的互联网产品的出现,就是为了满足人性的这些需求。


5.回归商业本质


利他的部分:公司要为用户提供好的产品和服务,提升效率和体验,降低价格。


利己的部分:你必须赚到钱。


6.多问为什么


在用第一性原理进行建模的过程中,如果没有真正回归本质,会被“不可能”束缚,被经验束缚,由着自己的欲望去做事情。


Step2::进行工程化分解


怎么把大象关进冰箱里?


三个步骤:打开门,把大象放进去,关上门。


这三个步骤一个都不能少。


Step3:找到提升空间


可以优化的点可能非常非常多,你要抓大放小,还要做因果的逻辑推导。


Tip1:研究行业案例


Tip2:分析行业历史


Tip3:跨界思考


Tip4:头脑风暴


二、用什么方法做产品:五大阶段论


著名互联网人、资深产品经理李明远


时装这个行业只有100年的历史,其实就是样式、材质、长短、颜色的各种排列组合,是可以穷尽的。但了解这些后,你就可以成为时装行业的引领者吗?


并不是。


你要意识到,你卖的产品并非鞋和裙子,而是用户使用这个东西带来的潮流自信——美的感觉。对于女性来说,穿裙子不是她的刚需,自信漂亮才是。


真正的产品,是去满足用户需求痛点、给用户创造快感,或者成本节约带来的感受。这种感受既可感知,也有可能不可感知。


但产品是可以形成方法论的,从0-1,有五大阶段:


Step1:立项(该不该做)


判断一个产品该不该做,这里面需要拆解两个要点:产品和人。


Tip1:按照需求的迫切度(使用频次)来区分,产品分三个层次:


可以有——也可以没有,满足了一部分人的需求,但也仅此而已。


需要“你”——部分用户产生需求依赖,但需要面对替代和竞争。


离不开——用户一旦用了就离不开,这是产品的最好阶段。


在你决定去做一件事时,要事先预测:我的产品满足什么条件才能实现一、二、三阶段之前的跨越,能走到多远。


Tip2:做产品的人也非常重要


选择一个业务,要考虑两点:喜欢和擅长。如果两者都不具备,就别做。


关键时刻的YES or NO,对产品发展至关重要:别管太细;不擅长判断就找擅长的人替你。


Step2:产品定义(能不能做)


什么样的产品,才能承载你的初衷并且达到最终的目的呢?


Tip1:竞品研究


对竞品要有清晰定位:要从最终产品解决用户什么需求痛点的角度去出发看。只紧盯着和自己长得像的人去复制或者硬拼,很难赢。


小案例:廉价航空的竞争对手是谁?高铁。


Tip2:市场分析


在这个阶段,不能光听你自己团队的人怎么说,要真正走到市场上去。


产品经理最重要的任务式联系用户,和用户沟通。


你怎么看待自己的产品,和用户怎么看待真的不一样。


千万不要盯着成功公司的PR说辞去做。


小案例:


很多公司都有APP,怎么了解市场对你的认可度?要走到深圳华强北、北京中关村的刷机店,看看用户拿到新机或刷机后早期最离不开哪几个APP。


Tip3:客群分析


分析你平台产品的不同类型用户,寻找其中的主流用户,找到共性,这才重要。


对客群进行分类识别:新老客户、不同消费习惯、阶层、不同使用时长、不同渠道来源、不同机型……


建立自己的数据仓库,会定义自己的数据报表:知道你做的产品要看什么指标,如何用各种条件交叉分析,从而更了解你的用户。


Tip4:能力储备


公司一起步,立刻找了一批很贵的人去打造一些可能趋于完美时才需要的项目,这种模式往往很难存活。


根据需要,搭建匹配的团队,储备合适的人才。


需要一定的预见性。比如外卖,未来人工智能是行业发展的关键点。


Step3:组织实施(搭建什么样的团队)


这是执行落地阶段。


团队期待不应“只求无短板”,各部门合作追究产品整体“极致发烧”。


把时间花在和核心骨干员工的沟通交流上,稳固团队:不要花费太多时间在向投资人汇报上。


Step4:商业模式(具备盈利能力)


团队搭建跟商业模式构建是相互影响、动态迭代的,二者共生,且不断变化。


不要追求“你觉得”、“市场觉得”的那个“什么什么”好,你使劲模仿也未必能驾驭。


从自己喜欢和擅长的角度出发,单点极致。


小案例:苹果


乔布斯时代每一款产品更容易吸引人,但他付出的代价、伴随失败的风险也一定比库克做的时候大。


尽管想象空间萎缩,但库克可以保证利润稳定。事实上苹果的团队正在发生变化,它的销售和盈利能力反而更强了。


Step5:建立企业机制和企业文化(制度和价值观)


对一个超过100人规模的大企业,最差,企业要有机制;最好,企业要有文化价值观。


Tip1:决策制度


员工应该知道公司对一个事情如何决策、事后如何评价,对应结果的奖罚逻辑是什么。


Tip2:评价制度


对人对事,重视评价和反馈。员工和创始人都不愿“捅破窗户纸”的话,在有成绩或者有失败的时候,很多事就讲不清楚。


Tip3:奖罚制度


创新型组织管理上限。所谓上限,就是奖,鼓励试错。要特别认真和高调的去“奖”,把“奖”这个事做得很明确,比如该奖哪些人。


交付型企业或者制造型企业管理好下限。一定要把组织边界定义清楚,鼓励大家不要无谓的折腾;要创新,可以做独立的小型组织。


Tip4:带人最重要


企业创新能力下降,不能靠外部空降,用好自己人


预见性考虑留哪些人,和哪些人交流,花时间在他们身上


争取在业务发展过程中把一批人带出来


三、用什么战略做产品:军事理论


小米科技联合创始人刘德


任何一个时代,最先锋的理论一定是军事理论,而不是商业理论。军事的输赢要命,商业的输赢要钱。


Tip1:精准打击


在传统的战场里,我打一个山头,肯定是一百门山炮齐发,一平米两个弹坑,总有一炮打到你。这与传统一些白电企业做产品思路相同:我做一百款空调,总有一款你喜欢,这就是传统企业的逻辑。


今天战场是精确打击的:清楚知道我的用户画像,一炮打倒你,单品海量做。


好处是,让所有产品价格都降低,效率提高。


Tip2:特种部队


传统的战争靠人海战术。


但如果小米自己做所有的生态链产品,可能要上万人才行。小米采用的方式是投资,投了一批在这个领域里面的特种部队,就不需要堆那么多人了。


我们告诉他哪有重要的商业机会


我们给他提供生态链背书


我们帮助他融资


我们帮助小股部队在前面斩首行动


我们用军事理论来做今天的商业。


企业如何保持快速增长?


Step1:认定本质


我们做任何行业,都要把这个行业的本质看清楚。


只有当你知道生意本质的时候,才能掌握住节奏。


只有当你对产品定义清楚了,你的思考方式和策略会变得完全不一样。


Step2:竹林效应


互联网公司更像竹子,雨后的春笋能一下子成长起来,如果环境成熟,三年时间就能迅速长成一棵参天的竹子。


竹林公司生命周期很短,需要不断新陈代谢,但扩张起来没边界。我想扩张任何一个领域,只要投一家公司就起来了。


step3:一把手理解产品很重要


Tip1:永远做最大市场


这个理论不是有普遍性的,但是有代表性。未必都适用于大家。不同性质的公司关注市场逻辑完全不同,有些公司注定做一家小而美的公司。


Tip2:有取舍


在中国,每个市场都庞大无比,所有的领域都有机会,但不证明你都能干成。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聚焦。


Tip3:追求性价比


大家会有一个误区:觉得高性价比的公司low。其实这是非常不对的,让更多的人用更便宜的价格享受到好东西,才符合人性,做一家公司绝对要符合人性。


Tip4:老板是行家


企业一把手如果不懂商品,可能指挥不到点上。


四、用什么远见做产品:新商业


车和家创始人及CEO李想


去这两年里呢,创业的失败率应该是有史以来最高的,真正做出来的企业寥寥无几。


主要是因为在最近这两年所谓的创业热潮里面,出现了一个非常不好的现象,有一大堆完全不懂产品的人,到处去跟大家讲要如何创业,如何做产品。


什么才是好产品?


我相信,我们任何人首选使用的产品和品牌都符合三个关健词:优越感、价值、安全感。


要有价值。


安全感决定了用户是不是用你和买你。


优越感会变成你的品牌向外传播的口碑。


小案例:苹果


价值:设计好、易用。


安全感:没有病毒,没有弹窗,用苹果非常省心。


优越感:一帮朋友在一起吃饭,苹果手机一定是可以放在桌子的,不用塞在兜里。


在衡量产品标准的三个关健词里面,最核心的一个词是“价值”:你要帮助客户解决什么问题,这件事情就是你要实现的一个价值。


对用户的价值到底要如何进行衡量?


Tip1:用户愿不愿意为你真正付出时间。


Tip2:用户是否愿意为你真正付出钱。


Tip3:用户是否愿意为你付出情感、帮你传播。


如何进行事前衡量?


Step1:听市场声音,为产品需求和功能寻找可选项。


Step2:找五到十个企业不同部门的人,在这些选项里选。


Step3:把自己当客户,在真正愿意花钱的功能里做排名。


Step4:排名前一到三个作为产品功能,剩下全部砍掉。


产品关乎用户的获取,决定了企业的竞争力和屋顶,而商业则决定着企业的效率,关乎企业如何跳到屋顶的最高点。


产品力不是技术能力,而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管理能力。而未来的新商业,是一种技术能力,也是一种新的管理趋势——把员工当用户来管理,用信任和数据实现控制,而不是靠人对人进行控制。


以4S商店为例:


Tip1:打造良好的培训体系


传统的4S店会有六种销售:新车、二手车、金融、保险、零部件、饰品。


新商业模式下,需要把六种销售培养成一个人,甚至帮顾客结帐、开发票,一条龙服务。找到一个人所有事都可以完成,这样可以用最少的员工,让客户服务满意度大大提高。


Tip2:做一套非常强的ID系统


这套ID系统记录员工跟用户发生的一切:用数据和信任来控制这一切。


Tip3:设置灵活的激励机制


不给员工定明确的任务,不然好的员工会很早完成任务,剩下的时间什么都不做。


让他们相互之间进行竞争。


根据每个员工完成任务的质量分成金、银、铜、不合格四个级别,不同的层级拿到不同的收入。两个月持续维持在金牌级别的,他就可以选择做店长。如果两个季度不合格,他就会被淘汰。


把每一个人的潜质发挥到极致,然后透明、高效。


               本文来源前瞻网,转载请注明来源!(图片来源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0条评论发表评论

热门文章

京ICP备11027698号 CopyRight 2010-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旗下网站:www.sendto.cn(公司网站)www.jiuye.net(就业数字图书馆)

合作单位: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