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更多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AI手机以及AI眼镜等外设设备将是6G主要发展方向【附6G行业市场分析】

关键词:

发表于2025-11-19 17:08:33 0 0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AI 手机以及 AI 眼镜等外设设备将是6G主要发展方向


(图片来源:摄图网)


2025年11月13日,2025年6G发展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出席并发表主旨演讲。他指出,终端能力反映出移动通信的代际特征。在当前5G时代,智能手机仍是移动互联网的主要接入设备和移动经济的支柱。预计未来6G,消费侧市场仍将是主导业务,但必须有全新的终端形态与应用生态支撑。


他预判,AI手机、智能体手机及AI眼镜等外设将成为主流方向,AI与XR(扩展现实)融合终端将通过更自然、更沉浸的交互体验,成为驱动6G发展的核心动力。除消费级产品外,工业级终端市场同样潜力巨大。邬贺铨强调,智能体工业模组、智能网联车机模组、无人机机载通信终端以及直连卫星的移动终端,将成为6G时代终端市场的重要增长点


最后,他指出,6G与AI深度融合将赋能移动终端进入智能体新时代,引发应用模式的创新变革。


此外,面向6G智能体终端将孕育催生全新的操作系统,成为数字世界互动的新入口,带来更多的应用新体验。


6G即第六代移动通信技术,是5G的升级版,旨在通过更高性能指标和更广泛的应用场景推动通信技术进一步发展,实现“万物互联”的终极目标。与5G相比,最直接的体现则是速率的提升,6G峰值速率、用户体验速率、时延与5G相比都提升了至少10倍,其余关键指标也均有明显的提升。


图表5:5G与6G对比


作为未来十年全球最重要的综合性数字信息网络基础设施,6G将突破传统通信范畴,实现通信、感知、计算、智能等技术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其服务对象将从传统的人、机、物,拓展至更具自主性的智能体;服务空间则从地面网络延伸至空、天、地一体化立体覆盖,最终达成“万物智联、数字孪生”的宏大目标。


我国在6G研发方面起步早、布局深。早在2018年,我国便率先启动6G研究,为6G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21年,“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前瞻布局6G网络技术储备,工信部同期发布《“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部署6G基础理论及关键技术研发,为6G技术的研发提供了政策支持和指导。2023年,工信部进一步提出全面推进6G技术研发,加快6G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今年,6G更是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将其作为未来产业重点培育方向。


图表2:中国6G发展重要事件


不久前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5》指出,截至2025年6月,中国6G专利申请量占全球总量的40.3%,位居世界第一。


目前,我国6G技术研发已进入第二阶段。据工信部披露,第一阶段6G关键技术试验已圆满完成,重点验证了太赫兹通信、智能超表面、天地一体组网等多项前沿技术的可行性。当前,研发团队正聚焦技术方案试验,推进关键技术的系统集成与标准化工作,为2030年左右实现6G商用目标夯实基础。


前瞻经济学人APP资讯组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5G产业发展前景预测与产业链投资机会分析报告》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新赛道研究、投资可行性研究、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产业大数据、智慧招商系统、行业地位证明、IPO咨询/募投可研、专精特新小巨人申报、十五五规划等解决方案。如需转载引用本篇文章内容,请注明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更多企业数据、企业资讯、企业发展情况尽在【企查猫APP】,性价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业查询平台。


            
            
               
                        相关深度报告 REPORTS
                                    2025-2030年中国5G产业发展前景预测与产业链投资机会分析报告
                                    
                                            2025-2030年中国5G产业发展前景预测与产业链投资机会分析报告
                                            

本报告前瞻性、适时性地对5G产业的发展背景、供需情况、市场规模、竞争格局等行业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多年来5G产业发展轨迹及实践经验,对5G产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做出审慎...


                                            

查看详情


                                    
                            
               

               
               本文来源前瞻网,转载请注明来源。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69875 或 hezuo@qianzhan.com
0条评论发表评论

热门文章

京ICP备11027698号 CopyRight 2010-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旗下网站:www.sendto.cn(公司网站)www.jiuye.net(就业数字图书馆)

合作单位: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