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信息管理员们的工作就决定了他们必然是那个样子。在信息技术的管理领域,各种命令和五花八门的预测就是其商务规则,最终,企业和事务数据统统都在功能强大、集中处理的计算机上聚集了起来,这就是在我们这个世界上无所不在的客户端/服务器(Client/Server)计算模式。
而现在呢,P2P技术已经把信息技术这幢玻璃房子的幕墙砸开了一条裂缝。乍看之下,好象是一种分布式信息体系结构的P2P显得既混乱又不稳定,习惯秩序的管理员有时还真控制不了,而这一切不都是任何负责任的IT专业人员每时每刻都在极力避免的吗?
但是时代变了,事实上,P2P除了捣乱之外还能提供强有力新型计算方式。
从去年开始,Intel、微软、Sun和大批的初创公司都被Napster所推广的新思想迷得神魂颠倒。Napster软件——由波士顿的一个大学生发明的、免费分发的分布式程序——身上到处都贴满了无政府主义的标签,甚至其主要任务,也就是交换音乐服务在法律上都是不合法的。Napster反对自私自利资本主义的实践向世界表明,除了无需任何代价就可以得到你想得到的东西这种永恒的诱惑力以外,它的出世和肆无忌惮的泛滥还适应了新一类的因特网计算。对P2P感兴趣的其他实践也不少,比方说,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SETI@home分布式计算项目就值得注意,虽然该项目并不是技术意义上的P2P,但由这一实验也显示出开发连网PC的潜能是完全可能的。
这类共享式应用程序的根本思路是把以前在整个网络上星罗棋布的孤立PC连接起来。PC正变得越来越强大,新一代PC拥有更快的处理器、容量更大的硬盘和质量更好的因特网连接。这些因素综合起来也就带来了一种新的趋势:普通的计算机完全可以成为在网络上活动的服务器而不仅仅是被动的客户机。照投资公司Accelerator集团合伙人Clay Shirky的话说,在P2P模式下,PC成为了“因特网宇宙中充满巨大能量的暗物质”。
实际上,P2P也不是什么新概念。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过去好几十年。最早的因特网应用就是实现计算机和计算机之间的对等通信,两者之间压根就不需要什么服务器来帮助他们建立连接。其实,因特网的老祖宗ARPANet就是建立在把计算机作为对等方连结起来这一概念之上的,这也是ARPANet最大的技术突破之一。
但是时过境迁,P2P重新赢得了人们的关注,原因是,今天多数因特网应用程序最主要的工作的方式建立在客户/服务器模式基础之上,而P2P则代表了这一模式的反面。得到最广泛运用的因特网应用是电子邮件和万维网,这两种应用都依赖于遍及整个因特网的不仅昂贵而且规模庞大的服务器。用户则使用相对较小、类似哑终端的应用软件来连结这些服务器。对Web来说,客户机的主要的功能就是显示信息,而非处理信息或把信息发布到其他机器。对P2P来说,简单的比喻就是,客户机就象是处理部分应用程序和传输数据的工蜂,而中央服务器则只是负责宏观地协调蜂房的整体活动。
微软.Net项目组的平台策略主任Charles Fitzgerald认为:“Web就是与聪明的服务器谈话的哑客户机。我们则想要使聪明的客户机与聪明的服务器谈话、聪明的服务器与聪明的服务器谈话,此外聪明的客户机也能够和聪明的客户机谈话。”
很清楚,P2P既不是一种离散技术也不是一种单一的应用。它不会取代Web,也不意味着基于服务器计算的灭亡。P2P至多也就是一种考虑因特网应用程序怎么工作和交流的新方法。
要说P2P是自Web以来因特网又一伟大的进步还为时尚早,但是,正如某些人,其中包括Intel主席Andy Grove所说的那样,无论如何,P2P将很快成为因特网事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借由P2P可以利用大量计算机的处理能力。喊一声P2P革命万岁也不为过啊!
发表于2025-07-03 14:23:44
发表于2019-06-04 11:21:00
发表于2019-06-04 10:05:00
发表于2019-06-04 09:03:00
发表于2019-06-04 08:29:00
发表于2019-06-04 06:47:00
发表于2019-06-03 22:00:00
发表于2019-06-01 13:59:00
京ICP备11027698号 CopyRight 2010-201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