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

更多

深度分析:戴尔私有化 转型的另一个开始

关键词: 戴尔

发表于2016-08-03 00:15:45 0 0

CNET科技资讯网 02月06日 特邀评论(文/高飞):私有化注定成为戴尔公司转型过程中,波澜壮阔的一笔,甚至也将成为企业战略转型史的一个经典观察案例。其中特别值得关注的有这几方面。


深度分析:戴尔私有化 转型的另一个开始 



1、 创始人的作用



这笔交易值得关注的一方面是交易的金额, 244亿美元的规模是全球自金融危机之后,最大型的一次杠杆收购私有化交易,甚至引入了微软作为投资者。但是如果不是迈克·戴尔作为创始人在推动,这笔交易一定很难走到最后。迈克·戴尔可以说已经在第三次创立戴尔,第一次是当年DIY电脑,创立戴尔公司;第二次是退居二线之后,回归CEO的位置让戴尔重回正轨;现在进行的则是第三次,引领戴尔公司向企业级转型。投资方银狐的一位高管也特别提到,迈克·戴尔有远见卓识。



2、 与IBM转型的相同与不同



戴尔私有化的原因众所周知,因为传统PC市场萎靡不振,所以几年前就开始将重心转向企业级市场。而说到向企业市场转型,必然要提到IBM。但戴尔的转型和当年IBM有类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相当之处在于,戴尔确实在业务线的扩充上,与IBM类似,比如收购毕博就堪比IBM收购普华永道。但是不同之处在于,戴尔走的不似IBM那么彻底,迈克·戴尔几次都表示,不打算拆分PC业务。其PC业务因为数量巨大,还在贡献公司占比很重的运营利润。私有化之后又有财务压力,起码在初期,戴尔带着PC一起转型的可能性很大。



3、 微软的作用



这笔交易还有一个亮点,是微软的加入。考虑到微软的桌面业务也在借Windows8的发布,向触控操作设备市场进军,以挑战苹果iOS和安卓的市场地位。因此虽然看起来微软只是作为一个财务投资者(贷款),相信它和戴尔之间应该是达成了某种程度的默契,作为投资的回报,戴尔应该会继续加强与微软方方面面的合作关系。特别是戴尔自创立以来,就是一个售卖标准化产品的公司,依靠强大的供应链,提供具备性价比的技术与解决方案。戴尔和微软之间是有化学反应的。



4、 私有化的利弊



退市之后的戴尔,因为不再受华尔街目光的注视,所以转型的步调将更加轻松,不必再带着季报、年报的镣铐跳舞,这是有利的一面。但是不利的一面在于,戴尔在转型期间,一定会伴随大量的技术收购以扩充在企业级市场的话语权,作为非上市公司,投资收购的财务压力将骤然提升。这就要求戴尔在未来收购时眼光更毒辣。



5、 转型的未来


对戴尔公司来说,尽管其企业级市场的转型已经持续了差不多4年,但是私有化让转型重新成为一个开始。预测戴尔转型的未来,比如看看有啥是私有化之后更容易做的。更激进的价格策略?或许,戴尔已经是一个高性价比供应商了。将公司资源向一个长期战略方向彻底倾斜,可能性很大,云计算?大数据?但是无论如何,即使最糟的结果,也好过不退不进的卡在半途中。所以,对戴尔的私有化转型之路谨慎看好。



 

0条评论发表评论

热门文章

京ICP备11027698号 CopyRight 2010-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旗下网站:www.sendto.cn(公司网站)www.jiuye.net(就业数字图书馆)

合作单位: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