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微信公众号:创业黑马学院(ID:heima_ying)
口述:俞熔 整理:陈雪娇
作为国内最大的专业体检及医疗服务集团,美年健康(以下简称美年)的发展壮大始终伴随着资本力量和一系列并购整合。
2017年5月,创业黑马实验室导师、美年大健康董事长俞熔做客黑马创业实验室,与黑马创业者共同探讨了战略、使命、核心竞争力及生态思维等七个方面,篇幅虽长,但内容十分干货,相信读完你会有所收获。
战略
在创业的征途中,创业者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想好做什么。
举个例子,像阿里巴巴这样的企业,马云每年尚且要花1-2天的时间进行战略调整。如果谈5年战略,至少要3天;如果谈1年战略,至少也得1天。
企业越小的时候,越要把自己的模式和定位想明白。我们有太多的创业者还没想清楚这些就先冲出去带着团队一起拼了,结果到某个节点发现路数不太对,再回过头来调,非常可惜。所以在一开始的时候,就要在细分领域把战略想清楚。
这里有三个圈:
第一个圈是:想做的事情
第二个圈是:可做的事情。
想做的事情可能已经有100个人做了,你不一定有机会。而可做的事情在做市场调研分析之后,还有可存在的机会。
比如很多人都做在线中医,但是没有哪家做得很强,在这个市场上还存有机会,这就是可做的事情。
第三个圈是:能做的事情。即想做、可以做,同时团队和资源还足以支撑你往下做的事情。
这三个圈交集的部分,就是战略。战略决定你到底要做什么,因此一定要想好你的细分市场。
使命、愿景、价值观
企业每个阶段都有关键的节点,如果你的企业员工人数超过20人,就一定要考虑你的使命、愿景、价值观。
比如阿里巴巴的使命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虽然听上去很大,但这个使命始终引领阿里团队不停往前冲。使命要碎碎念、天天讲、月月说。越是艰苦、遇到瓶颈的时候,越是要讲使命。
愿景是企业要达到的长远目标。
我们做健康产业,不光是追求商业的成功、实现个人的价值,还对我们的公众健康有帮助、能为中国的卫生事业做一份贡献,这就是我们企业的愿景。
我们看很多成功的企业,会觉得他们每一步都走得很好。曾经也有人也分析我,说我每一步都高瞻远瞩。其实不是,我们是走到那一步,碰到了困难,才想办法解决。而不是按照逆向、神话来倒推的。
抛开偶然和运气因素,我们来看看阿里为什么能成功?阿里人非常努力拼搏,他们的环境比较苛刻,不像腾讯那样技术范儿。所以阿里很多团队组成一个队伍打仗,打完就解散了。
阿里那么大的企业为什么还能保持高度的灵活性?你在这里干得好,他马上把你调到更难的地方去打仗,打完之后再把你调走。华为也是如此。我想这是一个企业的精神内核。
企业从一开始就要努力打造精神内核,这个内核不分大小,但足以帮助你在重要的节点提高效率。
核心竞争力
无论是做渠道建设还是产品运营,都要打造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有三点:
第一,你为什么做这件事情?你的潜力、优势在哪里?
第二,你现在面临最大的难点和痛点是什么?
第三,在大战略清晰的情况下,如何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于场景
美年的核心是围绕体检入口所建造的商业闭环。通过专业的普查筛选高危人群,给予精准的治疗或预防方案,最后回到个体。本质上是一个数据流的生意,它是一个数据采集、评估、挖掘、提供解决方案然后再检查的一个循环。想像空间非常大。
在美年体检中心做的CT、核磁检查,影像数据可以实时让专家实时判断,以延展远程医疗服务。如果一位当地患者在北京看过病,那么下一次他就可以不用到北京复诊,而是直接在我们的体检中心拍片子,跟远端的医生交流。这样的场景也能够解决单病种的问题,在三四线城市效果会特别好。
比如糖尿病健康管理,我们每天有2万多人用手机的APP看体检报告,这个人数大约占总用户数的70%。等于它自动有一个入口,而且流量精准、个性化。这个量越大,未来的价值也就越大。
关于技术
技术是个法宝,因为传统的成功模式被拿来复制的概率非常低。春晚火了一家公司叫快手,他们没融到多少钱,也没有钱做广告和运营。因此比起美团和滴滴,他们是没有模式的。然而他把钱全砸在算法技术上,在这个点上实现爆发式的成功。
传统的地推、烧钱获客的模式是1.0版本,然而现在的打法变了。包括在互联网医疗领域,如果把大量融资拿去获客就会出现问题,因此你真正要做的是提升自己的技术门槛。
我觉得未来10年,在技术手段上的钻研和创新,要比在运营方式上的重要性更高。
以肺癌为例,全国比较知名的肺癌专家大约有300名,这300名专家忙得不可开交,因为药厂找他,患者也找他,所有患者的病例都在那300名专家手里,不能分享出来。如果有一个智能诊断的系统,当输入患者的关键指标就可以自动跳转至搜索结果。如果没有跳转结果,医院则建议转诊。
所以,未来在技术创新领域将会有很多的机会,只要在一个环节上有所突破,企业就能脱颖而出。
关于效率
很多人觉得远程诊疗很遥远,未来为什么要与数据驱动、智能诊疗结合在一起呢?因为好医生稀缺,因此要想法提升资源效率。
如果没有效率提升,流量再多也没有用。互联网医疗不是滴滴快的,有多少车能找到多少司机。互联网医疗的核心问题应该是解决优质医疗资源的稀缺性问题。
如果一个辅助治疗的工具能让医生从10分钟看一名患者提高到3分钟看一名患者,前提是质量有保障,那么优秀的专家每天就能承载3倍的患者,你的收入就会翻3倍。这样的商业模式才是有价值的。
关于标准化
未来谁标准化的程度越高,谁就越容易被资本市场接受。
比如爱尔眼科,我们剥开他的收入结构来看,其中配眼镜的收入非常好。眼科又比较容易标准化,而口腔科个性化的成分比较多,因此不容易标准化。
所以我们要思考商业背后的逻辑。如果在服务端口,就要把知识和经验尽量标准化,尽可能做成工具,以提高效率。
其中的核心逻辑是病例越多诊断就越准确,诊断越准确病例就越多。这是整个体系当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领导力、执行力
在企业初创时期,领导力所体现的价值是撸起袖子甩手干。企业小的时候,切忌官比兵多,而是老板带领大家蹚浑水。
有的企业没多大,还要找总裁,老板自己做董事长。哪怕很小的一点事,也要两个人切磋。其实你的事就是你的事,企业小的时候哪怕生扛也要扛下去。当你还没多大的时候,就考虑宏观的不可能的事情,很容易被外部因素影响。
在企业还没有爬上坡的时候,就是要咬紧牙关,打开局面。在咬紧牙关的同时,我们搭建黑马营平台,希望能形成战斗的集体,互相帮助、互相切磋,因为每个同学都是战略导师和伙伴。
增长、融资
每个企业的策略不一样,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初期阶段一定要提高销售额。
一开始这个阶段会很难熬,通常当企业的销售额过亿以后就会顺利增长。而最难熬的时期往往是销售额在5000万到1亿的时候。
当然每个行业的拐点不一样,有的企业可能2000万到了一个拐点,过了2000万就狂飙突进,也有的企业可能过了一两亿才迎来拐点。而要想突破拐点,就要先跑通模式,模式跑通以后,资本才愿意押注给你。
因此,一开始就要把量打出去,因为如果没有一定的量,就很难把握话语权。我们当年也遇到一个棘手的问题,就是到底要先保住大城市,还是先铺量。当时无比痛苦,每到一个新的城市,都要重新教育用户提升健康意识。成本非常之大。
当时,北京、上海都已经接受第三方体检模式。而如果我们选择死守在北京、上海,毫无疑问会死掉。而正是因为我们胆子大、敢于出去开垦,才打下了现在的基础。
增长是一方面,如果你想要融资的话还要尽可能地提高你讲故事的能力,因为没有故事的话,企业的估值可能不够高。
为什么明明有一些公司不怎么样,还有很多人追捧?未必是投资人脑子坏掉了,而是出于投资人的情绪的表达。马云最厉害的地方就在于他能调动大家的情绪,本来可能有10个问题,但你听他讲完之后,就只剩下2个问题了,其他的8个问题你会用乐观的角度来看待。
再比如:亚马逊直到今年上半年才开始盈利,但市值却高达5000亿美金。亚马逊于2001年上市,16年没赚钱,可是主流的美国基金却认同他们的模式。
为什么这些基金愿意将重资投在你们都看不懂估值的地方?因为他内心有个愿望希望通过你来实现。健康产业很容易让人产生愿望和驱动力。如果你要跟投资人谈,就要把他内在的兴奋点调动起来。
很多创始人在起步阶段就能拿到高融资,不完全是因为他的商业模式有多好,而是因为他跟投资人之间有共鸣。
创业者要展现出来的状态就是:
一、把使命和愿景讲得非常清楚,虽然目前还有一些短板,但是目标非常明确。
二、我带领团队,经过不断地努力,再加上你给我的助力,这件事就肯定能做成。
所以,创业者要清晰思考:
第一,在目前的阶段,围绕你的战略搭一个什么样的架构
第二,现在或者未来你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因为组织能力是围绕核心竞争力展开的。
内部沉淀与外部生态
一个生态圈的概念,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内部的沉淀,强调的是规模、效率、品牌。一个是外部的生态,强调的是时间、团队等。
关于内部沉淀
1、规模:只有把优质的资源聚集在一起,积累经营数据,做大数据库,未来才会有爆发的潜能。
2、效率:远程医疗在下一个阶段会在提高医疗效率方面扮演很重要的价值,包括保健品、中医药等。我们可以想象一个场景,大家在做完体检后,最终客户会收到相匹配的产品。比如在体检3天后,客户就会收到我们寄来的根据他身体情况量身定制的药材。
3、品牌:某种程度上,未来协同的东西越来越大,因为只有把基础入口做好,价值才是最大的。所以我们先把自己的本分想好,当不具备外延能力的时候,千万不要搞多元化,要把聚焦的东西做好,把自己做成品牌。
即便上市以后,我们也是牢牢的把握住主业,快速积累品牌优势,一旦形成这种优势,就以碾压的方式,占据赛道。
关于外部生态
1、时间:做商业模式要抢占时间。曾经腾讯要花110亿美金收购今日头条,今日头条拒绝出售。
为什么今日头条可以这样做?因为它在短短的几年内,就已经把定制的东西做好了。它能够根据算法进行精准推送,做起来虽然不难,但形成了难以超越的时间壁垒。
所以在某些新领域中,时间点的把握至关重要。一定要想办法找到一个突破点快速跑起来,因为一旦过了6个月,模式可能就跑不起来了。
2、团队:为什么现在阿里、腾讯每年有几百亿的利润,同时每年还增长40%-50%。因为它已经形成了一种共赢模式。比如很多人在天猫上开店,天猫店卖得好,他赚的钱也多。腾讯也一样,所有的游戏公司都在为腾讯打工。
所以一定程度上来讲,我们要跟大平台、大渠道形成共赢的模式,把相关资源快速聚集起来,把优秀的人才引进来。
好的东西是要被“追捧”的,好的商业模式也要想办法被“追捧”,专注于每一个细分赛道,同时还要和上游下游互通信息,形成伙伴关系,这样你的逻辑才能自洽、模式才会畅通。
举个例子,如果你做月子会所,可能需要有副产医院的合作,同时需要有“宝宝树”这样的互联网入口,要和上下游的供应链信息互通,互相之间有传导。因为有时候你的上游比你更清楚竞争对手,因为他们也会从你的竞争对手那里拿货。
所以大家要有生态的概念,不能光闷着头做自己的事情,只有这样才不会在关键时刻掉队。
四点并购策略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要选择并购?因为医疗行业不像别的行业,没有那么快,很少有两年速成的。我们也是熬过了前五年,直到某一个节点才开始增长。
因为时间对我们太重要了,所以我们选择并购就是买下时间。如果做整合和并购的话,最好选择跟你的团队、资源互补性的团队。所以并购策略包含以下四点:
第一点:协同。协同是非常重要的,看团队往往就是看关键人,即核心搭档。我们可以通过并购整合的方式先把团队拿下,资产收入倒在其次,重要的是找到了关键人。
第二点:时机。大家在发展的过程中,如果有机会做并购,就一定要做。因为资本给你钱,是让你往前冲,而不是省着花的。如果融一轮钱,结果两年没花完,那一定是失败的,说明没用好这个钱。
2011年,凯雷资本第一轮给我们投了2.3亿,我们3个月把钱花完了。但是从客观上来讲,我们的收益也很高,当时收购了深圳的瑞格尔,先拿下了华南的布局。所以企业在关键的时候还是要赌一下,什么时间该跃,怎么跃都非常重要。
第三点:团队。现在的市场是组合与组合之间的战争,而不是一个人的战斗。如果上下游都扶持竞争对手,你就很难生存。因为这个行业很难做到垂直通吃,只能将入口端做大,这样才可以交换资源。
第四点:工具。所谓的工具,可以借助一些外力,比如搞联盟合作,虽然你现在没钱,但投资人有钱,可以让他们先买,等有钱了再把它买走。
我们未来希望和黑马一起,给大家提供有价值的服务。我一直鼓励大家多研究政策,因为我们能从政策上能看出很多东西,比如最近总理在讲医联体,国家无论如何要把这些东西下沉到基层。我认为只有将端口前移、加大对预防投入,才不至于面临大型危机。
因为卫生是公共政策,不是纯市场化的东西。小到学术圈,如果你不了解大咖在想什么,你可能就不知道未来行业的发展是什么,到时候就可能把方向搞错。
所以每个人都要给自己一些时间,强制自己做些政策方面的思考,相信会对大家有很大的帮助。
【黑马问答】
学员1:关于医疗康复领域,能谈谈你的看法么?
俞熔:我觉得康复领域的市场非常大,如果你们想共享市场,可以把一些单病种做透。有的是老年病的康复,有的跟身体肌能关节骨骼相关。
只要老龄化的趋势不可逆转,康复的市场就不会缩减。比如老年痴呆病,我们体检做到的是老年痴呆的早期发现。我们通过血液的检测,提早发现老年痴呆。因为这个病一旦确诊,就没有办法逆转。这个病发病率很高。家里一旦有这样的老人,就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所以康复领域有很大的市场。
中国90%的人还是居家养老,不愿意把老人送到养老院。这一点跟国外不一样。所以在居家养老领域,最后最匮乏的可能是有技能的康复和护理的人才,而且越往后越稀缺。
学员2:家庭医生的前景怎么样,如何运用互联网的方式解决?
俞熔:家庭医生一定会成长起来,因为中国现在有需求痛点。
第一,所谓的家庭医生,是能够提供日常问题的分诊的全科医生。它的市场空间巨大,但目前需要支持这个服务的场景。
第二,关于支付的问题,如果你把家庭医生含在某一个保险或者打包,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如果单卖家庭医生的话,不一定会卖得好,这里存在一些观念的问题,老百姓的观念还是一有病就先冲到医院去。
所以,未来我们在设计模式的时候,不一定要硬生生卖这个东西。而是看这个东西能否跟其他的药、保险绑在一起,赠送一个全科的服务,很多人就会体验了。
学员3:我有一个困惑,我们也是初创公司,业务很多,而且不太相关,是不是要减掉一些业务?
俞熔:事实上,如果没想清楚“专注”这件事,一定没有美年的今天。首先,你要能够专注、聚焦;第二,你的盈利模式目前尚不清晰。你要不断地反复问自己,谁来买单?这个很重要。
我们很多的健康管理模式,到最后没有人付钱。医保不付、个人不付、医院不付、保险也不付,这就是个伪模式。
所以你自己要想好谁来买单?而且这些人买单背后的动机是什么?把根子扎牢,没有人买单的事,你千万别干。
学员4:我们的模式是通过服务对慢病患者收取会员费,这种模式可行吗?
俞熔:慢病患者收会员费,需要有场景的支持。如果你只是在虚拟场景里,就要看他实实在在的东西。第一,有形;第二,有效。
有形即看得见、摸得着。包括面对面的专家咨询,每季度的专项检查,甚至未来的产品。
有效即指标可衡量。我们去年推出了肝脏健康管理,以前我们体检脂肪肝报告监测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过三个月后复查;而我们现在的这项报告监测是数据化的,比如三个月后指标从3.1变成了2.9,这就是有效。
所以我们要专业一点,做可衡量的指标,这样你的客户买单才会买得放心。
很多减肥公司做代餐,3个月收8000元,有可衡量的指标,这样就会有人买单,而且毛利率非常高。利用的是客户渴望减重的心理,这样的商业逻辑就没有问题。千万别做那些你认为好、但客户不认可的事,那样太得不偿失。
p9q0
发表于2025-11-11 06:43:38
发表于2025-11-10 21:40:02
发表于2025-11-10 16:07:35
发表于2025-11-10 14:58:27
发表于2025-11-10 14:40:02
发表于2025-11-10 14:03:53
发表于2025-11-10 13:56:12
发表于2025-11-10 10:13:12
发表于2025-11-10 06:43:38
发表于2025-11-07 21:00:58
京ICP备11027698号 CopyRight 2010-201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