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的中篇小说集《倾城之恋》已经在我的手中被我翻来覆去地读了一周了,其间很多篇幅我是看了又看。读那些略带悲剧色彩的文字,就犹如品着软糯的江南糕点,精致,香甜。闻着那香气就已经让人神志恍惚,及至送入口中慢慢咀嚼时,它们立时三刻就会融化在你的口中,粘住你的牙齿,甚至直钻进你的心里。
对于上个世纪曾经红极一时的女作家,我是早有耳闻的,后来看了她的长篇小说《半生缘》和《金锁记》后,就开始喜欢上了她。不为别的,只因为她文字中透露出的淡淡哀伤与孤寂深深打动了我的灵魂。
再后来,知道了她与胡兰成的爱情故事后,更是对她的命运有了几许哀叹。为了爱情,她不介意胡兰成已婚,也无视他的汉奸身份。最终却用与之三年的相处,为自己的一生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是怎样的痴情女子才能为自己的恋人做出如此的付出?或许,在她的小说《色戒》中,易先生身上就有胡兰成的影子,但她绝对不是王佳芝。王佳芝被处死时是怀着对易先生无尽地爱,所以她走的很平静。但是,张爱玲的后半生却是抱着对胡兰成的几许哀怨而凄婉走完的。她同王佳芝相比,究竟谁更值得?想必在张爱玲的心中是有答案的。否则,怎会有《色戒》的诞生,在那些晦涩的文字中不知隐含了她多少的激情与哀怨?这个才气逼人的女子啊,本就不该来世上走一遭。
她是大家闺秀,出身名门望族,然而成长之路却历尽坎坷。因此造就了她及其世俗却又及其不俗的人生观。就在这大俗与大雅的碰撞中,她的文字有如蛰伏了一冬的小草,带着对严寒的蔑视以及春天的憧憬,破土而出。
她的性格是极其矛盾的,这种矛盾的碰撞在她的《倾城之恋》中得到了极致体现。故事里的白流苏和范柳原都是现实庸俗的男女,流苏原本抱着最现实的目的与玩世不恭的柳原周旋,没想到在战争的兵荒马乱之中却渐渐产生了情感。故事最后,张爱玲写道:“传奇里的倾国倾城的人大抵如此。到处都是传奇,可不见得有这么圆满的收场。”是啊,这是张爱玲笔下唯一一个有着完美结局的爱情故事。大概也暗含着作者对于美好婚姻的向往吧。
她的内心是复杂的,这种复杂是她的家族所赠予她的特殊的遗产。在她的《金锁记》中曹七巧这个人物身上,我们看到了最真实也最复杂的人性。这个出身卑贱的小商人家庭的女子在30年财欲与情欲的压迫下,性格被极度扭曲,行为变得乖戾,她不但破坏儿子的婚姻,还拆散女儿的爱情。正如张爱玲在小说结尾写下的话:“30年来她戴着黄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张爱玲不是心理学家,但却在不经意间将现代中国心理分析小说推向了极致。不能不让人叹为观止。看完这部小说后,我已经无力更无权去谴责曹七巧了。当时真不知张爱玲是带着怎样审视的眼光完成她的写作的。我以为从没有一个作家有过她那么犀利又温情的笔触。
然而,张爱玲毕竟只是个敏感,灵性,细腻的世俗女子而已。对爱情一样有着美好地憧憬和向往。当她和胡兰成的爱情萎谢后,她惊世骇俗的写作才华亦随之而逝。之后的作品再也没有先前的凄美。真不知爱情究竟是成就了她的写作还是毁灭了她的灵性。
哎!不想也罢,此刻还是让我把无谓地慨叹暂且放一放,嗅着沉香屑氤氲的香气,继续在张爱玲凄婉的文字中沉浮吧。
发表于2025-09-29 09:41:31
发表于2025-09-29 06:43:38
发表于2025-09-28 18:23:13
发表于2025-09-28 16:44:57
发表于2025-09-28 16:06:46
发表于2025-09-28 15:35:40
发表于2025-09-28 15:03:33
发表于2025-09-28 14:58:01
发表于2025-09-28 06:43:38
发表于2025-09-26 16:10:56
京ICP备11027698号 CopyRight 2010-201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