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美籍华人高汉中提出了MP(Media Protocol)技术,希望能藉此解决流媒体(典型代表是视频流)传输与处理的问题。MP技术是否能完成它的使命,弥补IP在传输流媒体上的缺憾呢?这需要将IP和MP的基本原理做一下对比和分析。
IP的基本做法是将数据封装成IP包,然后以面向无连接的特性,灵活地利用带宽把IP包发送出去。在传输数据上,IP确实是最好用的,这是它在全世界被应用得最广泛的原因。
同样,在处理视频、语音等流量时,IP也是采用类似的方法,将这些流量分成一个个的包转发出去,到了目的地再把这些包解开,恢复成视频和语音。打比方来说,这是一个包饺子的办法——把肉剁成馅,再用皮包起来。要想知道饺子里包的是什么馅,就要打开封皮来看一看。
不幸的是,视频等流量要比一般的数据大得多。因此,把视频流量包饺子,需要包成千千万万个饺子。这不仅需要强大的计算能力,更要紧的是这千千万万个IP包是通过一个面向无连接的尽力而为的网络传输出去的。
在这种情况下要实现QoS,可谓难于上青天。虽然有许多人在研究IP QoS问题,也提出了有别于尽力而为的架构,但在传输流媒体上IP确实是有先天不足。
MP技术则是别辟蹊径。它的基本思路是既然视频等的流量远大于数据,为什么不是数据迁就视频,而是让视频迁就数据呢?不如干脆就以流的形式来传输,连数据也封装为流的形式,等到了骨干网再将数据分离出来用IP来传输。
MP的现实倚仗是运营商手中有大量的闲置光纤,网络的瓶颈主要在于计算能力而不在于带宽。MP依据流媒体的特性,重新塑造出五个技术分支——网络技术、交换机技术、服务器技术、存储技术、信号处理和传输技术,旨在完全解决流媒体传输与处理的问题。打比方来说,在传输视频时,MP就好比是水龙头。
只要把开、关等指令传给远端,视频流就可以像水一样地顺畅地流出来,从而得以实现大规模、实时(时延
发表于2025-09-28 17:14:00
发表于2025-09-28 17:10:00
发表于2025-09-28 17:02:00
发表于2025-09-28 16:49:00
发表于2025-09-28 15:56:00
发表于2025-09-28 15:49:00
发表于2025-09-28 14:58:00
发表于2025-09-28 13:29:00
发表于2025-09-28 13:04:00
发表于2025-09-19 11:37:00
京ICP备11027698号 CopyRight 2010-201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