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大学生创业者侯荣冒着大雨赶到浙江大学,听取杭州市优化创业型人才培训班的课程。“一看课程表就知道是实用型的,如何审视发展规划、融资策略、解读财务报表、规范公司管理流程,都是我急切想学习的。”侯荣和其他59名大学生创业者一起,在这里接受了为期8天的免费培训。
培训班是共青团杭州市委联合浙江大学打造的杭州青年就业创业学院的一部分,旨在帮助大学生提高创业能力和创业素质。10月23日,第四期培训班开学,此前已有261名创业大学生参加了培训。
“这是首次在大学生创业领域引入政府购买服务。”团杭州市委副书记、杭州大学生创业联盟秘书长李忠誉介绍说,杭州市政府共投入200万元,由团组织来构建大学生创业的服务体系。如何高效地使用这笔钱,成了团组织面临的新课题。
全国团组织第一个“青创部”
武长虹的名片上印着好几个头衔:杭州大学生创业俱乐部秘书长、共青团杭州市委青创部副部长。
“青创部?这是个什么部门?”几乎所有收到名片的人都这么问,就连共青团系统内的人也不例外。
“这是杭州团组织新成立的一个部门,和青工部、学校部等是平级单位。”武长虹说,青创部的职责就是服务好大学生创业群体。据了解,这是全国团组织的第一个“青创部”。
2007年起,扶持大学生创业成为杭州市政府的一项新政策。围绕这一工作,市政府陆续出台了很多政策:零首付注册、贴息贷款、减免税收、创业大赛……市人事局、财政局、教育局、发改委等许多部门都加入此项工作,以引领青年、服务青年为己任的共青团组织,当然也在其中。
大学生创业者往往喜欢找团干部谈心事。随着工作越来越多,青创部应运而生。“这绝对是工作推着人走。”李忠誉说。
2009年,杭州市为了服务大学生创业,成立了两个机构:一个是市人事局牵头的大学生创业办公室,另一个是团市委牵头的大学生创业联盟。表面看起来,前者是政府出台政策的领导机构,后者是民间自发的NGO,实际上,两个机构互相配合,搭起台子让大学生创业者展现才华。
大学生创业遇到很多难题,几乎都会找团组织的哥哥姐姐去求助:缺资金、缺人才、手续办不下来……“能解决的尽量帮着解决,但很多问题超出我们的能力范围。”杭州一位团干部告诉记者,解决不了的难题最后都以专题的形式送给市政府秘书长,秘书长也协调不了的,就送到市长手里。2009年,杭州市市长针对大学生创业工作亲自调研16次,并定下了每月为大学生创业者开市长例会的制度。
“过去,我们大学生创业者遇到个性或者共性的创业困难,不知道找谁。现在有了大学生创业联盟,作为我们与政府沟通的代言人,又有市长例会制度,可以面对面地与市里各职能部门和各区政府一把手沟通。”侯荣说。
沈力宏2009年从浙江工商大学毕业。他家庭困难,受到大学生创业政策鼓励,想在自家小屋外的自行车棚里开个小型复印店,但在工商注册上遇到难题。按照现行规定,没有办公场地不能进行注册。沈力宏找到团市委青创部求助。随即,他的情况被提交到市长例会。
沈力宏没想到,经由团市委反映自己的境况,市政府竟专门出台一项政策:允许创业大学生租用居民小区办公,并进行工商注册,前提是征得周围居民的同意。这一举措大大降低了大学生创业者的经营成本,广受欢迎。沈力宏很快办理了工商注册手续,自行车棚里的复印店终于开张。
整合团内资源 帮扶创业青年
团杭州市拱墅区委干部翁嫣说,服务大学生创业,最重要的是搞清他们的需求。在摸底调研中,团组织发现大学生创业者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导师带徒弟、政策兑现等6方面。到哪里去找大学生创业导师?团市委的干部说,咱们青企协不就有现成的企业家吗?
团干部给所有的青企协会员打电话、上门拜访,说动了一大批企业家出来“带徒弟”。团市委把企业家的情况公示,由大学生创业者和企业家进行双向选择,结成“对子”。
大学生创业者、杭州冠海科技有限公司的蒋海军回忆起导师、恒生电子董事长彭振刚给自己企业把脉时,说了一句特别经典的话:“做企业,要么给客户省钱,要么帮客户挣钱。”受此启发,蒋海军取消了原本执行的对客户收费的政策,几个月后,企业经营业绩出现大幅度增长。
导师带给大学生创业者的,不仅是经验,还有资本、客户。郭锦斌的物联网创业项目得到了温州企业家贾友钢的青睐,他不仅帮郭锦斌制定企业发展战略,还投资100万元。
整合青联委员、青年企业家、专家学者的力量,以“导师+项目”、“导师+资金”或“导师+产业”等模式,开展各种灵活多样的导师带徒弟活动,畅通对接渠道,搭建帮扶平台,为创业青年提供产业链接、产品对接、市场对接、信息对接、技术对接、经验对接式的指导,是杭州团组织在服务大学生创业过程中探索出的模式。
同时,深化“导师带徒”活动机制,定期举办各种类型的“导师坐诊”、“导师接待日”、“创业沙龙”等活动,为近1000人次的创业青年提供面对面答疑解惑的平台,帮助他们解决创业中的问题。目前,385名社会责任感强、管理经验丰富的青年企业家经团市委牵线与545名创业大学生结对,导师以投资入股、贴息等形式,向结对的大学生初创企业提供一期投资4151.2万元,45个徒弟与导师建立了业务关系。
做创业大学生的“娘家人”
大学生创业者、房途网CEO孙海涛对团组织有特别的感激之情。因为公司投资人的债务问题,他的公司股份被冻结,无法融资,公司差点关门。在今年夏天最热的日子里,武长虹陪着他一趟趟跑法院、找债权人谈判。其中一位债权人在浙江德清,孙海涛几次找他,对方都避而不见。武长虹找到德清的团干部,请他们在当地找关系,终于约到债权人,并顺利解决了债务问题。按照正常程序一年都未必能办完的手续,只用了两个月就解决了,房途网因此顺利得到1000万元的风险投资。
大学生创业者、口福网CEO刘伟曾经找过团市委,说自己招不到员工。大学生找工作,都愿意去成名的大企业,默默无闻的大学生创业企业,有谁愿意去呢?针对这一普遍性问题,团杭州市委积极与市劳动保障部门沟通,把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纳入市财政统一补助范围,以杭州大学生创业联盟的名义统一对大学生创业企业进行大学生见习训练基地的认定,为大学生创业企业申请企业见习人员补贴,享受市里统一的每月770元及保险的补贴。
“现在,我的企业雇了8个员工,他们每个月都能领到市政府补贴的770元,大大减轻了我的成本。这项政策极大支持了大学生创业企业的成长。”刘伟告诉记者。
截至目前,杭州大学生创业联盟共吸收会员2180名、在杭高校创业社团108个。以此为引领,在13个区、县(市)和80%以上的乡镇(街道)成立了服务青年就业创业组织,初步构建起市、区(县、市)、乡镇(街道)三级服务青年就业创业组织,搭建了融知识学习、政策宣传、项目孵化、团队合作、权益维护、资源共享于一体的服务青年就业创业组织平台。
在构建融资服务平台方面,团组织牵头与6大金融机构合作,创造出了针对创业大学生村官、优秀青年、团干部、大学生创业者的新型金融产品,为创业青年放款2.9亿元;帮助540家大学生创业企业获得2568万元的政府资助;成功举办4届杭州大学生创业项目交易会和创投对接会,帮助大学生创业企业获得风险投资1.1亿元。
团杭州市委书记黄海峰表示,在服务大学生创业方面,他们的思路就是:用好政府政策,争取市场资源,整合团内力量。
如今,在杭州大学生创业联盟办公室的墙上,挂着创业大学生郭星良送来的3个字:“娘家人”。如何切实解决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困难,把各级共青团组织打造成创业大学生的“娘家人”,正成为杭州市团干部思考的新课题。 (本报记者 蒋韡薇)
发表于2025-07-03 14:23:44
发表于2019-06-04 11:21:00
发表于2019-06-04 10:05:00
发表于2019-06-04 09:03:00
发表于2019-06-04 08:29:00
发表于2019-06-04 06:47:00
发表于2019-06-03 22:00:00
发表于2019-06-01 13:59:00
京ICP备11027698号 CopyRight 2010-201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