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

更多

爱加密呼吁重视电信诈骗背后的信息安全防护

关键词: 电信诈骗 信息安全 加密

发表于2016-12-19 18:01:15 0 0
到2016年,有近七成的受访用户表示被窃取过银行账户、密码和手机号等隐私信息;22.0%的用户表示收到过仿冒银行的短信;非法链接恶意广告推广、盗偷流量占比约16.7%。
            

  近10年来,我国电信诈骗案件每年以20%—30%的速度快速增长。2015年全国公安机关共立电信诈骗案件59万起,同比上升32.5%,造成经济损失222亿元。今年1月至7月,全国共立电信诈骗案件35.5万起,同比上升36.4%,造成损失114.2亿元。很多群众的“养老钱”“救命钱”被骗,倾家荡产、家破人亡;有的企业资金被骗,破产倒闭,引发群体性事件。


  近年来有关部门不断加大打击力度,但电信诈骗犯罪仍呈愈演愈烈之势,成为社会公害,人民群众深恶痛绝。到2016年,有近七成的受访用户表示被窃取过银行账户、密码和手机号等隐私信息;22.0%的用户表示收到过仿冒银行的短信;非法链接恶意广告推广、盗偷流量占比约16.7%。



  在网络安全方面,犯罪分子能轻易入侵教育、医疗、车管等官方网站,大量窃取个人信息再卖给诈骗团伙,为其“精准诈骗”提供条件;木马病毒、钓鱼网站等能轻易窃取储户银行账户、密码信息,甚至远程操控账户。


  今年8月,山东省临沂市女学生徐玉玉被犯罪嫌疑人以发放助学金为由骗走9900元后猝死。经查明,犯罪嫌疑人攻击“山东省2016高考网上报名信息系统”并在网站植入木马病毒,获取后台登录权限,从而盗取包括徐玉玉在内的大量考生报名信息。


  徐玉玉不幸事件的发生,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了电信诈骗对老百姓的危害。爱加密的安全分析指出,近几年里,中国智能手机用户持续平缓地增长,截止到2016年第二季度,中国智能手机用户已达6.31亿人。金融、通信、互联网等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却忽视了安全管理,出现诸多安全漏洞让骗子有机可乘、大肆作案。


  通过移动互联网,人们能够随时随地乃至在移动过程中都能方便地从互联网获取信息和服务。然而,移动互联网在移动终端、接入网络、应用服务、安全与隐私保护等方面还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大大小小的个人信息泄露及电信诈骗等安全事件频发,如黑客入侵,信息泄漏、手机病毒、风险软件、钓鱼网站、流氓软件、垃圾信息、山寨APP等等,严重降低了用户使用移动终端的安全系数,也为电信诈骗的源头——个人信息泄露埋下了隐患。


  一些不法人员通过从事盗取贩卖公民个人信息、开办贩卖银行卡、利用“伪基站”发送信息、提供通信线路、专业转账取款、专业洗钱、开发网络改号软件、制作木马程序等灰色产业,在与电信诈骗犯罪分子的合作中获利,不少还建立相对固定的合作关系,形成犯罪网络。


  针对移动领域的个人信息安全保护问题,爱加密可为企业及个人开发者提供覆盖整个APP生态体系的安全服务。企业级安全解决方案领跑者爱加密一直致力于研究移动信息安全,运用APP加固技术,代码混淆技术,数据流加密技术、SO库加密技术并融合第六代高级VMP虚拟机防护技术、APP包压缩、智能云更新技术打造更全面、更安全的一体化解决方案。



  此外爱加密特有的行业定制安全解决方案,基于企业移动信息化的生命周期,从产品研发-安全-优化-发布-运行各个阶段保证APP信息安全。针对业务部门,从业务推广、业务场景化、多业务融合三方面为各大行业提供一体化的移动信息安全解决方案。


  有效遏制信息诈骗,需要从源头切断诈骗犯罪的“信息流”。爱加密将为您在移动领域的个人信息安全站岗护航。


0条评论发表评论

热门文章

京ICP备11027698号 CopyRight 2010-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旗下网站:www.sendto.cn(公司网站)www.jiuye.net(就业数字图书馆)

合作单位: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