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百元钱不算太多,他没有打算去举报追究,然而这次经历留下的阴影是显然的。他总结说:“这种网上交易信誉度还是很难保证的,尤其是异地交易,就更难了。而且,因为不能够当面检验货品,所以拿到货物后,会有很多不满意的地方。”
在一家市场调研公司任职的郭征则坦言,他曾经想过在易趣上买手机,但还是没有最终交易。他在北京,而卖家在上海,他对这种异地交易没有信任感:“你看,我自己即是做(互联网市场分析)这一行的,但是我都对它缺乏信任。”
不过,这似乎并不影响美国eBay对易趣异乎寻常的投资热情。继去年3月eBay向这家号称“中国eBay”的网络公司投资3000万美元后,今年6月,它再次以惊人的大手笔,对易趣注资1.5亿美元,至此易趣大部分股份收归eBay。业内几乎没有人不认为,易趣卖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天价”。关于注资的原因,eBay和易趣双方都保持着惊人的沉默。eBay女掌门玛格丽特·惠特曼只简单地表示,她看中的“正是易趣在中国国内的优势”。
如果联想到在互联网泡沫破灭后,易趣是一批同类网站里几乎惟一的幸存者,另外,中国拥有6800万上网人口并且这个数字在快速增长(中国互联网络信息研究中心7月份统计数据),也许就不难理解eBay对这家网站的热情。
况且,eBay的奇迹也令惠特曼急于将其成功复制到更多地方。1995年9月创办的美国eBay几乎一开始就赢利,年利润渐涨渐高,2002年eBay的利润是2.5亿美元,而2003年仅前8个月,交易额就达150亿美元,利润达12亿美元。
就是在eBay效应的鼓舞下,1999年8月,从哈佛大学毕业的邵亦波和谭海音一道回国创办了易趣,完全模仿eBay模式。这种模式被称作C2C(Customer to Customer,个人与个人之间进行交易)。3年前,做C2C的有雅宝、易必得等一批网站。现在,市场上已经没有它们的身影。
模式问题
不过,与迅速实现赢利的eBay相比起来,创办已经4年多的易趣,赢利仍是一件遥遥无期的事情。尽管早在2000年时任易趣CEO的谭海音就雄心勃勃地表示过:“按照易趣的战略规划,到2002年5月易趣将实现赢利。”2003年11月下旬,远在美国的邵亦波就此接受本刊采访时则表示:“我们不对赢利作一个时间上的判断。”按照邵的说法,易趣仍处于对市场进行培育的阶段。
易趣收入来自向卖家收取的交易费,包括商品登录费、交易完成后的服务费,以及各类推荐、展示费用。邵亦波向本刊介绍,易趣目前拥有350万名注册用户,占有C2C市场近90%的份额,“现在我们每个月的交易金额达1亿元人民币,并且以平均每季50%的高速度增长。”
与此同时,易趣因未能有效控制交易者的信用及商品质量,而被不少用户指责为不负责任的交易平台。甚至在易趣的论坛里出现这样的抱怨:“易趣有违初衷,它不像是二手货市场,而似乎成为水货和假货的大本营。”
前文提到的于德伟在易趣网上共有六七次购物经历,而有三次买到的货物是假货。不久前,在易趣的首页上出现一个出售高档化妆品SKII面膜的广告,拍卖价只有80元/套,这和北京街头小贩兜售的假货价格一致。于德伟说,“一些小商店业主在易趣网上注册成为卖主,实际上等于是无须营业执照的网上商铺。这些商铺提供的商品品质良莠不齐。”
对此,邵亦波也只能有些无奈地说:“我们只能做一个企业所能做的事情。”易趣建立了一个信用评价体系,根据交易情况将交易者的信用状况分为五个等级:一至四星级和钻石级。另外还对卖家实行实名制认证。为此,易趣专门组建了信用安全小组,进行信用评估和监控,对欺诈行为进行监察,还制定了对交易时受到欺诈的用户赔偿保险金的制度。
一位互联网研究人士指出,易趣的监管往往形同虚设。为提高自己的信用评级而进行的虚假信用炒作现象很频繁。“从效果上看,交易平台和直接监管部门的协调并不密切和谐,使得消费者投诉无门或者程序繁琐,问题并没有得到实际解决,从而人人自危,恶性循环。”
据eBay管理层今年8月份向美国《商业周刊》透露,eBay成功的一大重要因素是它能够很好地处理来自用户的意见,在eBay和用户之间形成良性互动,从而使用户成为eBay的“一支无私奉献的顾问军团”。
对于易趣来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获得eBay的资金后,易趣明显加强了市场推广工作。邵亦波说:“我们在市场推广方面的投入比较大,我们希望培养这个尚不成熟的市场,让老百姓首先认识网络购物,让大家尝试一下,把市场的地基打牢。”他认为,这样会给易趣带来一个稳定而长期的未来赢利前景。他先后动用重金在新浪、搜狐、百度,甚至Google上投放大量不同形式的广告。
一位网站研究人士指出,邵亦波可能存在一个认识的误区:认为只要解决了易趣知名度问题后,这一切都会迎刃而解,于是想到了投放网络广告。“虽然花了大钱做广告,但没有解决服务创新及引进更多供应商的问题,通过广告来培育市场的工作就会大打折扣。”
主营财经资讯的和讯公司的CEO、在美国生活过10余年的谢文说:“美国什么东西都有那种拍卖show,每年都有聚会的,大家自费来。自从eBay出来以后,这种show都没了,这说明,它是把网下原有的东西转移到网上了。而中国没有这种传统。”
“概念股”
易趣的影响力还主要局限于上海及周边地区,来自北京、广州及其他地区的用户少之又少。
2002年7月3日,易趣曾一度将北京、广州地区的办事处关闭掉,据说是为了紧缩防线,节省开支。互联网实验室董事长方兴东说:“它是一家典型的上海公司,做得很稳,很细,但做得太少,不象一家拥有1亿多美金的公司。”
管理层中有近10人具备海归背景的易趣以善于烧钱著称。一份资料显示,2000年易趣亏损额超过6100万元人民币,仅公司管理费用一项即达2800余万元。另一家著名B2B网站阿里巴巴的总裁马云不久前投资1亿元,在杭州成立了一家新的C2C网站淘宝网。该网站执行总经理孙彤宇喜欢说:“我们从来不觉得自己是一家有钱的公司。”而易趣的人士则会告诉你:“我们从来不缺钱。”与易趣相比,当当、卓越在运营中将成本压得很低——卓越成立不到一年半即开始赢利。
在急速的花钱过程中,易趣并没有找到能够实现赢利的电子商务模式。一位曾在易趣工作、后来自行创业的人士也认为,易趣的资本运作是成功的,但经营上没有实现既定的目标和公众对它的期望。
谢文说:“不能赢利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市场不够大,另一种是面对一个足够大的市场,你的成本太高,也许你该压缩编制,不必要那么多海归,不必年薪那么高;不必要进行那么多国际资本运作——在各国飞来飞去是挺费钱的。”
创办易趣的邵亦波现年30岁,曾先后就职于波士顿咨询和高盛投行,易趣获得国际资本市场的青睐和他哈佛大学MBA的过人资历不无关系。在获得eBay两次注资之前,曾三次融资,均来自国外风险投资机构。方兴东认为,在易趣获得eBay资金这件事情上,易趣众多的投资人起的作用比较大。坊间甚至流传这样一个笑话:同为校友的惠特曼在投资易趣之前,给9个硅谷的风险投资家打电话,结果得到同样的回答:易趣很不错。后来发现,这9个人都是易趣的投资方。
“易趣一直在找一个概念,就是要做给它的投资方看的。”方兴东说。另一位观察人士指出,通过将易趣卖给eBay,邵亦波成功地将自己手中的“概念股”换成厚厚的美钞,他是此次套现的最大受益人。
从创办易趣伊始,邵的大部分时间就是在美国度过的,公司的具体事务主要交给其他管理者打理。一位熟悉邵亦波的人认为,两次接受eBay注资后,邵亦波很可能因为家庭原因放弃需要留在上海工作的易趣,而在美国重新创业。
IT信息咨询机构赛迪网副总裁徐瑾认为:“就算易趣真的能够培养出一批忠实于电子商务的用户,最后的受益者,不一定是易趣。”
发表于2025-07-03 14:23:44
发表于2019-06-04 11:21:00
发表于2019-06-04 10:05:00
发表于2019-06-04 09:03:00
发表于2019-06-04 08:29:00
发表于2019-06-04 06:47:00
发表于2019-06-03 22:00:00
发表于2019-06-01 13:59:00
京ICP备11027698号 CopyRight 2010-201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