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两次经济泡沫后的感悟:别人的冬天也许就是你的春天
关键词:
发表于
2016-12-13 04:32:26
0
0
我经历的第一个冬天,是 2000年 那个泡沫之后,尤其是 2001年911 过后大家都找不到工作的时候,我的实习也是一波三折。数百亿美金投资下的大量科技公司不仅倒闭,还被沦为媒体的笑柄,为大家茶余饭后增添了许多欢乐。
然而也就在那个时候,活下来的公司成了简历集中投向的对象,他们得以吸收市面上最好的人才,取得灾后资金的青睐,通过清扫战场迅速获取积累。
我所接触的公司就有 Pivotal(2000年 取得了 microsoft 的战略合作而挺住了危机,最终卖给中华网),Blackberry(2001年 开始逐渐成为国际化大公司),Fortinet(我面试被拒的段子讲了太多次,但是这家公司是 2000年 成立的),它们最终都取得了傲人的成绩或是阶段性成果,成为了创业成功者。
如果 A 股从 5000 跌到 3000 就算股灾的话,道指从 2 万点跌到 6000 点你们可以想象是一种什么样的灾难,那是我经历的第二个冬天,是 2008年。
如果你看过《创业维艰》(The hard thing about hard things)这本书,你应该会记得那里面带着主角光环的作者,对经济危机的描述是这样的:客户破产,银行破产,钱收不回来,支出却一项都不能少,什么都没了,外面哀鸿遍野……
2008年,dropbox 和 airbnb 刚成立,mint 成立不到 2年,那一年的 11月, Andrew Mason 把 Thepoint.com 改成 Groupon。在人类已经无法阻止 Facebook 的时候,Twitter 是一个只有 2年 历史就要面对金融危机的公司。
而我身边蠢蠢欲动的要做数据仓储和数据挖掘的朋友们,也是那个时候离职创业的,尽管环境是如此的糟糕,后来还是卖了 3 个亿美金。
那个时候我也在各种方式挣扎着,挣扎不过就苟且偷生。此刻面对着眼前即将到来的冬天,我只觉得那是一种熟悉的感觉。
冬天对于一级市场上价格已经过高的后期项目来说,倒挂的风险会让自己陷入进退两难的局面,而对于创业公司来说,无非只是故事不好说了而已,如果你专注的是基本面,冬天正是挤掉其他人的泡沫,凸显出你厚实和丰满的机会。别人的冬天,也许就是你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