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业内公司和业内人士的整体状态,远远比市场本身的低迷严重得多,这进一步为产业的复苏增加负担。资本市场的大跌,整体经济的低迷,并没有真正摧毁产业市场,仅仅是增长放缓而已,但却无情地摧毁了大多数人的心!这才是目前产业状态的重要原因,甚至是主要原因。比市场波动幅度更大的是股票,比股票波动更大的是媒体,比媒体波动更大的我们的心情。市场只不过放慢了一点,而我们的心情却跌得比股票更悲惨。而且整个产业,不到金钱重新滚滚而来,媒体和大众是不可能多给一句好话的。
一年多来,大家忽然发现,许多曾经三天两头见面的朋友,可能半年一年都没有打个照面了,甚至连个电话也没有。大家都被沉重的心情所主导。整个产业的活跃度大大降低,而这种沟通本身就是业务的基础。这样,只能形成负循环的怪圈,一时越陷越深。许多人,是第一次对工作失去了过去的那种兴奋感,是第一次对自己的事业失去了成就感,那些先锋们也是第一次失去产业未来的信心。看着一个心里被打败而情绪低落的CEO,他的公司状态和业绩也可想而知。看着那些摇旗呐喊的先锋都沉默了,产业的状态可想而知。曾经,这些先锋们是产业火爆的龙头,过去爆发的过度的激情,如今都形成反冲力,成了IT业最大的负面作用。
支撑一个公司发展的精神消失了。没有对策的对策就是采取消极的手段,都捂紧自己的腰包。那些“心碎”失去信心的人,现在只能用消极的心态,来对待工作的压力,以消极的手段,来证明自己的价值;用怨天尤人的语调,来发泄自己的失落;用躲避的方式,来对待自己的职责。因此,要重振业务,首先要重振领导者的状态;要重振产业,首先要重振大家的心情。
机会属于那些始终乐观、保持积极状态的公司。高潮时如此,低潮更是如此。这个规则比无数的经济规则和市场规则更正确、更重要。如果市场永远顺利,那么是个人都可以创业,人人都可以成为企业家。但是,正由于总有低潮逆境的出现,使得真正能够成功的企业家永远是少数拥有特别素质的人。
因此,这时更是催生产业领先者,锤炼产业领导者的时候,产业的主心骨是信心恢复、市场复苏的关键。而有实力、有魄力的领导者的缺失是中国IT业最不幸的地方。我们看到,全球市场衰退远比国内严重,但是英特尔、Cisco、Sun、微软都始终保持乐观言论,比起平时活动得更加活跃,各种场合都不忘为产业鼓动、打气。而我们产业“领导者”的表现实在不敢恭维,他们不是推动信心,而是打架打得热火朝天,撤退撤得比谁都快。甚至情绪低落得,连本来应该鼓劲的公开场合干脆全然回避。
更重要的是,这时候领导者需要实际行动,因不景气更应加大开发投资,尽快扭转形势。英特尔首席执行官贝瑞特的话有代表性:“目前虽然IT产业萧条,但希望业界能够着眼未来加大开发投资,拿出更有吸引力的新产品来促进市场的繁荣,目前个人电脑和通信领域即处于迷惘期,但不必悲观。现在不进行开发投资的企业,在10年~20年以后个人电脑和通信业界进入稳定期之际就无法取得领导地位。”但是,我们的领导者居然是如此应对产业压力:做电脑的“领导者”开始大举房地产,互联网的“领导者”轰轰烈烈做系统集成,软件的“领导者”一窝蜂去圈地炒地皮。当然,这些没有什么不能理解的,但对整个产业的信心来说,无疑是落井下石。而且历史一再证明,中国IT企业的多元化从来只有惨痛的教训,而绝不是度过低潮、提升优势的灵丹妙药。
看看那些国外巨头,一个个“粮草”充足,比如微软有350亿美元现金,Cisco有190亿美元,Dell有100多亿美元,Amazon也有10多亿美元,连从事Linux的Red Hat也有3亿美元在银行稳稳呆着。他们没有因为IT的低潮,而把投资转移到其他行业。中国IT业资源有限,这样的时刻,有限的资源应该更加集中,而不是分散,才能不会让自己、让更多的人死于“心碎”。才是对整个产业、也是对自己实现利益最大化的行动。
责任编辑:KEN
发表于2025-09-28 17:14:00
发表于2025-09-28 17:10:00
发表于2025-09-28 17:02:00
发表于2025-09-28 16:49:00
发表于2025-09-28 15:56:00
发表于2025-09-28 15:49:00
发表于2025-09-28 14:58:00
发表于2025-09-28 13:29:00
发表于2025-09-28 13:04:00
发表于2025-09-19 11:37:00
京ICP备11027698号 CopyRight 2010-201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