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星通信研究院王彤院长(右)和TD-SCDMA论坛代理秘书长王静博士
近日,由新浪科技携手TD-SCDMA技术论坛联合举行的TD-SCDMA 厂商高层系列访谈举行,作为系列访谈之十二,新浪科技特意邀请TD-SCDMA论坛的代理秘书长王静博士作为本次系列访谈的主持人,对中国三星通信研究院王彤院长进行了访谈。
嘉宾简介
王彤,中国三星通信研究院 院长,出生于1962年 6月 24日,1984年 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 通信工程专业 学士
经 历 :
1984-1991 任职于 信产部 北京设计院
1991-1994 任信产部 北京设计院 交换处副处长
1994-1997 任信产部 北京设计院 交换处 处长
1997-2000 任信产部 北京设计院 副院长
2000-至今 任北京三星通信研究院 院长
以下为访谈实录:
三星TD之路:从“动真格”开始
王静:我们首先感谢王院长接受TD-SCDMA技术论坛和新浪联合举办的《TD高层访谈系列对话》,到您这是第12期访谈了,我们在新浪科技频道的这个采访经常上点击率榜,近一段时间、特别是试商用以来,大家对这个焦点都很关心,尤其对外资企业在TD-SCDMA产业上发挥的作用方面,更是非常有吸引力的话题。论坛前不久拜访了中国移动,他们对这个问题也很关心,尤其是终端这一块。比如如何使像三星这样一流的跨国厂商更加大TD终端的力度,当然,他们也希望其他一流的厂商尽快进入。
我们知道,三星是比较早进入TD的企业之一,先请王院长简单说一下三星的TD-SCDMA历程。
王彤:中国三星通信技术研究院是2000年成立的,但实际上,三星总部从事TDD的研究比我们研究院成立还要早,但我们和总部在标准工作上有分工,总部在3G重点是FDD,我们重点是TDD。 TD-SCDMA论坛也成立后,我们也非常积极,是第一批加入的。
王静:2000年的时候。
王彤:当时我刚来到三星研究院。大唐当时包括周寰周总,包括杨毅刚,还有杨骅都是非常希望三星手机能够加入TD-SCDMA产业链。他们认为做系统的不缺,而且以大唐为核心应该是没有大的问题,就是终端产业里一直没有大品牌投入。后来我们积极推进了这件事,我们总部最后决定投资TD-SCDMA芯片,当时和飞利浦、大唐移动、还有三星联合投资成立了T3G(天碁科技有限公司)芯片公司,股东里有代表终端的,还有代表芯片的,有代表协议栈的。在投资成立T3G的同时,三星研究院内部设立了TD手机课题组。
王静:有资料说你们2001年已经开始研发TD,TD的终端项目组是在2002年成立。
王彤:是的,我们当时定了一个方针:要做就真做。那时凯明成立在先,T3G成立在后,要做得更好,我们决定要做就是真的做。所以之后三星研究院的TD-SCDMA课题组都在T3G,我们所有的人都在T3G,芯片也刚刚开始做,所以包括参考设计、协议栈在内的一切都是大家一起讨论,非常典范的合作。后来不管是芯片还是终端,我们有过很多的第一名,我们TD-SCDMA做得不错也得益于这个。
后来T3G将很多测试,甚至芯片软件版本在没成熟的时候都交给我们,三星研究院帮T3G做了很多的调试的工作。那时的紧密合作,为后来三星手机研究开发的一直领先打下了基础。
王静:听完您刚才的话我有两个感觉。第一,您当时作为三星一方的代表,肯定给总部做了不少的说服工作,尤其在2000、2001、2002年,那还是TD-SCDMA最早的阶段,TD-SCDMA在中国前途确实拿不准,您对中国市场运作、政府的影响力有深刻的理解,否则不足以形成对总部的游说能力,三星当时领导人确实很有远见。第二,您刚才讲到“真的做”,我认为这三个字在当时来讲很不容易。我2005年接手论坛,比你们开始“真的做”已经过去了好几年,当时我到一些手机厂家去访问,还看到有很多厂家只是在“说着做”,实际上并没有真的做。而且你们一开始就投资投到T3G。我们看到T3G脉络一直很清晰,主要还是上面有你们这样的手机厂商和他们合作,引领着芯片开发。凯明是对比之下就比较模糊,所以造成后来的结果。
王彤:三星到了中国来发展以后,明确提出要做第二个三星---就是中国三星,中国大的产业政策、技术方向三星都是非常重视,不光是我说服他们。总的来说,三星也希望在中国开辟一片新的天地,不断扩大自己的市场范围,所以这里面紧跟中国政府在技术方面的引导、推动,也是很重要的。
王静:非常重要。
王彤:但我在这个位置上,可能理解得更深刻一点,换句话说,我们不这么做也不行,,我们作为三星在海外的七个研发中心之一,也必须和本地的技术方向或者市场需求相结合。现在我们真的得益于这个决策。TD-SCDMA现在在中国已经试商用了,不是只是我们说的会商用。
王静:你没有给总部开空头支票(笑)。
王彤:我们有商业结果,现在看来肯定还要迅速扩大,而且TD-SCDMA未来的前景、TD-SCDMA的市场份额肯定越来越好。
中国三星通信研究院王彤院长
“一票否决”成就三星口碑 延续3G时代
王静:我们谈谈这几次TD-SCDMA招标的情况。第一次在年初的时候,招标的六万部里,三星中标4500部,占了7.5%。到7月份的二期招标20万部,还有15000部数据卡,三星又中标两款手机,有2万部,市场份额大概10%的样子。第一次招标的时候你们有几款手机中标?
王彤:一款,SGH-L288。
王静:第二次是两款。
王彤:对,SGH-L288,SGH-i688两款。
王静:那能不能请您就这个市场份额,给我们做个简单的对比介绍,另外请您就终端一期、二期招标给我们介绍一下,终端的功能上可以达到什么程度了?
王彤:好,关于两次招标的事,我们在中国也有专门负责的部门。数字我想大家都是知道的,第一次大概5000部左右,第二次大概两万部左右,在这期间,我们还和中国移动联合赠送北京奥组委一万五千部。
王静:15000部不包含在招标的量里面?
王彤:我们赠送给北京奥组委的一万五千部是为整个奥运大家庭服务的,这不包括在采购范围之内。
关于第一次中标,我自己的印象是,我们没有想太多,本身也没想追求市场份额。因为我们知道TD-SCDMA友好用户这个时候,TD-SCDMA不管是从系统承受度,终端承受度,还是系统和终端的配合,包括网络的覆盖,以及用户接受TD这样一个新事物,都还有一个过程要走,这个过程比起国际上WCDMA有不少差距,需要有一个完善和成熟的过程。
王静:就是一期招标的时候,你们重视的是给最终用户的总体服务质量,不是追求数量。
王彤:对。因为我们国家GSM有这么大的用户群,有这么完美的、稳定的覆盖,而CDMA也是非常成熟的技术,用户量也很大,TD-SCDMA不管怎么说还是试商用的试验产品,我们是想把真正的商用服务提供给更多的使用者或者消费者。
终端产品是在网络中使用,通过终端提供业务,要和网络以及内容提供商紧密联合,这样的产业链才算完整,不能仅仅靠终端。所以我们想尽量做得好、做得稳定,要对得起运营商和消费者。
王静:这是一期招标时你们的想法。
王彤:对。但实际上一期之后我们也一直在开发、做测试。我们明显地看到感受到网络、系统、技术、包括终端的变化,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我们能感觉到网络环境越来越稳定、越来越好,所以第二期加大了不少数量。
王静:这样的话你们的供货不成问题吗?
王彤:供货数量不成问题,但时间是问题。
王静:主要要有一个时间提前量,提前量对终端厂商一直是一个问题。
王彤:这对所有的终端厂商,特别是大品牌的终端厂商来说,提前对市场需求做预测是非常重要的,但现在,我们实际上的计划是比较机械的,不是很自然,因为这不是通过市场调研,而是运营商定制的,每次都显得都有些紧,有点突然。
王静:运营商在每次招标之前的提前量也不太够。
王彤:我相信所有厂商都有类似情况。对于已经十分成熟的GSM终端,从提出需求到最后提货,到真的拿出一款新的终端,正常的周期要三四个月。
王静:那在TD-SCDMA呢?
王彤:TD-SCDMA现在实际上,我们也应该是同样的周期。应该都是三四个月左右。但按目前情况来看,给不了这个时间提前量。这里面可不可以缩短?可不可以加快?完全可以,但是这样我们通过不了我们内部的测试关,我们公司内部的测试非常复杂,如果过不了是一票否决的,而怎么能够很好的通过测试,不是光靠加班加点能加出来的。
王静:这也是三星之所以成为三星的原因,质量还是第一位的。无论从一期招标你们的出发点,还是你们整个测试过程,都保障了这一点。因为确实我们在外面听到的反映是,在4月1号TD-SCDMA试商用以后,三星手机相对其他品牌还是不错的,这可能也是你们希望达到的市场反馈。
王彤:功能方面,我们认为首先全面的稳定性是最重要的;第二,我感觉视频电话功能(Video Telephony),也是3G应用的代表,这个应该特别做好。而且我们这几次采购,还有我们投入商用都是在奥运会期间,基本上为奥运会服务,或者为奥运的志愿者服务,所以视频非常重要,而且TD-SCDMA是3G的国际标准,所以我觉得视频的质量特别重要。
另外,以前大家一直在两个方向摇摆不定,我们到底是做双网双待,还是自动切换?三星现在做的是2G、3G自动切换,一个号码但是在两个网自动切换。我们认为,尽管我们也可以做很好的双模双待手机,但我们觉得,中国3G一开始的时候,不会是全覆盖,大家都知道目前也只有10个城市有TD信号而已,而且像北京也只是5环以内全覆盖而已。在这种情况下,对于TD和GSM双模双待手机来说,TD模的电话号码在很多地方将没有信号可用。
王静:您认为这是初期3G网络一个基本特点。
王彤:所以我们一开始没有做双模双待。
王静:那以后会做吗?现在市场上,中兴已经有一款TD-SCDMA手机是双模双待。
王彤:这也要根据市场的需求判断,如果有需要的话我们一定会做的。
王静:现在论坛在呼吁,工信部也在推“GSM号码可携带”。我不能买一个TD-SCDMA手机,还要换一个TD-SCDMA号码,这样对新用户没有吸引力。如果GSM号码能携带到TD-SCDMA网里去,双模双待的急迫性还不那么强。但是自动切换必须要有,这个功能是基本的。
王彤:其实双模双待我们已经成功研究开发出来了,现在总量不大,但随时可以准备投入商用,只是市场上我们要再判断一下。
王静:时间点而已。那HSDPA呢?
王彤:我们现在已经开发好HSDPA数据卡了。
王静:那在一期招标的15000部的数据卡里面有没有三星?
王彤:我们已经开发好2.8兆下行HSDPA的数据卡,目前来说我们有最高的下行速度水平。目前这款HSDPA数据卡还没有参加移动的招标。
王静:我个人认为,数据卡应用是TD-SCDMA商用早期很重要的一环。
王彤:考虑到网络容量、覆盖以及用户体验,我们认为数据卡中未来具备EDGE/TD-HSDPA双模的数据卡将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王静:从整个产业来讲,从应用上来讲,数据卡比较容易做好,比较可靠,应用模式也比较简单。数据卡一定会占有一席之地。
王彤:另外,功能方面,我们的“一键通(push-to-talk)”是最大的特色,这是我们独立研发的,目前TD-SCDMA终端中,三星是惟一能提供商用产品的公司,我们这次给奥运大家庭的15000部,全部有PTT功能,这也是奥组委要求的。
王静:你们提供的15000部,主要是给志愿者用吗?
王彤:不是给志愿者,是给奥运大家庭的。
王静:那谁是用户呢?
王彤:国际奥组委的官员,或他们邀请的客人,或者北京奥组委的这个范畴,裁判员运动员等。
王静:让他们在奥运期间作为通讯的手段。
王彤:甚至控制一些车辆都可以用这个功能,内部可以增群。有人属于运输,有人属于安保,有负责开闭幕式的,这个功能给他们带来很大便利。这是他们特别提出的一个要求,所以我们这一万五千台是带这个功能。
王静:PTT功能是三星现在比较有特色的。三星实际上是T3G的股东,也是拉动T3G发展的手机厂商,摩托在T3G也有投资,你们现在所有已推出的TD-SCDMA手机,芯片都是T3G的?
王彤:对,都是T3G的。
王静:那未来有没有什么改变的计划?
王彤:总的来说要看市场选择。我们既需要紧密捆绑,有自己的密切合作伙伴,也要保持有选择的余地。
王静:T3G的情况有很多类比。包括大唐,早期的时候可以说“脚踏三只船”,在凯明有股份,在T3G有股份,跟ADI(美国模拟器件公司,Analog Devices,Inc.)也在做,这在TD早期是很正常的,一旦形成商用规模以后,哪怕自己的子公司也会产生利益之争。
王彤:对,所以必要的时候可能会变化,既有紧密的合作伙伴,同时大家毕竟不是一个公司,或者说大家的利益一定不是完全一致的,所以肯定有。
王静:将来不排除有一定的变化?
王彤:在今后TD-SCDMA的研发过程中,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可能性也有。有的芯片厂家跟手机电视结合得比较紧,有的MBMS做得好,有的可能以更低的价钱做低端,或者有的TD-HSDPA做得好,大家在竞争的格局里形成不同侧面的优势,这些可能性都是有的,当然市场选择是最重要的。
王静:三星在2G、WCDMA等领域也颇有斩获,这方面你们手机芯片主要合作伙伴主要是哪些?
王彤:几乎所有的都有合作,所有的操作系统,所有的芯片几乎都有合作,飞利浦、高通等都是我们的合作伙伴。
王静:你们的合作联盟还是比较广泛的。
王彤:对,有极广泛的普遍性。第二,也有相对比较紧密的合作。
王静:所以应该说三星的TD-SCDMA可能采取和GSM、WCDMA相同的模式,就是择优而取。
王彤:对,TD-SCDMA将来也会有紧密的合作伙伴,也有各种特色方案的合作伙伴。
中国三星通信研究院王彤院长
TD-SCDMA的发展由数据业务的发展决定
王静:您认为TD-SCDMA作为3G,在应用上将来可能形成什么样的状态?在中国这样一个特定市场,又是什么样的应用能吸引客户?因为3G在全球来讲我感觉应用还不是特别成功。尤其在欧洲市场。而3G不像2G,2G用语音和短信就可以形成巨大的支撑系统,中国的2G光是短信业务就不得了。3G是细分的应用市场、特定的目标客户,比如视频电话,它的特定用户群不会是像我们这样四五十岁的人,我打电话不一定愿意看着对方,人家也不一定愿意看着我,但是年轻人愿意,也许又有顾虑说,年轻人这小用户群可能不足以形成支撑的规模,但中国动辄几个亿的用户群,哪怕小的百分比可能也是很大的基数,这样就可能让3G应用在中国市场有它的特殊性。也许3G市场在中国还真能够形成良性的循环。在中国你们也做Mobile TV,手机电视会不会是3G时代的一个好的应用?可视电话究竟有多大的潜力?还有没有其他的应用,可能让3G对客户产生吸引力?
王彤:我觉得,3G之所以这么缓慢的发展,跟它没有形成新一代特定的业务群有非常大的关系。3G和2G的最根本区别就是2G业务以话音为主、3G业务以数据业务为主。而在形成新一代特定的业务群上,需要有一个很好的业务支撑环境---就是很高的带宽,以及很多好的数据业务应用,用户也需要对这样的应用逐渐接受和熟悉。等到广大用户逐渐接受和习惯于使用各种数据业务的时候,中国的3G甚至后续的3.5G才会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我们这次TD-SCDMA试商用以后,大家众说纷纭,负面评价也不少,但有一个共同的,384K数据卡上来以后上网的速度是绝对快了。这个是3G带来的好处。可以说这已经为我们的各种数据业务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想接下来将会出现各式各样的适合中国人使用的数据业务在我们的TD-SCDMA网络上出现。
看好TD-SCDMA前景
王静:最后一个问题,谈一谈三星,您觉得TD-SCDMA未来的前景如何?在TD-LTE这一块,三星又是什么样的打算?TD-SCDMA演进往前走的话。
王彤:TD-SCDMA前景肯定是很大的,现在仅仅十个城市,仅仅这么几个月,我们都看到这么大的变化。现在奥运会上有这么多的展示,有这么多人使用,加上之前的试商用,订货量和客户体验都越来越多,用户群也越来越大,已经不像四月初的时候出现那么多负面的东西,加上中国政府大力的推动、运营商这么大的积极性,我认为TD-SCDMA的前景是肯定没有问题了,而且从现在看,技术上也好,还有包括产业的形成,还有业务的形成都没有大的问题,我们内部对TD-SCDMA的前景以前就没有怀疑过,现在更是看得很好。
王静:但中国移动对终端这一块还是很看重,他们特别希望看到更多的终端加入。TD-LTE呢?
王彤:我们应该会跟着中国移动。终端方面,我们在TD-SCDMA上面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而且这个角色会一直持续着,现在三星在韩国总部、在我们中国研究院都已经开始了LTE的研究。
王静:时间也卡得比较紧。
王彤:时间是比较紧,但一个标准确立还是需要一步一步进行,当年TD-SCDMA从标准提案到讨论并最终被ITU接受,以及后来的试验样机开发、测试再到外场测试、运营商试商用,都是需要一个过程。另外我觉得就LTE来说,毕竟现在还不知道标准什么时候能够稳定下来,是不是整个产业链也都能够紧紧跟上等等,所以还是需要一些进一步的推动。
王静:从常理上来看还需要时间。
王彤:从3G到LTE也需要一个稳定成熟的过程,就是说在一个很大的范围、有一个很大的量、在一个很大的业务群上稳定才走下一步。而且HSDPA、HSUPA上来以后还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们不能忘记历史,我们不能那么短时间从很窄的带宽到那么宽。现在我们应用大多没有很好的平台和通道,不能展示,但我们到终端2.8M的时候还不够吗?我们需要逐步进行。TD-SCDMA实际上老百姓还没看到,这么小的量,我们有那么多亿的用户量和几十万部简直不能比,而且这个数和过去很落后的小灵通量也是不可比的。
王静:这绝对是暂时的。我觉得TD-SCDMA现在总体形势比前一段时间好得多,因为市场前景比较明朗。这曾经是一个最大的问题,一度实际上制约了我们整个产业链的发展。前一段时间,这个问题实际上突出到像凯明这样的公司死掉没人救。现在大情形好了,但问题多多少少还存在,我们缺少大的策略和可操作的计划。谁都知道支持TD-SCDMA,谁都不会讲不支持TD-SCDMA,但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策略?一年两年是什么计划?三年五年是什么计划?网络往前看的话,哪年达到什么规模?像我们国家五年计划那样,TD-SCDMA也需要有一个指标,然后按照这个指标去实施,有一个细则。就像奥运会,一旦定下来要做,就会有大计划小细则,七年来有条不紊,就会做得很好。
王彤:我们经常叫目标网,目标网就是在某一个历史阶段,某一个时期基本的网络架构是什么样。
王静:而这一块,早就应该有的,定下来的事情就应该有一个计划和配套措施,相信不久我们就会看到。现在,相关单位正在做产业政策,要提出方案来。这样对你们这样的国际终端厂商来说有利,比较看得清,国家大策略在这儿比较靠谱,你们也好安排你们的产品线,产品规划。所以我们论坛8月底在大连也会搞一个产业政策研讨会,提供一些建言。
王彤:对,前景光明,只是走得快点,慢点的问题。
王静:好的,我们今天的问题大概就是这些,从对王院长的访谈中,我们、相信未来的读者也会受益良多,希望继续得到三星研究院和王彤院长的支持,通过TD-SCDMA论坛为大家提供更多信息渠道。
王彤:谢谢论坛和王静秘书长。我觉得论坛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希望和论坛保持紧密的联系,通过这个平台多做一些交流。
发表于2025-09-26 17:34:00
发表于2025-09-26 16:00:00
发表于2025-09-25 15:29:00
发表于2025-09-24 17:07:00
发表于2025-09-23 14:58:00
发表于2025-09-22 17:18:00
发表于2025-09-22 17:11:00
发表于2025-09-19 11:37:00
发表于2025-09-19 10:38:00
发表于2025-09-18 14:50:00
京ICP备11027698号 CopyRight 2010-201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