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更多

重磅消息!中科院突破固态电池核心技术:可承受2万次弯折,能量密度有望提升86%【附固态电池行业市场分析】

关键词:

发表于2025-10-10 14:05:25 0 0

重磅消息!中科院突破固态电池核心技术


(图片来源:摄图网)


近日,中国科学院研究团队在固态锂电池领域取得突破,为解决固态电池界面阻抗大、离子传输效率低的关键难题提供了新路径。目前,该研究成果已于近日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先进材料》上。


固态电池因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强被誉为下一代储能技术的  “圣杯”,但产业化长期受制于固-固界面接触差、离子传输效率低、材料成本高昂三大瓶颈。中科院团队通过多技术路线并行攻关,首次提出“分子尺度界面一体化”设计理念:在聚合物主链中同步引入乙氧基团(离子传导)与短硫链(电化学活性),制备出兼具高离子传输能力与可控储能行为的新型材料,一举解决固-固界面接触差、阻抗大、离子传输效率低的行业难题。


实验数据显示,基于该材料构建的一体化柔性电池表现出优异的抗弯折性能,可承受2万次弯折,当将其作为复合正极中的聚合物电解质使用时,复合正极能量密度提升达86%,此项研究为发展高性能、高安全性固态电池提供了新的材料设计思路与研究范式。


固态电池主要是替代传统的以液体化学物质为电解液的锂电池或铅蓄电池,与传统锂电池相比,全固态电池最突出的优点是安全性。固态电池具有抑制锂枝晶、无界面副反应、无电解液泄漏、高温性能好、无气胀的特性,汇总固态电池具备特性及其相应优点如下:


图表1:固态电池的特性及优点分析


中国固态电池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与锂离子电池几乎同步。但过去50年,锂离子电池凭借成熟工艺占据市场主流,固态电池则因技术复杂度沉寂多年。2015年后,随着锂资源短缺预警与对更高能量密度、安全性的需求激增,固态电池重回研发焦点。


奇瑞汽车计划在2026年实现全固态电池上车,2027年规模化量产;宁德时代披露将在2027年小批量生产全固态电池;上汽集团计划在2026年,全固态电池实现交付量产,能量密度超过400Wh/kg,是传统动力电池的一倍以上,并在2027年搭载全固态电池的智己新车实现量产交付。


图表5:中国固态电池产业发展历程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欧阳明高表示,固态电池是电动车普及的最后一公里。当续航突破1000公里时,市场将进入爆发临界点。他预计,全固态电池的产业化开始时间是2027年—2028年,2030年是完全可以实现量产的,到2027年全固态电池开始装车,预计到2030年可以实现量产化应用。


此次中科院突破具有双重意义:技术层面,在全球固态电池赛道上,打破了欧美日韩在固态电解质材料领域的长期垄断,形成了独特的中国优势。从产业影响看,这些技术突破将推动我国在新能源汽车、柔性电子、人形机器人等领域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前瞻经济学人APP资讯组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固态电池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新赛道研究、投资可行性研究、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产业大数据、智慧招商系统、行业地位证明、IPO咨询/募投可研、专精特新小巨人申报、十五五规划等解决方案。如需转载引用本篇文章内容,请注明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更多企业数据、企业资讯、企业发展情况尽在【企查猫APP】,性价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业查询平台。


            
            
               
                        相关深度报告 REPORTS
                                    2025-2030年中国固态电池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2025-2030年中国固态电池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本报告前瞻性、适时性地对固态电池行业的发展背景、供需情况、市场规模、竞争格局等行业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多年来固态电池行业发展轨迹及实践经验,对固态电池行业未来...


                                            

查看详情


                                    
                            
               

               
               本文来源前瞻网,转载请注明来源。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69875 或 hezuo@qianzhan.com
0条评论发表评论

热门文章

京ICP备11027698号 CopyRight 2010-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旗下网站:www.sendto.cn(公司网站)www.jiuye.net(就业数字图书馆)

合作单位: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