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结义,各杀一个外人。从此,兄弟的命就是命,其他的,皆可杀。
纳投名状,结兄弟义;死生相托,吉凶相救;福祸相依,患难相扶;外人乱我兄弟者,视投名状,必杀之;兄弟乱我兄弟者,视投名状,必杀之。
比起3个多小时的《投名状》,公映的版本似乎少了一些重要的情节,比如“兄弟结义,各杀一个外人。”这段情节,刘德华的那句“记住我的样子,下辈子找我报仇。”遗憾在片中都没能见到。
当然,这并不妨碍《投名状》成为古装大片成功的范例,好久没有这样一部古装大片能让我热血沸腾了,陈可辛导演极强的控制力,为观众讲述了一段乱世情仇。
“他说那天从死人堆里爬出来,他已经死了。”从这句旁白开始,一部充满血性的男人电影拉开帷幕,即便是充满血性,影片毕竟是出自陈可辛导演之手,看过《甜蜜蜜》和《如果爱》,或者更早期的《双城故事》都可以体会到陈导骨子里的浪漫主义情怀,本片也是如此,残酷的浪漫,是我最大的体会。
故事改编自清朝四大奇案之一刺马案,刺马的意思是刺杀江苏巡抚马新贻,也就是片中李连杰饰演的角色庞青云。原著中的马新贻是个极富野心的人物,战争的胜利远远不是他的目的,李连杰对于角色的塑造很到位,符合导演的浪漫主义情怀而非现实主义情怀,希望穷人不再被欺负,向太后请求减免赋税,浪漫主义的庞青云命运注定是悲惨的,因为那些官员们比他现实主义的多。
刘德华的角色到死的时候也不会明白,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游戏规则,也是生存法则,最后关头依然去救兄弟,依然叫着大哥,令人动容。金城武的角色是可爱的,也很可悲,死都不愿背弃“投名状”的他显得太过单纯。
有观众说本片拍的虎头蛇尾,我很不解。金城武与李连杰在片尾的决斗,也是“投名状”之下兄弟情义遵守与颠覆的决斗,礼炮打响之时突放冷枪很可以代表导演在设置细节方面的功力,在李连杰倒在地上,嘴里说出“投名状”三个字的时候,这是人性的回归,宁因违背“投名状”死在兄弟之手,不可死的不明不白。
有些事情不需要追问结果,三位主人公在死前谁也没有获得真相,但是他们也都得到了自己对于事情的理解,如同故事的原型刺马案,本身也是千古奇案。
唯一的女性角色徐静蕾戏份不多,完成的却很好。心比天高名比纸薄的直观感受,又饱受摧残屈从现实,徐静蕾把握的很好,不多也不少。后段听戏的情节,基本塑造自小学习琴棋书画的端庄气质,也算是本片的一个亮点。
战壕内的追逐戏,围棋和京剧的运用,游戏与战争的平行剪辑展现出导演更为全面的能力,值得一提的是陈光荣的配乐,陈光荣是刘伟强导演的御用配乐师,《无间道》系列的配乐就是出自其手,全片大提琴和电子乐的运用比较多,电子乐在古装片里大面积运用是在以往很少见的,个人觉得是一种创新,当然,很多学院派也是为之不屑一顾的,很多东西都是各有各的体会,强求不来。
总之,《投名状》定会让很多对古装大片失去信心的观众,重新燃起走进电影院的热情。
文/王子晗
http://blog.sina.com.cn/denovopictures
发表于2025-07-03 14:23:44
发表于2019-06-04 11:21:00
发表于2019-06-04 10:05:00
发表于2019-06-04 09:03:00
发表于2019-06-04 08:29:00
发表于2019-06-04 06:47:00
发表于2019-06-03 22:00:00
发表于2019-06-01 13:59:00
京ICP备11027698号 CopyRight 2010-201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