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ET科技资讯网12月5日国际报道 本周Facebook Connect引起热烈讨论,但也引起一个问题:那OpenID是怎么了?
OpenID这个通用的登入(log-in)标准在2005年由Brad Fitzpatrick所创,他是LiveJournal的创始人,当时他任职于名叫Six Apart的博客软件公司 (Fitzpatrick现在服务于Google,而Six Apart已卖给LiveJournal。)这个登入标准获得雅虎、MySpace以及美国总统当选人奥巴马的Change.gov支持,就连Google也插了一脚。
然而,Facebook Connect推出后,可跨越多个网站一次登入的概念开始发烧,从科技新闻网站延绕到主流媒体。有人揣测,OpenID恐怕从此会被打入冷宫。
Wired的Michael Calore写道:弹出一个对话框,要求使用者用乙网站的名称与密码登入甲网站,是有点混乱。但Facebook让Facebook Connect很容易理解,这种容易上手的特性可确定它会迅速获得支持。
但事实上,社区网络(social Web)的未来正快速扩张,而扩张的过程必定会接触到除了Twitter、FriendFeed、WordPress等科技玩家以外的人士,这些人未必是对资料便携性背后概念知之甚详的技克(geeks)。
而且,OpenID自称是“一种开放、分散化、以使用者为中心的数字ID自由架构”
Fitzpatrick曾指出,OpenID“不应被任何人占为己有,也没有人打算靠这个赚钱”,它的目标是通过最自由的授权散布,“参与者不需付钱取得授权或注册”。他说:“若是有这样的东西存在,整个社区会受益,而我们都是社区的一份子。”
但是对一般企业而言,他们更关切的是利润,而不是OpenID的分散化理想。他们也觉得,通过Facebook会员的news feeds传播使用者活动信息,很吸引人。特别是在经济不景气时,经营策略可能打败理想主义。
话虽如此,OpenID仍具备一些优势。例如,它在科技圈拥有许多支持者,倘若Facebook Connect的扩张因某种原因而出差,OpenID就可能再度受到青睐。
支持OpenID这类开放标准的DataPortability Workgroup负责人Chris Saad在博客撰文说:Facebook设法用自己的标准取代所有的登入方式,并一手控制其专属平台使用者社交网络图(social graph)的建立、传播和应用。最可怕的是,在Facebook悄悄地、按部就班地与众多伙伴实现这种愿景时,标准社区却还忙着争辩该如何称呼这个开放的替代品。
OpenID阵营可以采用一种简化的营销手法,当然也可宣布与一些高知名度的伙伴缔结合作关系。他们需要运用MySpace、雅虎这些公司所能提供的资源,来促成更多的合作协议,进而开始向外扩张,跨出ReadWriteWeb和TechCrunch报道的范畴。
更重要的是,在经济衰退的大环境下,所谓“这对Web好,所以对人人都好”的理由已不够充分。最后再给OpenID一个建议:开始谈谈能带来什么商业利益吧。(Caroline McCarthy)
发表于2025-09-26 17:34:00
发表于2025-09-26 16:00:00
发表于2025-09-25 15:29:00
发表于2025-09-24 17:07:00
发表于2025-09-23 14:58:00
发表于2025-09-22 17:18:00
发表于2025-09-22 17:11:00
发表于2025-09-19 11:37:00
发表于2025-09-19 10:38:00
发表于2025-09-18 14:50:00
京ICP备11027698号 CopyRight 2010-201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