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刚(化名)今年31岁,曾是北京一家科技公司的普通职员,在京打拼五年,虽然立志闯荡江湖也算小有成就,但日子过得并不轻松。两年前,父亲因车祸瘫痪在床刺激到成刚敏感的神经,这使他决定放弃北京的工作,回家照顾年迈的父母,再闯出一片天。
如今,成刚仍记得两年前的那个除夕夜,那是他最后一次“春运返乡”。只是那时候的成刚没有想到,两年后的他已经身价百万。
像所有在外打拼的年轻人一样,成刚初到北京时也怀抱满腔热血,“那时候觉得自己浑身都是精神头儿,跟好几个人合租,每天抢厕所、挤地铁、赶公交,可是心里还挺美。”但随之而来的,却是压在成刚肩上挥之不去的各种压力,租金上涨、交通拥堵,加上公司正处在艰难的转型期,收入也迟迟涨不上去,更别说在北京安家了。成刚说,“父亲的车祸像根棍子猛地敲了我一下,我觉得自己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放弃北京工作的成刚,回到家乡专心照顾父母。就在往来医院看护的路上,听新闻不知不觉变成了他的习惯。2014年7月15日,广播里的一则新闻尤其吸引成刚的注意——《山东博兴县草柳编织出亿元“淘宝村”》:“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山东北部小村庄湾头村村民将传统的草榴编工艺与时兴的网购嫁接,网店大规模涌现,截至2013年末,湾头村的草柳编工艺品网店已超过500家,年销售额达1.5亿元,成为全国14个大型“淘宝村”之一。”这则新闻让成刚至今记忆犹新,“没想到草柳编织可以卖到全国,还能赚这么多钱。”
成刚所在的县城,每年为东南沿海的制衣厂输送大量劳动力。如今人力成本上涨,沿海工厂开始逐渐内迁,劳动力也不再把外出挣钱当做第一选择。成刚认为这是一个机会,可以联系沿海制衣企业,发挥家乡的劳力优势,开办制衣厂,同时借助“互联网+”的东风,开一个属于自己的网店。
如今创业成功的成刚回忆说,“如果一定有什么诀窍,应该是在关注新闻消息这种事上,我不愿意放过任何一点时间。现在想想,第一桶金就是因为在听新闻的时候发现了创业机会。”边说边拿出手机里的百度新闻APP给记者看,“那时候还不像现在这么先进,刚发生的新闻立刻就给播报出来,以前只能听广播,现在想听随时随地都能听,我还加了几个平时比较关注的频道,像互联网和创业,多掌握信息,思路也就跟着开阔了。”
初创之时,由于资金的支持力度不够,成刚的创业之路并不平坦。但毕竟是在家乡,亲戚朋友得知他有困难,纷纷出力,携手度过了难关,厂子顺利地建成。今年,制衣厂已取得了不小的成绩,每年收入是在京时百倍,成刚也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老板。
作为“过来人”的成刚说:“远离了大城市的生活压力,却得到大城市无法赋予的归属感,接下来想用心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品牌,吸引更多人才来跟我一起创业。不过辛辛苦苦忙忙碌碌那么久,现在最庆幸的还是能和家人待在一起。”
发表于2025-07-03 14:23:44
发表于2019-06-04 11:21:00
发表于2019-06-04 10:05:00
发表于2019-06-04 09:03:00
发表于2019-06-04 08:29:00
发表于2019-06-04 06:47:00
发表于2019-06-03 22:00:00
发表于2019-06-01 13:59:00
京ICP备11027698号 CopyRight 2010-201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