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仿佛成了一个时代创新的大熔炉,接纳着中国社会刚刚释放出来的所有活跃因子。但是今天,中关村越来越令人敬畏,越来越拒人千里。中关村不再是大家的中关村。这种可怕变化恰恰发生在最热闹的近几年。
中关村过去的成功在哪里?过去中关村的精神在哪里?我们不妨把中关村放进惟一的参照系——硅谷中作比较。我们将硅谷放置在过去50年全球IT业的发展历程中,将中关村放置在过去20年中国IT业的发展历程中,这种比较十分自然而有效。
事实上,硅谷成功的根本秘密只有一个:那就是对高科技新兴群体,或更准确地说对草根群体的支持!也就是说,硅谷是高科技的育婴室和幼儿园,它以最大资源、最大程度地支持新技术、人才和企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小到大、从失败到成功。如果我们把高科技企业的历程分成五个阶段:创新期、成长期、成熟期早期、成熟期晚期和衰退期,那么硅谷把资源、网络、机制甚至文化的重心都放在前两个阶段上。而所有硅谷模式的模仿者和追随者,都犯了一个方向性的错误:那就是把重心放在后面三个阶段!很简单,因为大中型企业都在后三个阶段之中。
这样比较之下,我们的答案就浮出水面。这就是无论硅谷还是过去的中关村,都是为高科技IT为主的草根阶层(有生命力却还没有发展)提供了最佳的发展机会。而现在中关村的危机也同样基于这一点,中关村的发展已经发生方向性的转变,其资源不再重点为草根阶层和新兴力量服务,而主要是为成熟壮大的阶层和强势力量提供服务!因此,中关村所面临的危机,不是一般的危机,而是方向性的。房产商的炒作,媒体对大公司的追捧,政策向已经跨越风险期的中大型企业的倾斜,都使得新企业、小企业成为中关村不折不扣的弱势群体。所以,当中关村准备成为又一个CBD时,我们可以断定,作为硅谷追随者的中关村已经失败!
硅谷的成功不在于有英特尔、惠普和Cisco,而在于它年复一年不断地为这个产业,为整个世界提供新的公司、新的技术和新的产品。硅谷的价值核心就在于它的“新”。硅谷是新事物的天堂,而英特尔、惠普、Cisco只不过是创新的副产品而已。它们实际上不再是硅谷公司,他们只是硅谷的“儿子”。如果硅谷仅仅停留于这几个大企业的成功,硅谷就是一个“死”的硅谷。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关村只能是实现一次喷涌的“死火山”。
60年代的英特尔、AMD、国家半导体、Zilog,70年代的Tandem、Amdahl、Apple、Atari,80年代的Sun、Cisco、Seagate、Adobe、Apollo、AOL,90年代的网景、Yahoo!、eBay,这些生生不息的创新才是硅谷财富的源泉,现在硅谷已经开始了在光通信领域的先行军。从来不会停留在已有的成就上,继续坐享其成,而是继续构建新的东西。促进激动人心的变革,是硅谷所有激情、也是所有财富的源泉。
中关村在为一个大公司的搬家问题而困扰时,已经深刻地说明了它的脆弱。只有平庸的资本,才会去追逐大公司;只有平庸的人才,才会滞留在大公司;只有平庸的企业,才会努力依附于大公司;只有平庸的高科技园区,才会拼命取悦大公司!
因此,真正的高科技园区应该积极鼓励大公司走出去,而不是留住他们!大公司需要的已经不是政策的优惠和政府的关怀和地方的扶持,这些资源应该更多地投给那些刚刚创办或没有创办的企业!给大公司最好的奖励,就是给它培养一个又一个竞争对手!给大公司最好的激励,就是赶他们出去,去经历更大的风浪。而园区就把有限的资源动运用到有限的地方:创业企业!
本文原题:中关村的方向性危机
(编辑 ZDNet China 高飞)
发表于2025-07-03 14:23:44
发表于2019-06-04 11:21:00
发表于2019-06-04 10:05:00
发表于2019-06-04 09:03:00
发表于2019-06-04 08:29:00
发表于2019-06-04 06:47:00
发表于2019-06-03 22:00:00
发表于2019-06-01 13:59:00
京ICP备11027698号 CopyRight 2010-201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