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更多

32小时,她是让学生爱上英语的疯狂老师

关键词: 英语

发表于2016-10-06 21:20:12 0 0
很难想象,眼前这位年轻秀丽的姑娘就是在青岛英语教育界久负盛名的于瑶老师。这位年轻的英语老师已经连续两个月,在家教O2O平台“疯狂老师”上登顶名师排行榜了。
            

  很难想象,眼前这位年轻秀丽的姑娘就是在青岛英语教育界久负盛名的于瑶老师。这位年轻的英语老师已经连续两个月,在家教O2O平台“疯狂老师”上登顶名师排行榜了。归根究底,还是因为她是一个真正的“好老师”,她能只用32个小时,就让学生为英语“疯狂”。


  她的“疯狂”选择:左手日本,右手美国,她选择留下


  有人说语言需要天赋,那于瑶必是语言天赋极佳的那一类女孩,2009年本科毕业,于瑶轻松拿下了英语和日语的双料学位,再加上已经有几年陪同翻译的工作经验,一家美国公司和一家日本公司几乎同时向她伸出了橄榄枝。两张漂亮的offer,两份优厚的薪资,两个深具诱惑力的工作签证,是去美国还是去日本,年轻的于瑶面前摆放着人生的一次重要选择。于瑶最后的决定出乎所有人意料,她选择赌一把,留下来。于瑶说,当老师是她的dream job,高三那年,她曾参加过一次英语培训,那位老师精彩的授课给于瑶留下了无比深刻的印象。“可以说是震撼吧,她的课让我突然明白,英语原来可以这么学,单词原来可以这么背,那一刻,我就萌生出一个想法,我的人生要像她一样,帮助数以万计的学生。”于瑶说,就是在那一刻,想起最初的梦想,她决定追随自己的初心。


  她的“疯狂”教学:自创联想记忆教材


  于瑶能在好老师集聚的“疯狂老师”平台脱颖而出,与她特殊的教学方法息息相关。从2010年起,刚投身教育的于瑶就开始研究自己的教学方法,她觉得英语的学习离不开有技巧的记忆方法,老师的引导可以让孩子的学习事半功倍。


  于瑶花了大量的时间研习俞敏洪的联想英文教学,并且将这一方法灵活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教学日趋成熟后,于瑶编写了自己的联想记忆教材。“联想记忆的方法大家都知道,俞敏洪堪称鼻祖,像《中国合伙人》电影里那样,其实联想记忆是有很多技巧的,我的教材特点是把它很系统的架构起来了。”于瑶对自己的教材充满了自信。如果你翻看于瑶自编的这套教材,就会惊异与这位老师强大的逻辑思维和整合能力,如抽丝剥缕一般,把繁芜冗杂的单词库花门别类,什么是拼音法,什么是代码转换,什么是词根词缀记忆方法,什么是互变性互通性,从思维模块到思维导图,捋顺的一清二楚。正所谓“以其昭昭,使人昭昭”,清晰的思路,精准的思维,灵动的拆解,很多孩子就是在于瑶的英语课上“开窍了”。


  她的“疯狂”人气:3年VS 32小时,死啃课本不如“调理经络”


  于瑶的课从不打广告,也无需广告,只依靠口碑相传,已经让前来求学的家长和孩子踏破了门槛。如今,只要一有于瑶要发布新课程的消息,青岛地区的家长们都会立刻打开疯狂老师APP严阵以待,生怕一个走神就没能给孩子抢到上课席位。于瑶老师笑称,判断自己上下课时间十分简单,只要看一眼窗外的堵车状况就是——因为开车接送孩子来上课的家长早就把小区周围堵得水泄不通了。


  于瑶现在的教学体系是让孩子在32小时把英语的全部语法学透。“一般孩子听一遍就掌握了,有的孩子弱一些,可能得听两遍,我一年本地开五期单词五期语法,孩子只要在我这里上课,无论是隔了两年三年,还可以再来听。”32小时掌握整个英语体系,听起来很不可思议,但是于瑶做到了。在她看来,传统英语教学就像西医治标,指到哪里背到哪里,“这没有任何意义,孩子不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语法是活的,就该用活的方法学习。”而于瑶的教学方式就如同中医治本,是在调整英语学习的经络,不仅立竿见影,而且一通百通。


  她的“疯狂”希望:成为更好的老师


  于瑶说,以前自己只是一个人潜心研究教学方法,现在在疯狂老师认识了许多“同道中人”,觉得思路打开了许多。在没课时安排的时候,她最喜欢的就是和老师们一起聊天,分享教学技巧和资料,有时候还会争相说一些课堂上的趣事。“我很喜欢现在这样的状态,作为老师,我不仅有很多的学生在敦促我进步,还有很多同事在帮助我进步。”于瑶说,自己虽然已经小有名气,但是在疯狂老师还只是一星级的老师而已,距离那些十星级的顶级名师还有距离。她希望每一天自己的教学技能都能“更上一层楼”,离成为更好的老师的目标再近一点。


  “我信仰进步的力量。”于瑶老师说。如果说挑战传统教学是一场磅礴的战役,那么她不是一个人在奋斗,无数的“疯狂老师”将帮助她的梦想在不远的将来开花、结果!


0条评论发表评论

热门文章

京ICP备11027698号 CopyRight 2010-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旗下网站:www.sendto.cn(公司网站)www.jiuye.net(就业数字图书馆)

合作单位: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