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治是台湾文化名家,他钟情于中华文化艺术,两岸互通后曾到大陆多所高校讲学,被尊为“海峡两岸文化交流使者”。张国治认为,不必惶恐新的阅读形态出现,传统文学的优秀因子和元素,可以在网络文学中继承和发挥。
张国治参加熊猫看书台湾年会,论坛对话文字摘录:
我最近参加了几次大霹雳在华山的戏偶大展,他们也举办了一些研讨会。在研讨会的当天,我有对于他们大霹雳的营销做了一些发言,就是以专家的身分去跟他们做了一些分享。
其中不仅仅是我的意见,还有全台湾的“文化建设委员会”的“主委”李德芳先生,他是从事创意经济、知识经济的权威,他提到台湾有许多的创意人才。最重要的,这些创意人才中有一部分是集中在文本的撰写(方面的),他们提到台湾的大霹雳,里面很多的人才,很会写文本。事实上,吸引我的,不只是大霹雳从小在台湾的电视台是一个很重要的显学,而是它寄托了台湾人民的很多回忆。
实际上,我后来看了他们的3D的影片,你一进入到3D,几乎都会被他们的造型、声光效果所吸引。可是我觉得这种声光效果、特效其实在全世界,好莱坞,或其他的高科技国家,很多都可以做得出来。我觉得吸引我的,其实还是大霹雳戏里面的那些对话,还有他们可以天马行空、可以穿梭时间、空间的对白、剧情。
我热爱文学,也是诗人,我完全被他们整个文字的一个魅力吸引住。其实我觉得虽然是一个非常高科技的(艺术),但骨子里面有非常浓厚的传统文学基础。
大霹雳从黄俊雄到现在的两个中生代老板,他们并不是什么文学系毕业,或是他们有很高的所谓的文学训练,可是那种传统文学的基因早就在他们身上。我觉得他们是从传统的民俗、民间艺术。这个要讲起来,台湾的布袋戏还是从福建过来,从福建文脉相承的一个发挥,我觉得他们是没有把传统文学的基因去掉,反而是发扬光大。
其实我主要抛砖引玉讲到这个,就是说时代的一个新的阅读形态出现了,我们也不必惶恐。我觉得好的一个创意,或者一个洞察这个时代的企业家,或者是从事文学工作,应该可以在这样的新时代里面,从这里面去回过头来,从传统文学里面,找到一些因子、一些元素,然后来加以发挥。
我想网络信息时代之于文学,应该是有利有弊。无论如何,我们就是在这样一个潮流发展之下。我们再慢慢回头来沉淀、激荡、思考,从网络文学跟传统文学的碰撞与融合之后,会产生什么样的一个新的光芒?我觉得这个是我们可以期待的。
新闻背景:
海峡两岸无线阅读文化发展论坛暨熊猫看书2014作者年会,由熊猫看书与中华文化促进会联合主办,福建省作家协会、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海峡分院、广州日报、东南快报、海峡都市报共同协办,于2014年4月7日至11日在台湾举行。本期论坛暨年会通过一系列活动积极促进两岸文化交流,探讨移动互联网时代文学的发展,首度开创了两岸无线阅读合作的新格局。
发表于2025-07-03 14:23:44
发表于2019-06-04 11:21:00
发表于2019-06-04 10:05:00
发表于2019-06-04 09:03:00
发表于2019-06-04 08:29:00
发表于2019-06-04 06:47:00
发表于2019-06-03 22:00:00
发表于2019-06-01 13:59:00
京ICP备11027698号 CopyRight 2010-201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