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爱国者总裁冯军
比特网(Chinabyte)3月3日消息,全国政协委员、爱国者总裁冯军透露,将在今年两会期间提交三项提案,包括建议关系民生的政府部门试点开通微博;建立海外孵化器帮助中小企业走出国门;深化校企合作,解决大学时就业难问题。
冯军表示,自己已经确定了3份提案,均是围绕着自身经历和公司运营中遇到问题所进行的思考,希望能够给政府部门一定的建议。同时他表示,希望让更多的人在微博中给自己提出两会的提案建议,遇到合适的想法他会继续增加提案。
他表示,微博对于个人、企业和政府都有非常大的价值,所以他在本次两会上提交了一份建议关系民生的政府部门试点开通微博的提案。他表示,微博只是一种沟通工具,一些关系民生的部门,例如铁道部、交通部和公安部等部门,可以通过微博来与民众沟通。
新形势下,“校企合作”应开拓更为广阔的空间。他建议:教育部出面,构建政府、企业、高校立体合作平台,合力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共同解决就业难问题。
国家要整合部门资源,提供系统解决方案、在不违反WTO规定避免当地行业冲突的前提下,逐步有序地推进互补性行业进入。例如:在西班牙的孵化器不允许制鞋业进入,在东京的孵化器不允许爱国者进入。只要有序控制,就可与不同国家分别实现1+1=11的战略互补。从而实现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分别崛起,既和谐又不至于产业结构失衡,真正做到有利而无一害,最终实现中国经济与全球不同地区的分工合作,实现共赢。他还希望海外孵化器能早日帮助更多的中国企业在全世界成功落地,既为全世界消费者创造价值,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贡献。
提案详细内容:
提案1:
提案人:冯军
议题:关于加速走出去战略,在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建立海外孵化器,帮助更多的具备条件的中小创新型企业和品牌型企业实现走出去战略的落地关键一步的提案
建议承办单位:国务院、商务部、外交部、科技部、贸促会、工商联及相关部门
关于建立海外孵化器的提案,今年我是第四次提了,反省前三次,有可能是我能力有限,表述不清晰,这次我将尝试用更直白的语言,将亲身体会和建设性建议表达清楚。
目前,全世界消费者的需求总体概括为三方面:开心、省心、省钱。在“省钱”方面中国企业贡献巨大,已为全世界提供了大量物美价廉的中国制造产品,而在“开心”和“省心”方面,还有巨大成长空间。
纵观中日韩三国对世界的贡献,中国企业与日、韩企业的主要差距集中在“开心”和“省心”方面。要缩小差距,就要深刻了解当地市场需求,做好研发、服务、品牌、信誉等工作。而这一切工作的前提和保障是中国企业在巨大的发达国家市场和新兴国家市场建立办事处,了解和满足当地用户的各种差异化服务需求。这一点,仅靠广告OEM和当地代理商是不够的,就像日、韩企业以及美、法、意的中高端品牌在华的发展光靠在华代理商还不够,他们在华都设有办事处、分公司或合资公司,更好地为当地用户提供服务和本地化研发,可以说他们在“开心”、“省心”方面取得了成功。所以中国制造转型中国创造,在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设立办事处,是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落地的必要条件。
然而大量的创新型和品牌服务型中小企业因不具备上述条件,仅靠单打独斗很难落地。其面临着发达国家的工作签证准入、当地法律法规的了解、人才工作和生活的安全等困难。此时,由国家出面整合商务部、外交部、科技部的资源建立海外孵化器,变得至关重要。就像韩国在华设多家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意大利在华设有品牌推广中心一样,孵化器帮助当地品牌实现了在中国的成功落地。
可能有人认为,走出去应是大企业、大品牌的责任。但在初期,因中小企业具有船小好调头、适应能力强的优势,成功的概率反而比大企业高。以日本的SONY为例,在1964年东京奥运会后,这个仅拥有2000人规模的中型企业率先在美国纽约建立海外办事处,并以本土为根据地,进军全球市场,在美国开发和满足当地用户的需求后,又进一步实现公司在海外的发展,并带动其他日本品牌三菱、日立、NEC等大型企业在全世界的落地和发展。
所以由国家出面整合各方资源,在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重点城市建立海外孵化器,帮助创新型和品牌型中小型企业解决工作签证准入,熟悉当地相关法律法规,帮助各种人才工作,保障他们生活的安全,并提供经验积累和教训、分享机制,保护各种合法权益,对集体走出去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我国,商务部、科技部、外交部等领导都很重视走出去工作,但因分工太细,无法发挥1+1=11的系统整合效应。如:商务部已在全球15个国家建立了19家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但大多数合作区设在非发达地区,如进入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重点城市,则需要外交部协助办理工作签证准入;外交部在全球各使馆区已设商务参赞,但因其主要为大型企业服务,在服务中小企业方面精力和资源明显不足;科技部曾在美国马里兰大学设立孵化器,但远离重点商务城市,对企业落地帮助不大;而在新加坡建立的孵化器因没有商务部的介入且仅针对科技型企业,又无法形成规模效应;贸促会和工商联常组织企业参加各种国际展览、跟随国家领导人集体出访,但万事俱备,只欠落地,而落地工作又必须靠外交部和商务部帮助才能有效落实。
所以需要国务院出面,整合这些部门资源,提供系统解决方案、在不违反WTO规定避免当地行业冲突的前提下,逐步有序地推进互补性行业进入。例如:在西班牙的孵化器不允许制鞋业进入,在东京的孵化器不允许爱国者进入。只要有序控制,就可与不同国家分别实现1+1=11的战略互补。从而实现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分别崛起,既和谐又不至于产业结构失衡,真正做到有利而无一害,最终实现中国经济与全球不同地区的分工合作,实现共赢。
为此,我提两点建议:
第一,在初期试点期间,因孵化器容量有限,国家可依报名企业在国内纳税额多少排序选择入驻企业,这样做的好处有:以纳税额数字说话,避免腐败和不公;形成国内纳税光荣氛围;外交部在与当地工作签证准入的谈判可打消当地疑虑;若当地政府面对高素质、守法且不冲突的中国企业,如不欢迎,将有机会赢得其邻国政府的欢迎。
第二,规定每个企业在孵化器内享受服务时间为两年,正常来讲,获得办事处帮助的中小企业在两年的孵化时间内应已适应当地市场,故应搬到其他办公空间,将孵化器空间留给其他排队企业。
另外,孵化器还可以推动国家的一些战略,如:在有可能的情况下,鼓励享受孵化器的中国企业尽量多的使用人民币作为国际结算货币,这样既可以降低中国企业国际化面临的汇率结算风险,也可以有效促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当然还应鼓励大量的中国境外游旅客,除尽量多使用银联卡消费,以便节省消费汇率结算成本,还可适量携带人民币境外消费,与中国企业鼓励人民币结算相呼应,形成有效闭环,增加人民币金融国力,进而达到逐步拓展效果。其他类似于人民币国际化这样的政策,如:帮助孔子学院学生就业,增强中国软实力等各种事情都可以通过孵化器实现。
总之,由国务院整合商务部、外交部、科技部、贸促会、工商联等各部委资源,在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重点城市建立一批中国企业海外孵化器,可有序地促进中国依法纳税的创新型企业和品牌型中小企业加速走出去战略的落地,更好的满足全球消费者“开心”和“省心”的需求,增进与各国间的产业分工和经济互补增长,增加双方就业,改变中国企业海外形象,增加国家软实力,促进国家间经济互赖,实现高效的有序的经济外交,可谓是好处颇多,既不会增加国家财政负担,反而还有利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而成功的关键点在于,国务院要设立专门整合资源的部门,来推动此事,充分的发挥各部门已经做出的努力。
希望海外孵化器能早日帮助更多的中国企业在全世界成功落地,既为全世界消费者创造价值,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贡献。
以上是我个人拙见,请大家指正。
提案2
提案人: 冯军
议题:关于建议国家选择关系民生的政府重要部门试点开通微博,服务民众的提案
建议承办单位:国务院、铁道部、公安部
在我国,“微博”这一新媒体形式,正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微博”,即微博客(MicroBlog),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件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或一张图片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微博的发展极为迅速,它无可厚非的成为当前炙手可热的媒体新宠,其平民性、即时性、原创性等独特魅力受到广大网民的追捧。
“微博”的出现为广大民众搭建了信息互联的平台,它成为亲朋好友之间沟通的桥梁,同时它也是政府与群众之间传递民意、发表意见、反馈信息的便捷渠道,进一步推动了我国社会民主化进程,对政府部门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带来了新的挑战。
我觉得政府开通微博很有意义。
第一,适应信息时代权力特征变化的要求。以微博为代表的网络互动平台的出现,加速了社会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政府和人民群众获取或发布信息的时效更加及时,方式更加便捷,途径更加多元。
第二,是建立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温家宝总理指出,要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这是一个比实现政务透明更高的要求。要批评监督就不仅要保障知情权,而且还有表达权,也就是宪法赋予公民的言论自由。政府可以通过官方微博,及时公布政情、资讯,获取与民众更多更直接更快的沟通。
第三,政府可放心开通微博,因微博中“黑名单”功能可有效地屏蔽蓄意捣乱人士的骚扰,以确保政府信息畅通地、高效地传递至网络,构建良好的网络互动环境。
自微博诞生以来,政府通过使用微博这一新兴媒体形式,在服务民生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例如:成都市政府新闻办官方微博“成都发布”的“粉丝”人数截止到2011年2月22日已近15.6万人。在“8 13”山洪泥石流灾害发生期间,“成都发布”发出旅游预警,所有一级“粉丝”都能在第一时间共享,并被他们转发给各自的二级“粉丝”进一步转发扩散。短时间内传播覆盖面和影响力迅速扩大。“打拐”原本是政府行为,由公安部门组织。可现在因为有了微博,公民可以通过及时发布失踪儿童的信息或照片,为警方或家人提供线索,使“打拐”成为全社会行动。
由此可见,微博在政务公开、民意表达、收集舆情等方面起到了有效作用。微博在政府管理领域的运用还有很大空间。为更好地反映民意、收集民情,政府应适应信息社会发展趋势,通过利用新兴技术转变执政方式,创造条件让人们群众了解政府、监督政府,形成人们群众的“下情上达”和政府的“上情下达”的便捷、互动渠道。
同时,要认识到“微博”也是一把双刃剑,由于这种大众、原创、实时播报方式的门槛低、字数少、信息量大、又缺少审核机制等,因此极易陷入“真假难辨”的境地,一旦消息发布后容易引发人们的跟随效应。
那么如何给微博定位,如何引导微博向良性方向发展,政府部门是否可以通过微博发布政情资讯?对此,我将提出以下建议:
(一)甄选试点部门
建议将铁道部公安部两大关系民生的重点部门作为试点开通微博。
春运工作一直以来备受关注,截止2011年2月27日,为期40天的春运工作落下帷幕,全国铁路输送旅客高达2.21亿人次,大部分出行旅客选择了铁路交通方式。而每年春运期间百姓买票难、回家难问题一直困扰着政府,虽铁道部大力整顿倒票的违法行为,在售票大厅定时公示列车剩余票量,但因信息没有直接有效的途径及时透明的告知民众,民众对铁道部仍有异议。微博作为一个与广大人民群众及时、公开、透明、平等的沟通平台,铁道部如能够积极的加以使用,建立与群众之间无障碍沟通渠道,将会拉近政府与民众之间的距离。如:利用微博平台发布春运期间配置的客车数量、加挂扩编线路及铁路调图后的新线路、时长等信息,铁路警方严查票贩子的最新进展及揭露不法人员最新骗术等,将会让更多的旅客全新的认识铁道部,了解他们所作出的积极努力。
公安部作为预防、制止和侦查违法犯罪活动的重要部门,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如公安部门有效利用微博,可以在执法过程中,获得微博网友提供的违法犯罪线索、情报、并得到民众的意见和建议,这有利于警民互动,共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
而铁道部、公安部这两大关系民生的重点部门,在试点之初,均应在系统内正式发文,明确开展工作的指导精神,并以北京、上海、广州、重庆、成都等大城市为试点开通微博,密切关注微博中涉及本地区、本部门的问题,注意舆情变化,对于出现问题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总结开通微博后的经验教训,以便更好的指导其他省市微博的陆续开通。
(二)建议开通微博的部门,设置专人、专岗、专题
首先,设立相关的责任部门及相关责任人,定期维护微博正常运行,并保持该通道的信息安全,确保信息反馈的及时性、有效性。其次,及时公布政情、资讯,获取与民众更多更直接的沟通,特别是在突发事件或者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时候,及时引导群众正确认识、准确应对。并定期收集民意,对民众所反映的问题进行集中反馈,增强双方的互动性。建议在微博中建立“信访投诉”、“政务公开”等板块内容,为广大民众提供信息的绿色通道,并接受广大民众的监督。
(三)根据试点情况,政府可调整举措,决定下一步关于微博的应用方法。
总之,如果我们在关系民生的重点政府部门试点开通微博,正确引导微博,发挥微博优势,相信微博会在政府与民众之间搭起沟通的桥梁,在政务公开、民意表达、收集舆情等方面均有突出成绩,也会让群众能更好地享受到国家的服务。
此建议非强制性要求,是一个引导性倡议,自愿执行。
提案3
提案人:冯军
议题:关于深化校企合作,逐步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提案
建议承办单位:教育部
当前,网络民意显示:“大学生就业难”是网民重点反映的问题之一。国务院已经连续出台相关政策,鼓励高校、社会各界合力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未来几年内,大学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据央视报道,2011年大学应届毕业生约为750万人,已经达到近年增长峰值,未来几年大学毕业生数量将保持相对稳定,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大学生就业难,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由于近年大学扩招数量超出了社会经济发展的承载能力;二是部分大学生就业观念比较陈旧,艰苦岗位、基层岗位不愿意去;三是受大学扩招影响,高校在培养社会需要的实践人才方面仍有很大空间。大学生就业难危害巨大,它既阻碍了大学生通过劳动取得报酬的途径,造成了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影响了国家核心竞争力,也给社会安定增加了不稳定因素。
因此,探讨一种综合、系统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有效途径变得非常必要。本人作为学生创业的企业负责人,试图从校企合作方面为大学生就业问题提供有益的建议。
目前,我国“校企合作”方式比较单一。1、在模式方面,还停留在“产学研相结合”,目的是为加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提高企业技术创新,对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效果有限。2、在资助困难学生方面,企业大多停留在现金资助、设立奖学金资助等“输血”方式。
新形势下,“校企合作”应开拓更为广阔的空间。建议:教育部出面,构建政府、企业、高校立体合作平台,合力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共同解决就业难问题。
一是改革高校大学生实习制度,入学第一年开始参与实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要加强学校之间、校企之间、学校与科研机构之间合作及中外合作等多种联合培养方式。因此,建议高校改革大学生实习制度,并与企业建立社会实践基地,政府部门可以认证、授牌,以人才引进、落户等优惠政策鼓励企业走进高校,吸纳在校生进入企业实习。并建议高校从学生入学第一年起便开始加入实习阶段(例如:一个月左右),实习时间应随年级变化每年递增,待实习结束后,企业高校双方联合为学生开具“实习证明”。
二是建立“大学生校外勤工助学岗”。目前,高校的“勤工助学”工作,主要是提供校内服务岗位,以解决贫困生问题。岗位有限,工作简单,对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帮助不大。社会兼职如家教、翻译等,因没有政府部门监管,存在大量中介公司和招工单位欺诈行为,学生基本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因此,建议由教育部门牵头,高校与企业共同参与,建立“大学生校外勤工助学岗”。教育行政部门、高校及企业签订合作意向书,企事业单位按需求设立一定数量的“勤工助学岗”,高校负责选拔、输送符合用工单位用人条件的大学生,政府可在人才引进、人才落户等方面给予参与企业优惠政策。这样既可帮助大学生提前接触社会岗位,帮助高校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也可帮助了企业解决企业发展所面临的人才问题,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可以迎韧而解。
三是合办“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为鼓励大学生创业,建议教育行政部门、高校与企业联合举办“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三方签订合作意向,政府将给予参与企业一定的政策优惠。高校聘请知名企业家到基地讲述创业历程,组织会员参观知名企业。参与企业设立实习岗。鼓励有意愿自主创业的学生加入“创业孵化基地”,并协助创业学生办理相关手续、提供法律咨询、资金赞助和金融服务等。在这方面,由共青团中央、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等7家机构倡议发起的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简称:YBC)和北京共青团创业青年夜校(简称“青檬夜校”)作为先行者已做出了非常突出的成绩,值得广泛推广,特别是YBC帮助青年创业,成功率高达95%,令全世界震惊。
总之,政府搭台,高校与企业联合“唱戏”。通过深化“改革高校大学生实习制度,入学第一年开始参与实习”“大学生校外勤工助学岗”、“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等校企合作方式,构建系统化、综合性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工作措施,对提高大学生综合能力,改善企业用人环境和推进国家创新型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发表于2025-09-29 09:41:31
发表于2025-09-29 06:43:38
发表于2025-09-28 18:23:13
发表于2025-09-28 16:44:57
发表于2025-09-28 16:06:46
发表于2025-09-28 15:35:40
发表于2025-09-28 15:03:33
发表于2025-09-28 14:58:01
发表于2025-09-28 06:43:38
发表于2025-09-26 16:10:56
京ICP备11027698号 CopyRight 2010-201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