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更多

当创业者遇到社群: 一个优秀创业CEO聚合平台的百日诞

关键词: 创业者

发表于2016-10-14 21:53:58 0 0
笔者近期探访一个只诞生了百天,但却以初具规模的以协作为主题创业CEO社群—CEO协作工坊。结论不出笔者的预期,果真非常有看点,且听慢慢分解……
            

  时下互联网圈人人都在热议两个话题“创业”和“社群”。创业是机会、是浪潮、是自我价值的提升、是与有追求的人实现梦想的通路。而以搭建社群的模式寻找天使用户,造就品牌忠实粉丝,进而形成研发、生产、营销整个链路与粉丝的深度互动,C2B理念的实践都要紧紧围绕社群这个概念。于是当创业者“遭遇”社群、CEO成为”粉丝“就电光石火愈发有想象空间。笔者近期探访一个只诞生了百天,但却以初具规模的以协作为主题创业CEO社群—CEO协作工坊。结论不出笔者的预期,果真非常有看点,且听慢慢分解……


  为什么要帮助这群“孤独”的创业CEO们?


  企业经营就像孕育一个生命,过程中充满各种不确定性。外部宏观环境适应性和内部组织系统应激性在时刻考验着企业经营者的智慧、气魄和耐心。如何能在快速变化的竞争格局中抓住机遇?如何持续激发员工活力?如何有效对接到丰沛的资源? 在一堆现实问题中CEO往往十分孤独。但同时他们每个人也都储备了丰富的资源和大量成熟的管理经验。试想如果有一个组织平台可以将众多CEO聚拢,并以短时间沙龙方式,就一次聚集50位CEO相互结识,同时通过现场有效的流程设置激发他们自主将可控资源有效输出。形成多方对多方的资源互补,并最终落地成一个更有凝聚力并承诺可常态协作小的组织。这样的平台是不是很有吸引力呢?答案是肯定的,但从理想到实践的过程往往是复杂的。笔者采访了艾瑞创始人兼董事长杨伟庆先生,在他口中获悉在今年初他成为中欧创业营第四期学员开始就有了真正基于社群的理念,聚焦未来潜力创业者,为他们搭建社群平台的思路,进而后来三个月他一直奔忙在“知行合一”践行的路上。



  实践中迭代快速成长的协作工坊


  1、 如何锁定大量高质的创业CEO群体?


  作为CEO协作公社发起人杨伟庆是见证了中国过去15年互联网行业发展的资深人士,而曹申则是中国最牛日服务金额最昂贵的CEO教练,他们拥有强大的人脉网络和业内良好的口碑。于是社群最初试验就从身边朋友开始了。首次曹申老师邀约了服务多年的客户、杨伟庆拉上了长江和中欧一大票的校友。当时方法论体系还不成熟,但抵不过CEO们热情和群策的力量,第一次工作坊即达成了满堂皆欢效果。当天的激烈碰撞中就产出了超过60个具体细化的可操作性建议,产生落地合作项目17个。紧接着再接再厉上海又开展了一场,但嘉宾大多还是来自于杨伟庆和曹申老师的邀约。问题就慢慢暴露了,这样的邀约频次,再多的人脉关系也会很快透支。既然是免费的公益活动,为什么不能面向网络公开报名。相信有价值的活动总能凭借它自身的魅力吸引到精准的目标受众。一波靠自有媒体及朋友圈的招募传播开始了。正如李善友教授在关于互联网化定义中给予启发,“互联网不能改变10%的事物成本,但有可能把那90%的中间成本变为零。所谓中间成本就是事物之间连接成本。“借助互联网低成本的传播力量和前2次参与过的CEO口碑推荐。半个月内再次操作2次。招募难度在明显下降。但协作工作坊幕后的小伙伴们并没有停止思考。既然是一个公益NPS 推荐值如此高的活动,为什么不能发挥品牌协同的力量,找到更多有意愿的合作伙伴一起来操作。将品牌资源开放,将CEO资源库共享为目标,引入同样具备丰富CEO资源的合作伙伴。这一次又是出乎意料的顺利,只是将中国最大的CEO互助平台打造的理念和曾经的操作成果简单做些描述,就有若干的颇具影响力的组织、企业抛出了橄榄枝。小暑的第5天,工作坊负责人创造了一天在上海拜会了7个乐于无偿提供场地合作伙伴的记录,并于5家达成了初步的合作意向。一个远远不能称之为成熟的事物,甚至没有商业闭环搭建,只是凭着协作共赢理念就达成了共识,验证了工作坊被认同性和发起人开放的心态。后续艾瑞分别与长江互联网学会、丰厚资本、长江创创社区、上海交大海创业投资社群、凯石资本、壹天下资本、广州软件协会共同践行了14场,并达成常态合作的协议。嘉宾的来源、问题的瓶颈被有效的社会化协同的方式解决。原本一个封闭的水池,因为引入了多支溪流,一下就变成一汪充满活力的池水。


  2、 短暂的4小时如何能有更高效的产出?


  较比与传统的沙龙和流行一时的私董会。协作工作坊兼具了大容量(一次50位CEO)、多维度(多对多资源输出)、强落地(有实际的互助协议达成)的特点。这种实施方法论得益于,曹申老师在与杨伟庆的一次交流中提及他曾经在德国工作时发现并实践过有关价值开发工作坊(value development workshop)的经历。这个价值工作坊的意义就在于,打破了多家企业之间的信息界限,以这个工作坊为平台,实现企业之间充分的资源共享和交换,相当于为多家企业创造了一个相互融合的、更大的资源池。最初一次实践流程与私董会还是有几分类似,下午会场40多个智慧大脑,为国内知名的出行领域公司CEO共谋了60个条突围的方法。到晚餐已经熟络了的CEO们,开始真正打开心扉,互献干货,期间帮助铁血网、58月嫂、e袋洗等企业与优酷网、猎聘网等形成了一对一的、可落地的合作关系,并敲定具体的合作方法和合作日程,效果之明显、产出之惊人真正实现了互联网连接的速度。以此为基础再之后密集的数场活动中,如何让嘉宾更快速熟识?如何激发自主贡献资源的意愿?如何让资源间形成流动的自发匹配机制?如何用轻管理的模式发挥创建CEO自我协同的机制?这些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推动着主办方快速思考出分组PK,组内推荐,甄选最优、优秀者再集结成班、班级自组织管理等等解决方案。3个月内现场操作流程和方法论体系做了4次大的优化,细节迭代几乎是每场都有。


  3、如何追求更好的口碑、更高的NPS值?


  优秀的产品是打磨出来的,同时也是在口碑影响力中被塑造出来的。在于整个协作工坊的推广模式的尝试中,不断的自我否定式创新是关键。从协作工坊的命名到VI体系的设计、从传播文案的写作思路到更社群化的传播机制应用。每个新尝试都在过去基础上有突破甚至是颠覆。以用户为中心,从他们乐于接收的信息点出发,从传播的内容以官方口吻向嘉宾自主推荐的过度,都做了多种尝试。最近的一场操作中,主办方提出一个新思路:建议嘉宾自主利用他们自身影响力,在朋友圈为协作工坊做传播,将活动办成一个人脉资源大比拼的赛事。活动策划之初,还在顾虑CEO一般都比较低调,同时十分珍惜背书授予的价值,而且涉及PK会有挑战性等问题。但实施结果却远远出乎预料。一场次就有超过1/3的嘉宾参与自主传播,1/5的嘉宾积极拉票。24小时之后结果是,获胜的前三名点赞与评论数平均超过500条,冠军总数竟达到720条之多。此外嘉宾的自撰的文案感性而真诚,拉票手段也是花样百出。此结果的达成主要得益于嘉宾对于活动的效果的充分认可。以认同性为动力源的推荐是感人且具有号召力的。此次PK的挑战赛一个增值收获是,很多CEO贡献了首次朋友圈拉票秀,有效的形成了一个正向竞争的氛围。这种有益的尝试还在不断继续,一个好的产品服务总是在开发者与使用者在互动中迭代。所谓有效利用天使用户联合开发,将天使用户变成团队成员的思路在实践中得到了充分的应用。



  CEO协作工社实在协作工坊基础上衍生一个社群组织,虽然只仅仅诞生了3个月。它的未来充满的无限的想象和延展空间。如果说“雷布斯”将“专注、极致、口碑、快”7字箴言很好的实践在小米系整个生态链的搭建中。艾瑞此次的极度聚焦,利用唯快不破的打法创建的协作工作坊也绝对可称之为互联网思维的一种深度应用。期待多方协同真正创建一个高端CEO的时效性优秀社群平台。


0条评论发表评论

热门文章

京ICP备11027698号 CopyRight 2010-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旗下网站:www.sendto.cn(公司网站)www.jiuye.net(就业数字图书馆)

合作单位: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