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刘跃进》跃进了贺岁档,18日将在全国公映,可记者15日看完首映后,却发现她一点也不像喜剧。
你甚至根本无法将其简单地归类于任何一种题材的电影。之前宣传上用的是“黑色幽默”,但我向你保证,看这部戏没几个人会笑得出来。可是它同样不是一部很感人的电影,没有几个人会为刘跃进的命运痛哭流涕。电影里有悬疑,有暴力,但同样也不是一部情节紧凑到让你上趟厕所回来就无法理解剧情的那种戏。照理说,这样没“特色”的戏应该算是很平淡的,但这部电影又绝对算不上平淡,还真能让你看完这90分钟而不觉得烦闷……
天哪……只能说,刘震云老师概括得实在太精确了:这部电影,“拧巴”。
一个羊吃狼的故事。
贺岁却不是喜剧,黑色幽默却没人发笑,人物坎坷却没人哭,悬疑暴力却不是推理剧。
◎头号拧巴
“一根筋”的剧情
此前的宣传过程中,刘震云将这部电影概括为:一个羊吃狼的故事。说是一头羊无意中走进了狼群,结果误打误撞之下,狼却死了。但这样的概括根本说不清整个故事内容。后来刘老师又补充说,厨子刘跃进丢了一个包,于是他就去寻包,在寻包的过程中又拣到一个包,包里有一个U盘,而U盘上牵扯着几个大人物的人命。这样的概括基本上还是准确的,但也同样是不够完整的。因为如今一个人在马路上被人抢了包,绝大多数情况下都自认倒霉了事,除非特别“一根筋”的人,否则没人会整天在一个人口上千万的城市里乱转,期待能够找到抢包的人。所以,这部电影中死活要找到自己那个包的刘跃进,实际上就是与《天下无贼》中的傻根、《士兵突击》中的许三多一样类型的人物——一根筋。
但问题就拧巴在这里。如果真要讲述剧情,所有人在看到讲述的故事之后,都会认为刘跃进是一根筋,可整个寻找的过程中,刘跃进却油滑得多。
有必要清晰地说明一下整个电影的故事:在北京打工的河南厨子刘跃进因为欠人3600元钱不想还,整天把最重要的钱背在自己包里。有一天他去听街边卖唱的唱歌,结果包被山西小贼“青面兽杨志”给抢走了。包里除了他自己的4100元钱,还有离婚证和抢刘跃进老婆的那人写下的一张欠款6万元的欠条。这是他的全部家当,所以他一定得把包找回来。问题是一根筋的刘跃进没有报警,而是去找“黑社会”曹哥。刚好青面兽又欠曹哥的钱,结果被曹哥胁迫去偷刘跃进所在建筑公司的老板严格的别墅。青面兽失手了,只偷到了严格老婆的手提包,而刘跃进当时刚好又见到了青面兽,一番打斗之后拿到了这个包……
严格老婆的包里有个U盘,里面的内容是他给负责银行业务的贾主任提供贿赂——包括金钱和美女——的视频偷拍证据。于是,各路神仙都来找这个包,但刘跃进把U盘拿出来之后,包却被自己的儿子刘鹏举给拿走了。严格的人、严格老婆瞿莉的人、贾主任的人、严格雇佣的调查公司(实际是警察)的人、辗转受雇于严格的曹哥等人都在找刘跃进,刚开始在找包,后来转成直接找U盘。后来青面兽率先找到刘跃进,并提议用假U盘勒索钱,但因为买的型号不对被瞿莉的人打个半死,刘跃进从中得到启发,去买了一个一模一样的U盘,最后把所有人都骗了,当调查公司的人亮明警察身份时,把U盘交给了警察。期间,严格被贾主任的人设计车祸撞死了,贾主任的助手因为事发自杀了,贾主任和曹哥被抓了,瞿莉逃了,最后在河南老家又找到了刘跃进,跟他说:这事还没完。
实际上的故事远比现在讲述的要复杂,但令人惊叹的是,编剧刘震云和导演马俪文导演居然把一个很复杂的故事浓缩进短短的90分钟里,还没有让人觉得头晕目眩,还在其中体现出了人物的性格。刘震云用“作家电影”来定义《我叫刘跃进》,但这部他希望带给人们思考的电影,却放在娱乐性最强的贺岁档上映,之间的差异,是为《我叫刘跃进》第一拧巴。
◎二号拧巴
马俪文的大跃进
一向以来,马俪文给人的印象都是温情脉脉的,之前所拍的《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我们俩》,讲述的都是情感故事。但在《我叫刘跃进》中,我们惊讶地发现,马俪文拍摄风格的转变实在太大;如果说影片主角名叫刘跃进的话,马俪文的拍摄转变,也与大跃进有得一拼,我们可以喊她“马跃进”。甚至这部电影究竟该如何定位,都很让人头疼,实在太“拧巴”了。
因为宣传的关系,这部电影听起来像一部喜剧片,但却并没有多少可笑的地方;因为人物的关系,影片大多数场景破败简陋,看起来有点像贾樟柯电影的画面,但整体背景又是在北京这繁华的城市之中;因为情节的关系,电影有着层层推进的悬疑结构,但又不是侦探破案式的悬疑影片。而因为成本的关系,虽然之前通过小说的热卖,电影的宣传也风声水起,但事实上这就是一部小成本电影,甚至连撞车的镜头都没法找特技演员真实再现,只能采用报纸上很常见的三维立体效果图用电脑FLASH的形式展现出来……
如今影院在做上映宣传时,大多会给电影打上一个分类标签,诸如战争片、爱情片、武侠片、科幻片。但不论怎么分类,这部电影都算不进去。就连貌似最像的都市生活类也算不上,因为主角分明是个农村人。而若按照传统类型来划分,虽然是个“现实主义”的事情,但整个事件本身又无比荒诞……
按照刘震云的说法,马俪文这次的确给了他一个大惊喜。“之前我以为可能会拍成一个《寅次郎的故事》,但没想到看完之后发现被拍成了《这个杀手不太冷》。”实在没办法,我们就当是一个杀手片看吧。
◎三号拧巴
客串演员节省成本?
15日在看完首映之后,著名导演顾长卫委婉地提出了自己的批评:如果这部电影的投资能够再大一点,完全可以卖到国外投资方那里,制作成一个更为精致的版本再进行放映。虽然他的原话是“可以骗来更多的钱”,但实际意思已经摆在那里,这部电影因为投资的原因,还是稍微显得寒酸了点。
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建筑公司老板严格被撞死的那场戏。在小说之中,严格开的是一辆奔驰。但在电影里,似乎是为了省钱,剧本被修改成严格开着一辆桑塔纳去见贾主任的代表老蔺,并且指着车对他说:“低调一点。”
而如果按照香港或者好莱坞的做法,这场车祸势必至少撞坏一辆奔驰、一辆从后面赶上来的吉普车,以及两辆大货车。但马俪文却将其处理成用电脑模拟画面代替。这种感觉,看起来颇像电视里的交通类节目或者法制类节目,大家一看就知道是假的。
此外,客串的演员们也是之前《我叫刘跃进》中的宣传重点。金鸡奖最佳导演尹力、《东京审判》导演高群书这“二胖”在影片中扮演一对带有黑社会性质的坏蛋。事实上,尹力的表演非常抢镜,他扮演的“曹哥”不论语气还是神态,都颇有一种“胡汉三再世”的味道,甚至比演主角的李易祥还要出彩。而除了他俩之外,客串演出的还有《鸡犬不宁》的导演陈大明,以及北京新影联(北京最大的电影院线)经理高军。
马俪文的确是找到了一个最聪明的招数。因为这些人虽然都不是“专业演员”,但身为导演,对于台词、剧本、以及表演的火候,都有着相当精准的判断,并且,因为大家都是朋友,也用不了多少钱。既保证了演技,又节省了投资,甚至还满足了观众们对导演的好奇,在宣传方面也拥有了更多的噱头,的确有点意思。但是,这样的方式,一次两次还勉强可以,如果刘震云的“作家电影”要继续走下去,那么在难度加大的情况下,其他导演是否同样也会这样捧场呢?
◎四号拧巴
照顾电影伤害了小说
刘震云的小说向来有点一地鸡毛式的琐碎,这也是所谓的“新写实主义”的特征之一。《我叫刘跃进》小说本身其实写的也无非是一个很小的事情:厨子丢包,又去找包。刘震云不过是在这个简单的单线故事里衍生出很多支线而已。而在电影之中,似乎是为了丰满刘跃进善良的一面,刘跃进这个人物被修改了一些地方,甚至有了些隐约的感情戏。尽管这样做并没有对小说的形象“伤筋动骨”,但影像所展现的刘跃进形象,比起小说来,还是显得有点单薄。
比如,小说中刘跃进对发廊女老板的感情一直是农民式的,既拉不下面子,又想听听女人声音,若有若无,与其说是喜欢上了女老板,不如说是想找个“红颜知己”更贴切。到小说结尾,两人也并没有在一起。但在电影里,刘跃进却对女老板秦海璐暗恋起来,甚至在两人一起被吊在鸭棚、秦海璐用海绵垫垫出的“大胸”暴露之后,刘跃进依然用口对口的方式给她喂水。最终秦海璐还和他生活到了一起,在河南老家开了一间“跃进美食城”。此外,小说中刘跃进的儿子最后在河南老家把刘跃进前妻再婚后所生的孩子绑架,最终拿到了刘跃进欠条上的6万块钱,但电影中则没有这方面的表现。增加了感情戏,同时减少了故事的复杂,对电影来说是一件好事,但对喜欢这部小说的人来说,却无疑有点“拧巴”了。
专题撰文:本报驻京记者 郑照魁
发表于2025-09-29 09:41:31
发表于2025-09-29 06:43:38
发表于2025-09-28 18:23:13
发表于2025-09-28 16:44:57
发表于2025-09-28 16:06:46
发表于2025-09-28 15:35:40
发表于2025-09-28 15:03:33
发表于2025-09-28 14:58:01
发表于2025-09-28 06:43:38
发表于2025-09-26 16:10:56
京ICP备11027698号 CopyRight 2010-201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