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鼻症患者的做法非常不可取,而且也存在着很大法律风险,涉嫌构成敲诈勒索犯罪。” 针对近日部分空鼻症患者逼捐百度一事,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中心特约研究员赵占领律师评论道。目前,这些空鼻症患者在北京、安徽等地通过穿着怪异服装、展示逼捐横幅的方式组织行为艺术活动,要求百度向美国某生物实验室捐款约1500万美元,用来支持一项鼻甲再生技术的研究。赵占领律师就此事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称空鼻症患者借助这种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的方式试图逼迫企业捐款,不仅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也涉嫌构成刑事犯罪。
据这些空鼻症患者介绍,他们由于接受鼻甲切除手术患病,并怀疑这些医院有可能在百度进行过商业推广,因此他们要求百度捐款1500万美金,资助美国某生物实验室关于鼻甲再生的研究。而据介绍,这些空鼻症患者要求拥有捐款的支配权,却始终没有向百度提供能够证明其患病、具体在哪家医院进行过治疗、治疗过程是否存在医疗事故,以及通过在百度搜索后选择了哪些相关医院等的相关材料。此外,更有网友举报称这些空鼻症患者花钱雇佣了两名社会人士,在百度大厦、北京王府井等地身着古装、手持索捐横幅组织行为艺术活动,还试图在中国科技大学扰乱百度校园招聘宣讲会的现场秩序,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不良影响。
在了解到这些空鼻症患者针对百度的逼捐行为后,赵占领律师认为这种做法非常不可取,而且也存在着很大法律风险,涉嫌构成敲诈勒索犯罪。他说:“如果确实因为相关医院在百度上进行付费推广时存在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进而导致用户上当受骗,或者该医院没有合法资质却通过百度进行付费推广,则用户可以通过百度网民权益保护计划或者通过正常的法律途径进行维权。相反,如果用户没有相应证据,没有直接法律依据,却借助这种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的方式试图逼迫企业捐款,不仅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也涉嫌构成刑事犯罪。”
此次逼捐事件,也引起了网友的讨论。绝大多数网友表示,这种通过行为艺术甚至制造社会事件的方式来逼企业捐款的做法极其不理智,对社会稳定、他人安全造成了一定影响。“这种极端行为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反而会导致事情向不可控的方向发展。”有网友评论称:“逼捐这件事,从来不应该惯着。”还有网友明确表示:“讨厌这种哗众取宠的打着正义旗帜做坏事的人。”
目前,百度已经对空鼻症患者逼捐一事作出回应:“通过既没有证据又闹剧的形式来寻求‘捐款’的行为非常不公益,想通过制造社会混乱逼迫我们捐助,We can say no,这不是我们做公益的姿势。”百度方面还特别指出,如果“有权益被侵害,请通过正常途径提供真实证据,符合保障范围的我们责无旁贷。”
此外,针对此次逼捐事件,赵占领律师建议,用户维权务必在法律的范围内进行,依法维权,理性维权。采取类似这种剑走偏锋的方式容易被认为是碰瓷式维权,不仅很难达到目的,而且结果可能适得其反。
发表于2025-07-03 14:23:44
发表于2019-06-04 11:21:00
发表于2019-06-04 10:05:00
发表于2019-06-04 09:03:00
发表于2019-06-04 08:29:00
发表于2019-06-04 06:47:00
发表于2019-06-03 22:00:00
发表于2019-06-01 13:59:00
京ICP备11027698号 CopyRight 2010-201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