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更多

《择天记》授权改编受追捧 或成IP成功范本

关键词:

发表于2016-09-17 22:29:38 0 0
近日,自媒体“小白不菜”(《经济观察报》资深记者杨阳)报道称,通过IP运营,互联网要成为影视行业产业链的“链主”。
               导语:近日,自媒体“小白不菜”(《经济观察报》资深记者杨阳)报道称,通过IP运营,互联网要成为影视行业产业链的“链主”。以下为报道全文:
  
    今天下午搜狐推出了网络剧《匆匆那年》,张朝阳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这部剧完全是按照成熟大剧的水准来制作的,每集100万制作费,并且采用了美剧的周播形式。明年和后年,也会同样制作这样的大剧。
  
    我不说这部剧到底要不要大家去看,每个人有自己的喜好和偏爱,我只说,搜狐的这种行为其实恰好跟这几天和影视公司的人交流的话题非常呼应:影视公司的很多人,感到恐惧!
  
    为什么?因为互联网看似正在全面入侵“影视”这个行当。说入侵也好,说用互联网的思维改造也罢,都是一个意思:互联网要成为影视行业产业链的“链主”。
  
    这种趋势在过去的几年中慢慢地“煮”着电影公司们——光线、华谊啥的,后者明知那反噬的力量强大无情,却又不得不与之联合,否则就会死在当下。
  
    我们可以看得非常清晰:最早优酷是想做“微视频”其实是解闷用的,但后来成了跟电视台绑在一起的电视剧网站,再后来几乎搜狐、爱奇艺也都一样。不过原创的自制剧很早就成了视频网站用户吸引网民的“独家”并且也是对抗电视台的利器。
  
    而发展到今年,自制剧、众筹剧,乃至电影,都成了视频网站们的心头之好。但如果说视频网站所做的更多是为了解决内容源巨高无比的版权费问题的话——因为版权+带宽已经快压得视频网站们喘不过气来了,至今没有一家盈利就是最好的证明,那么腾讯互娱前一阶段推出的影业公司的动作,就更要让这些传统电影公司不寒而栗。
  
    因为这些网络大佬心里无不想的是:我来负责两头,即剧本前期的大数据工作,什么题材受欢迎,哪个男主角最火,哪个女主角是票房毒药,根据这些来整剧本,会获得最牛的本子。
  
    后期宣传也在网上,首页推个广告啥的。乐视影业更绝,依托自己的APP以及线下队伍,单纯要把发行渠道也做成一块资产……而这些互联网公司脑袋里想的:都是把中间拍摄部分以“合作”形式外包给“那些专业的拍摄公司”,他们说的很好:每个人呢只做自己最专业的事。
  
    那么,这个跟一个吸尘器、电冰箱、空调、电视等等传统制造业的“ODM”有什么区别?
  
    OK,回过头来再说说这些传统电影公司。
  
    华谊老大王中磊的最近一次亮相,也是和腾讯联手的O2O社交平台“星影联盟”的成立仪式;他哥王中军,今年跳票了电影节,去的是chinajoy。王中军还说:“不管只是辅助,还是会完全颠覆,互联网既然来了,我们就要主动拥抱。”;
  
    再比如博纳于冬于大炮,在上海电影节放话“未来的电影公司都将为BAT打工”,抢了很久文化、科技版的头条。种种迹象来看,影视圈的大佬在精神和肉体上,已经做好准备迎接互联网公司,恐怕尤其是BTA……
  
    互联网来了,不联合赚不了钱,那就联合吧!对这个观点,于冬也点赞,他说的是电影产业进入了一个拐点,“互联网时代和金融资本时代已经到来。这对电影产业的冲击是巨大的、革命的、洗牌性的。”
  
    那么这些传统影视业大佬的“对策”是啥涅?王中军说了,华谊已经开始转型向IP产业链公司。
  
    是不是特耳熟?亲啊,这些老大说的重心“IP”不正好是现在互联网大佬们正玩的“IP”么?当然,如果他们不这么做也没办法,“对策”也就成了“错策”。可是,源头在谁手里?
  
    现在影视剧里的三大主题是:动作大片、情感和话题。
  
    动作大片基本上是特技,情感来自于小说,特点话题发酵于互联网SNS和论坛。
  
    原来的IP玩家有盛大文学、完美,后来盛大文学内部动荡……吴文辉去了腾讯文学,玩的就是IP。而腾讯已经“埋伏”了很久很久……是名符其实的老谋深算。
  
    是的,在吴文辉去之前一年,腾讯就开始搞“泛娱乐”,那个时候就已经想好了,搞以IP为核心的周边产业辐射:首先是游戏,这样没错,腾讯互娱就是游戏起家。其次是电影、电视剧、动漫……
  
    IP在电影里面,应该算灵魂。好莱坞有整个剧本流程来支撑一部片子的开始,但目前大火、并且能够拍完正传拍前传,拍完前传拍后传的,开始都有个优秀的IP,妇联/正义联盟/变形金刚……这些其实还不算完整粉丝电影,《暮光之城》、《饥饿游戏》就是典型的粉丝电影一条龙服务。
  
    其实,王中军他们自己也要走IP路线,就说明他们认为腾讯这条路是对的——唉,估计不认可也不行啊。
  
    但是哪那么容易?
  
    腾讯互娱和一般IP运营不同之处还在于:
  
    1,腾讯本身就有游戏玩家,都是粉丝,只不过是如何把游戏玩家转化为动漫和电影观众的事——这一点上视频网站有没那么多资源。
  
    2,腾讯互娱的副总裁程武说“要从一个好故事开始”——那么好故事(IP)基础上搞出来的无论游戏、动漫、电影啥的,其实都是运营同一批粉丝,对吧?这比某些公司,今天运营陈冠希的粉丝,明天运营周杰伦的粉丝要来得更容易点吧?
  
    3,腾讯自己有很多互动平台,还有有各种虚拟社交圈,用户可以对作者及时反馈。这个不光是传统电影公司木有,就连网络视频公司也不一定有。
  
    4,腾讯还有无敌的QQ啦,微信啦,虽然微信的表情那么难看,但是还是每天占据了很多人的大部分碎片时间。
  
    关于IP的重要性,《小时代》的操盘手之一李力是这样说的“郭敬明这样的明星,他的读者粉丝能够转换成多少电影票房,是我们觉得很有意思的地方。“除去粉丝的凝聚力和互换外,他认为重要的应该是“《小时代》这个IP与粉丝之间的情感共鸣”
  
    当然,也有另外的声音,比如万达文化副总裁叶宁就说,IP不是万灵药。关键是“IP的价值最重要的并不在于电影一块本身,而在于要渗透到其他不同平台。”对于这个观点,华夏电影黄群飞BOSS也很认可,他认为目前粉丝电影成功的数量还太少“IP改编失败的大家都没提到。”
  
    这导致了一个结果是啥?
  
    IP价格直线上涨——猫腻的《择天记》跟巨人的合作上,杨姐偷听到一个内幕:猫腻这个作品各种IP加起来一共超过了1000万。
  
    归根结底,回到今天的话题,对传统电影公司:只能说,应该恐惧,但恐惧也没用。
  
    在社会化大分工的今天,还是好好提高拍电影的技能,做好拍摄这个很有前途的职业去吧——因为就算你们拿到了IP,不还是得跟游戏、动漫和网络公司合作?而且用户数据不在你们手里,IP运营,不是那么简单卖卖版权滴。
0条评论发表评论

热门文章

京ICP备11027698号 CopyRight 2010-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旗下网站:www.sendto.cn(公司网站)www.jiuye.net(就业数字图书馆)

合作单位: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