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更多

大学生因找不到工作"被创业" 专家称应准备吃苦

关键词: 大学生

发表于2011-01-21 00:00:00 0 0



  大学生创业,是否 “技术+资金=成功”?昨天发布的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复旦分基金白皮书显示,在书生老板中,失败者可能原因各异,成功者却往往具备相同特质。目前我国在大学科技园中创业的大学生已近万人。究竟怎样的企业能在市场大潮中站稳脚跟?学校、社会扶持发展,如何用力才恰到好处?这些,成为在实践中不断求解的思考题。


  企业:紧跟市场,学会“微调”


  《白皮书》中分析,复旦分基金支持下40家运行良好企业最大的共同特点是自我调节能力强,当发现最初的盈利模式设想与市场难以对接时,能迅速调整,不断寻找技术与市场的最佳结合点。基金有关负责人说:“创业学生应该像向日葵一样,扎根深厚的技术土壤,同时追寻市场商机的阳光。”


  由复旦博士团队领衔的上海复莱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最初希望凭借电子标签技术,打开酒类流通、旅游导览领域的市场。然而实际操作发现,由于准入这一市场的技术壁垒不高、竞争十分激烈,公司资本又有限,勉强做下去,这块业务收入将难以支撑市场开拓和技术研发成本。怎么办?博士们调查市场后,依旧看好电子标签技术的前景,但他们同时意识到,必须开拓出新的具有更高准入门槛的应用领域,才能保持业务稳定增长。如今,他们将电子标签技术成功应用于博物馆藏品管理和导览中,已先后与杭州萧山博物馆、中国武术博物馆等合作,市场拓展初见成效。


  创建上海健元生物科技的化学系博士朱化星和他的伙伴们认识到,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技术研发,若要顺利完成新药的研发,就必须调整业务构成,采用“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坚持 “重组人血清白蛋白—干扰素alpha2b融合蛋白”的高新技术研发,一方面寻找与蛋白提取相关的“短、平、快”项目,稳定营业收入,保证现金流。



0条评论发表评论

热门文章

京ICP备11027698号 CopyRight 2010-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旗下网站:www.sendto.cn(公司网站)www.jiuye.net(就业数字图书馆)

合作单位: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