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项目投资策略——投什么?
傅忠红表示,早期投资最看重的一点并不是项目本身,因为早期项目的不确定性比较大,比如:行业的成熟度、团队的成熟度等,所以更多是“投人”,主要是支持有潜力的创业者去做正确的事情。
投资人真正决定去投资,一般会有多个理由,并会经过充分的论证,如果有一个理由不符合,那这个项目就可以被否掉了。一般投资人在面对海量的早期投资项目时,会迅速地找出项目的不足,快速决断,这也是投资早期项目非常重要的一个能力。同时,他进一步强调,对企业而言,在“投人”、“投事”方面还需要注意几点硬伤(不足),尽量不要去碰触。
关于人的负面清单
第一、身体状况不佳;
首先,对很多创业者而言,精力充沛很重要。很多企业家之所以能够把一个企业做好,精力起决定作用,像褚时建80多岁还整天在田里面种植橙子。但是很多创业者,特别是互联网的创业者身体很差很弱,这种情况投资人就会很担心,基本上会先看看他们的身体状况到底怎么样,有没有问题。
第二、道德底线较低;
有些创业者可能很聪明,但是做事方面,缺少道德底线。无论企业未来发展好与坏,投资人可能都拿不到收益,更坏的是,他可能随时会把投资人抛弃掉。
第三、小富即安的思想,缺乏长远规划;
因为没有长期的规划,创业者可能做到一定程度就撤了,这个也是投资人比较担心的。傅忠红直言,创业者需要有一定的抱负,知难而进,扛压能力要强。因为对一个初创企业而言,特别早期的项目,创业者至少有个8-10年的长期规划,如果碰到一点点困难就退缩了,那日后如果碰到更大的困难可想而知。
第四、太强势;
创业者由于对自己的项目盲目自信,不愿意跟投资人深入沟通。相对的,如果创业者碰到任何事情无法决断,优柔寡断也不行。
第五、专业度的问题;
教育是一个广容的行业,所以教育行业在专业方面有些例外,如果让教育家来做一个企业不一定能做得好,就像校长不一定非得院士来当一样,但是管理能力很重要。尤其是在需要创业者专业的时候,一定要体现出来。
第六、过度曝光;
企业宣传要适度,不适合过度曝光。一个企业家应该把更多的经历放在做好自己的事情上,而不是过度曝光自己,否则无法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第七、沟通能力不佳;
沟通是管理团队整合资源最重要的能力,如果管理层没有这个能力,企业肯定做不大的。另外,投资人也不会选择缺乏分享精神的创业者,主要会看对方人大不大气,愿不愿意分配收益,这个很重要。
第八、家庭不和。
中国有一句话叫家和万事兴,家庭不和可能直接导致这个企业家没法全身心的投入工作,包括未来上市的话,也会出现很多纠纷。傅忠红表示,这个同行可能也投了很多案子出现过类似问题。
关于事的负面清单
第一、时机要对;
一个先烈型,事情很好,但是如果时间不对也不可能成功。很多很早的企业,特别是互联网的很多牛人,现在都找不到踪影了,就是因为那个时候太早了。
第二、背离基本的商业逻辑;
有的创业者觉得自己的项目很酷,很赚钱,但是投资人觉得很悬乎,而且听不懂他的收益模式是什么,这种项目就不必花精力去做了。
第三、存在跟BAT巨头企业直面竞争,且创业者明显处于劣势;
如果创业者挡在巨头前,项目很容易被复制。当然BAT是对产业做了很多贡献,但对企业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阻碍,这是客观存在的。关于这一点,或许国家的反垄断法并不是很完善,理论上BAT公司不应该什么都做,但是现在是无所不做,所以,如果跟BAT直面竞争模式的话,创业者只能是牺牲自己。包括现在,比如:视频网站最后留下的还是BAT控制的,直播是不是这样,包括单车会不会这样,都存在这种问题。另外就是用户门槛过高,这种案子没法做大。还有靠特殊渠道,靠关系的公司,这类型的公司容易产生安全隐患,这种情形投资人也不会去投。
第四、估值离谱;
有的投资者对自己的估值没有任何依据,随意估价。创业者的逻辑可能是,别人比自己还差都融了十个亿,自己的项目至少得融资20亿,一般这样的创业者比较浮躁,投资人也不会投。
第五、投资者不愿意规范投资。
有些创业者公司的现金流都靠打到自己的账上去弄,这样的公司是没办法投资的,因为,未来投资更好的出路是上市,IPO是最佳的渠道之一,并购有可能,未来会越来越多,但是现在这个时间点应该是IPO,IPO更关注的就是财务法律的规范,所以如果创业公司不愿意规范,后期投资者会因为利益分配不均而不愿意投资。
教育项目的投资机会
首先,教育是个良心的工程,做教育是传道、授业、解惑,需要老师为人师表,特别是小孩这个阶段,是一个心智成熟的过程,所以要特别注意。对企业而言,只有真正有责任心、有爱心的企业才能长久持续下来。
其次,谈到教育机会,傅忠红强调,很看重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可能是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但是企业只有不断创新,才有发展的机会。目前,职业教育、生活中的技能教育,以及为教育企业提供服务的一些企业比较缺乏,它们的共同点是,以模式和技术创新解决知识传播的效率和复制问题,如果需要做大,不能仅仅依赖名师,还必须要通过互联网大数据,AI的技术,包括VR,AR的技术来解决效果的问题,同时,还必须要注意社群化,利用场景体验式的方式,增进师生的互动。
最后一点,傅忠红认为,大家原来都是讲痛点,痛点在很多行业已经找完了,在教育行业,可能像三、四线城市还有很多痛点,如果说现在创业的话,需要找到一些G点,不是解决消费者让他痛的问题,而是解决让他爽的问题,这个是投资人在风险投资方面很关注的一点。
来源:iEDU投资人俱乐部
发表于2025-07-03 14:23:44
发表于2019-06-04 11:21:00
发表于2019-06-04 10:05:00
发表于2019-06-04 09:03:00
发表于2019-06-04 08:29:00
发表于2019-06-04 06:47:00
发表于2019-06-03 22:00:00
发表于2019-06-01 13:59:00
京ICP备11027698号 CopyRight 2010-201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