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更多

《色戒》张爱玲的自嘲 无人不冤无情不孽

关键词: 张爱玲 色戒

发表于2017-01-02 03:30:55 0 0


暮色四合的苍茫时分,我看完了李安导演的《色戒》。片尾字幕升起的瞬间,很难准确描述我的感触,只是沉甸甸的有些东西积在心头。如果说《卧虎藏龙》让我们领略了一个宛若天真的李安,《断背山》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肌理细腻的李安,而《色戒》则给了我们一个洞若观火的李安,随他在人性深处幽暗的底里轻轻地抚过。


必须承认这个故事本身十分讨巧,一个以美色为诱饵的暗杀计划,被杀的目标人物又是汪伪时期的政府大员,因为事件的离奇和时代背景的错综复杂,它具备了充足的戏剧噱头。况且,这个故事还是出自于民国才女张爱玲的生花妙笔,据说小说的书稿本来压在箱底十几年,及至胡兰成的《今生今世》付梓,《色戒》才像把锋利的匕首被张才女从沉香屑故纸堆底下扒拉出来然后猛掷了过去。可以想像,早年长门买赋的满腔幽怨此刻已化为刻骨冰凉,而劳燕分飞的浑身戾气也早已化成一口微甜的血腥气闷塞在心间,唯剩的恐怕也就是雨送黄昏般些许凉薄的自嘲和他嘲。


当年读小说时,惊异于张氏叙事的波澜不惊,数条人命在淡淡的几个字里就交待掉了,而女主角之所以临阵放走目标说到底成了个谜。有人曾地将王佳芝的冒失行为理解为价值感的缺失,似乎美人中途变卦不过是因了“这个男人真地爱我”一瞬间的价值再认,当然对将“佳芝”穿凿为“价值”大可一哂置之,而上述对张氏思路的解读却显得不无道理。明白如她,大抵会这般齿冷地看人看事。李安不似张爱玲目光凌厉,然而无疑更为悲天悯人,电影因此既保持了原著清醒基调又厚道凝重了许多。小说的白描手法实际也为电影的改编提供了开放性的结构,而李安对原著留白之所做出的合理逻辑延伸和展开,从而演绎出比原著更丰富的叙事系统,也解决了由语词向图像的转换。张氏原著语言简赅,刻画人物不求生似,交代情节亦点到为止,行文空灵多为曲笔。这种手法用在文学上当然可令观者回味无穷,因为文字符号在阅读过程中奔涌齐出自然汇聚成对叙事时空的想象;但用在电影这类造型相关的艺术上往往力不从心,图像叙事深受时间线性的束缚,较少铺陈总会显得苍白贫乏。电影《色戒》正是在细节的靡费铺陈上令观者餍足,从而完成了张迷们对小说《色戒》的一次完美想象。


王佳芝的原型是耸动一时的郑苹如。有人说郑是奇女子和巾帼英雄,也有人说郑不过是虚荣幼稚误了卿卿性命,其实今人回首去看历史的时候难以做到真正公允,因为我们不是生活在那个语境之中,对当事者的心路历程很难真切把握。因此,我比较倾向张爱玲在书中借王佳芝对郑的描述,毕竟是同时代过来的大抵知根知底。不错,郑苹如家世尚好人也漂亮聪明,但这又算什么呢?在飘摇的乱世中、纸醉金迷的上海滩、人性裂变的日伪时期,说到底不过是个命如草芥的小把戏。虽说位卑未敢忘忧国,抗日救国的道路实际很多,而郑无疑选择了最为高亮度的一种。她上《良友》画刊的封面,大胆地主动接近丁默村,在她实行暗杀计划过程中,显示出了一种急于登场亮相的亢奋姿态。窃以为判断她英雄还是幼稚都会失之表面。必须承认郑确实生性刚烈,这在她被捕行刑的关键时刻展露无遗,称奇女子并不过份。但事情没那么简单,否则张爱玲的小说就真地成了泼人的脏水,以张的识度还不至于如此下作。无论是郑苹如还是王佳芝的行为,都明显带有自毁和自恋的双重意味。出场的舍身取义就注定要扮演一个悲剧角色,后来的一招一式均都显得用力过狠,似乎明知了宿命而拼却今生,可以理解为爱国青年的热血,但我更愿意将它理解为一种反抗平庸命运的本能。假设一下,如果女主角没有参与这个暗杀行动,几年以后她会做什么呢?社交圈里风光过一小阵,趁着名声尚清白不待人老珠黄就被嫁给个平头齐脸的政府官员或者银行职员,嫁得称心如意也不过是锦衣玉食外加香闺寂寞,易太太就是榜样;嫁得逊色些就只剩下柴米油盐了,三两年光景待生下一儿半女,她的这一炉香也便彻底燃尽了。和平时代女子的命运往往这样默不作声地被写定,好在郑王生逢其时,革命给了她们一个机会得以脱轨而行。今天的我们很难想象革命的巨大激情和感召力,置身于可以感觉得到的时代巨变之中并深信自己的命运与之相连深信自己可以为一件伟大的功业效劳,而旧有的保守的规则的一切为此都被轻易地蔑视掉。因为挣脱了日常,革命将每一天都变成节日,生命前所未有地体会到犹如登仙的飞扬之感。即便简单如走在游行的队伍里,耳边是震耳欲聋的口号声,眼前是无数人挥舞的手臂,激动的感觉都会无以言表,更何况是刺杀这样的大手笔。人的本性是孤独的,只是在长期生存演化中慢慢养成忍受与妥协的习惯,为了长远利益而放弃当下快感,道德秩序莫不由此而生。若在平时,妄图挣脱束缚者定会遭受没顶之灾;而在革命时期,挣脱束缚恰恰是时代之音,这就是革命的致命吸引力所在。很难说,是郑王们成全了革命,还是革命成全了郑王们。由此观之,张爱玲写此书时用意深刻,既是自嘲亦是对整个时代的嘲弄。


故事的重要公案,美人缘何在即将收口的关头放走了目标,张氏的解释是瞬间的感动,似乎爱情真的是女人的罩门;李氏也不排斥这个解释,只不过对感情萌动的前因后果作了更为充足的铺垫和渲染。我以为王佳芝在跻身这个行动的同时就也被这个行动所改变着,她的全部经历所体会到的痛苦和困惑,难道不足以对行为本身的目的和意义产生质疑吗?许多病毒在被放大数万倍观看时是很美丽的,有时在无恶不作的重犯身上甚至可以发现很稀有的品质,善恶是非扑朔迷离,一个几乎没有社会阅历的女孩子能分辨得了吗?王佳芝的失败就在于她尚没有来得及学会革命就被草草推上了革命的最前台。至于易先生,也不是简单一句忠奸概括得了的,他的原型丁墨村本来就死得不明不白。清末、北洋政府到民国不断“城头变换大王旗”,中国政治局面和政治力量的混乱复杂可想而知。老易是个政客,乱世里的政客向来没有是非只有对错。近来看到有人依稀为汪精卫翻案的文章,各中是非曲直且不论,国民党内部的严酷党争是肯定存在的。你死我活的党派斗争中,固守节义者无疑于自杀;而不守节义,对手又会逼着你步入死胡同,说到底还是自己棋差一着。丁墨村给日本人干事和送情报给重庆,说穿了还不是一样没气节,不过为混个活命。


最后,一切都应了那句话,“无人不冤,无情不孽”。

0条评论发表评论

热门文章

京ICP备11027698号 CopyRight 2010-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旗下网站:www.sendto.cn(公司网站)www.jiuye.net(就业数字图书馆)

合作单位: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