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ET科技资讯网 7月17日 国际报道:当地时间本周三,英特尔公布了其第二季度财报,业绩好于预期。
据财报显示,英特尔第二季度的净利润为27亿美元,每股收益为55美分。按非一般公认会计准则计算,其每股收益为55美分,营收为132亿美元,同比下降5%。
不过,华尔街此前预期的每股收益为50美分,预期营收130.4亿美元。
英特尔首席执行官科再奇(Brian Krzanich)将其该季度的业绩归功于三个部门的业务增长:内存、数据中心和物联网。科再奇指出,这三个部门的业绩占据了该季度70%以上的营业利润。
与此同时,这些部门的业绩增长也抵消了PC市场业绩持续下滑带来的影响。
一方面,英特尔数据中心部门的营收为39亿美元,同比增长10%;物联网部门的营收为5.59亿美元,同比增长4%。
另一方面,该公司软件和服务部门营收为5.34亿美元,同比下滑3%;客户端计算事业部们营收为75亿美元,同比下滑14%。
科再奇表示:“我们期待Skylake、微软Windows 10的发布和OEM厂商推出的全新系统,希望它们能够刺激2015年下半年的客户端计算市场。”
Skylake是英特尔第六代酷睿PC处理器,将在2015年下半年发布。
对于当前季度,按非一般公认会计准则计算,华尔街对英特尔的预期营收为141亿美元,预期每股收益为56美分。
英特尔对其第三季度的预期营收为143亿美元,上下浮动5亿美元。不过,英特尔也发出了预警,预计其全年营收将同比下滑1%左右。
更新:在当地时间本周三召开的股东电话会议上,科再奇基于摩尔定律谈论了英特尔的未来,他对公司的前景依旧保持乐观:
“上个季度,我们庆祝了摩尔定律50周年。1965年,戈登·摩尔的论文首次出版时,他预计至少在未来十年内,半导体芯片上的晶体管数量将以每年翻倍的速度增长。事实证明他的预言是正确的。而在1975年,他根据当时的情况对摩尔定律进行了修正,将‘每年翻一番’改为了‘每24个月翻一番’。这些都是摩尔定律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晶体管技术挑战之下的一个副产品。
随着翻倍周期的延长,我们也随之做出了相应的对策。这一举措促使我们为消费者创造出了更好的产品,并为英特尔带来了竞争优势。而且也多次证明了摩尔定律预测的正确性,捍卫了外界对该定律的质疑。最近的两次技术转型意味着,我们如今的增长节奏相比‘每两年翻倍’已更为接近于‘每两年半翻倍’了。”
因此,英特尔准备继Skylake之后推出第三代采用14纳米制程技术的产品“Lake”。Lake将以Skylake为基础,并“增强某些关键性能”。
之后,Intel承诺将在2017年下半年推出代号为Cannon Lake的第一代10纳米处理器平台。
一些分析师和投资者因Cannon Lake的延迟推出感到不解,作为回应,英特尔表示它希望能够借此将其技术的时间周期调回至两年。
科再奇表示:“要牢记每一代技术,每一代技术都有它自己的复杂性和难度。从14纳米工艺向10纳米工艺的转型,其实与我们当初从22纳米工艺向14纳米工艺的过渡是一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