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

更多

任正非:华为5—10年不会上市 家族成员永不接班

关键词: 华为

发表于2016-07-23 00:59:10 0 0

CNET科技资讯网 04月28日 北京消息(文/周超臣):今天下午最新消息,华为公司泄露的内部邮件称,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明确表示公司从来没有考虑过上市,在未来5—10年内,不考虑分拆或整体上市。并对外界传闻已久的接班问题给出了明确的回答,他的家人“永远不会进入接班人序列”。


邮件显示的时间是2013年3月30日,邮件原文称,任正非在持股员工代表大会上从三个方面对外界进行了回应:一,关于公司上市的传闻问题;二,关于接班人传闻问题;三,关于他与媒体的关系问题。


关于上市问题,任正非称,他完全支持徐直军对某运营商的讲话,即“未来五~十年内,公司不考虑整体上市,不考虑分拆上市,不考虑通过合并、兼并、收购的方式,进入资本游戏。也不会与外部资本合资一些项目,以免被拖入资本陷阱。”


紧接着,他对外界一直猜来猜去的接班人问题进行了澄清:“华为的接班人,除了以前我们讲过的视野、品格、意志要求之外,还要具备对价值评价的高瞻远瞩,和驾驭商业生态环境的能力。”他表示他的接班人并不具备这些能力,所以,他的家人“永远不会进入接班人序列”。之前,一直有媒体和业界人士猜测任正非的女儿、华为CFO孟晚舟将是这个家族企业接班人的人们人选。


在于媒体的关系上,他称自己完全透明,并表示喜欢以文会友。


下面附上华为内部邮件全文如下:


总裁办电子邮件全文


电邮文号【2013】56号 签发人:任正非


任任正非在持股员工代表大会的发言摘要


2013年3月30日


在各项决议表决后,任总离题说了三个方面的问题。一,关于公司上市的传闻问题;二,关于接班人传闻问题;三,关于我与媒体的关系问题。


一、关于公司上市问题的澄清


任何公司的发展是不是只有上市一条路,允不允许一些企业缓慢地积累增长。这些企业是以管理经营为主,而不是以资本经营为主。外界对我司上市问题议论纷纷,我负责澄清一下。董事会20多年来,从未研究过上市问题,因为我们认为上市不适合我们的发展。最近徐直军向某运营商高层的讲话,是代表了董事会意志的。徐说:“未来五~十年内,公司不考虑整体上市,不考虑分拆上市,不考虑通过合并、兼并、收购的方式,进入资本游戏。也不会与外部资本合资一些项目,以免被拖入资本陷阱。未来五~十年,公司将致力于行政改革,努力将公司从一个中央集权的公司,通过将责任与权力前移,让听得见炮声的人来呼唤炮火。从而推动机关从管控型,向服务、支持型转变,形成一个适应现代需求的现代化管理企业。”我是完全支持这个意见的,因此关于公司要上市的传闻是没有依据的。


二、关于接班人问题


外界关注这个问题已久了,我负责地澄清几点质疑:


1、公司不是我个人的,因此接班人不是我说了算,而是大家说了算。外界神化了我,其实不是这样。创业之初,我是自视自己能力不行,才选择了任人唯贤,如果不是这样,也许早些年公司就被历史淘汰了。现在公司这么大了,不会再倒回去选择用人唯亲。由于公司是集体领导,许多成功的事,大家不知道帽子该戴在谁的头上,就摁到我的头上了。其实我头上戴的是一顶草帽。


2、今天的轮值CEO运行得很好,不见得明天的轮值董事会主席就运作不好。华为的董事会并不完全代表资本方,也代表着劳动方(目前董事必须是员工)。前面的25年的成功,我们平衡发展得很好,不见得未来20年就找不到更好的发展平衡方案。我们这三~五年将努力推动行政改革,三~五年后,我们会推动治理结构及运作方式的改革。改革太快了,容易撕裂了艰难建立起来的管理,有了沟壑,行进会更加不顺利,欲速而不达。大量的资本流入,会使华为盲目多元化,而失速。


3、我的家人有四人在华为公司上班。我以前讲过,廿多年前,有一个人在兰州用背包带,背着小交换机,坐火车到各县、区推广的是我的亲人;在西乡工厂做过半年包装工,穿着裤衩,光着上身钉包装箱,后来又在四川装机搬运货物,损伤了腰椎的是我的亲人,……;临产前两、三天还在上班,产后半月就恢复上班的是我的亲人,他们都是凭自己的劳动,在华为努力工作。他们仅是一个职业经理人员,决不会进入接班人的序列。我对大家讲清楚是为了少一些猜疑,以免浪费了你的精力。


华为的接班人,除了以前我们讲过的视野、品格、意志要求之外,还要具备对价值评价的高瞻远瞩,和驾驭商业生态环境的能力。


华为的接班人,要具有全球市场格局的视野,交易、服务目标执行的能力;以及对新技术与客户需求的深刻理解,而且具有不固步自封的能力。


华为的接班人,还必须有端到端对公司巨大数量的业务流、物流、资金流……,简化管理的能力;……。


这些能力我的家人都不具备,因此,他们永远不会进入接班人序列。


三、我与媒体的关系


对于媒体来说,我几乎是全透明的。廿几年来,我写了多少文章,除了在欧盟的发言,全部都是我思考和执笔的,完全代表我的心声。不一定非得面对面接受采访才算透明,以文会友也是可以的。这些文章,是全开放在公司网上,外部也能透明看到的。我认为文章是全公开的,因此,我也算书面接受了媒体采访。我常在互联网上看大家关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实际上我在文章中已经回答了。


二○一三年四月二十八日


报送:董事会成员、监事会成员


抄送:公司全体员工,全公开



 

0条评论发表评论

热门文章

京ICP备11027698号 CopyRight 2010-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旗下网站:www.sendto.cn(公司网站)www.jiuye.net(就业数字图书馆)

合作单位: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