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平面媒体上,还是网络上,对于《色,戒》的吹捧近乎变态,特别是平面媒体,绝大多数的媒体不刊登批评《色,戒》的报道、评论,那是因为,对于绝大多数媒体来说,能得到李安的邀请,能得到李安的一手消息,足以让他们欢欣雀跃的了。我也是做过多年记者的人,对这种现象没有什么难以理解的。
《色,戒》的火爆,捧红了名不见经传的汤唯,让李安、出品方赢得了极高的票房收入,而网络上流传的,让无数人兴奋的是《色,戒》的床戏,以及床戏的删节版。现在,无数的电影,也开始大搞跟风,如《苹果》、《立春》等等,均把床戏、删减版当作一种炒作噱头。这大概就是“色情电影”之所以吸引青少年的原因之一了。成年人把“色情电影”当作一种性爱的兴奋剂,而未成年人则把“色情电影”当作学习、模仿的工具。这大概也是对张爱玲所谓的“通往女人灵魂的通道是阴道”的最佳诠释了。
但对于我来说,看完这部电影,让我重新认识了郑苹如。不过,无论是张爱玲的小说,抑或李安的电影,对于这个原型的解构都是有失偏颇的,甚至是歪曲的。当激情戏成为《色,戒》这部电影的噱头,一切的华丽装饰都显得是那么的可笑,一切的史实都是那么的苍白。
一个为了抗日需要的、年轻貌美的女子被“纳粹”军官强奸了,强奸得叫床声声,强奸完以后,该女子又爱上了强奸她的那个人……多少年以后,当战争远离这个国家的时候,李安把这个种床声声用“色情电影”的方式给表达了出来,意淫了无数男男女女,有的傻逼还在模仿电影中的高难度性爱姿势……
看到这些,我为郑苹如死于23岁感到不值。这个死于23岁的小女子让我这种没有经历过战争的年轻人汗颜,当那种国难再次降临的时候,我们是不是有郑苹如的凌然大义,谁都不敢说。曾经我们痛骂汉奸,现在看完电影,我们意淫那些为中国抗争做出过贡献的人。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一种悲哀?
在当今,有的汉奸言论竟然能让某些人成名。我们中国人是极其伟大的、友善的,中国人一直在宽恕别人,可是别人宽恕中国人了吗?“抗日战争”中国死了多少人?仅仅一个“南京大屠杀”死了多少人?日本右翼不仍然一再否认这一历史史实吗?
抛开任何政治观点,仅仅从电影以及历史的角度我们来看待郑苹如,我也应该怀着一个肃然起敬的心情。对于这个名叫郑苹如的,曾经怀揣一个爱国之心的,并为此而死于华年的女子,请不要再意淫了!为争取抗战胜利而牺牲的每一个人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他们不是傻子,真正的愚人是在这个年代,把她人的牺牲、情感当作性爱游戏一样把玩的人。
发表于2025-09-29 09:41:31
发表于2025-09-29 06:43:38
发表于2025-09-28 18:23:13
发表于2025-09-28 16:44:57
发表于2025-09-28 16:06:46
发表于2025-09-28 15:35:40
发表于2025-09-28 15:03:33
发表于2025-09-28 14:58:01
发表于2025-09-28 06:43:38
发表于2025-09-26 16:10:56
京ICP备11027698号 CopyRight 2010-201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