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布斯 2013 年最佳 CEO”榜单(原榜单)在 7 月 3 日出炉了。今年共有 50 位 CEO 入选该榜单,民生银行行长洪崎位列第一,中国旺旺的董事长蔡衍明第二。前三甲中第一次出现了女性,格力电器的 CEO 董明珠排名第三。但联想杨元庆、TCL 李东生和百度李彦宏则位于 30-40 名区间,而马云却压根没有入榜。
“最佳 CEO”榜单已经有 9 年历史。最初选择范围仅为 A 股上市公司。去年开始海外上市公司被纳入。高科技、医药生物等较多在海外上市企业 CEO 得以进入这份榜单。对比去年的榜单可发现,科技公司 CEO 在今年排名下滑明显。去年百度李彦宏为最佳 CEO,腾讯马化腾排名第 2,联想杨元庆也进入 TOP10 位列第 9。这些位置现已被传统行业的 CEO 取而代之。
如果不是今年榜单从 TOP30 扩展到 TOP50 的话,原来榜上有名的 CEO 几乎全部落选。这个榜单是运用什么规则对 CEO 进行打分并将其优秀程度量化的呢?
答案是:资本市场表现。即以股价为绩效的 KPI 式的得分榜。
据福布斯介绍,其打分规则为“依据最佳 CEO 管理公司的业绩(三年复权股价增长率,相对于其行业和所在市场的股指表现)、最佳 CEO 管理公司的市值、最佳 CEO 的三年总薪酬等进行排名”。逻辑比较简单:一个 CEO 管理的上市公司越大,近三年行内增长越快,同时拿的工资越低,则被认为是“最佳”的 CEO。
这个榜单要求企业至上上市三年。因此阿里巴巴的 CEO 被排除在外。马云通过一系列运作完成了阿里巴巴私有化,在企业界、民间和员工中都拥有极高声望,但因为不是上市公司自然无缘这份榜单。新任 CEO 陆兆禧在接下来三年也将无缘这份榜单,不管阿里巴巴重启 IPO 后市值能做到多大,增长多快,陆兆禧工资多低。但马云、李彦宏和马化腾这三位互联网巨头 CEO,究竟谁是最佳 CEO,答案肯定不是唯一的。
不稳定的榜单说明了什么?
去年上榜CEO 中仅有9 位还在今年前30 名中。
一方面体现了资本怪兽的多变性,另一方面则体现了行业的变化趋势。2012 年是百度、腾讯等互联网公司在资本市场表现优异的年份。伴随移动互联网浪潮的冲击,行业格局的巨变,百度、腾讯、联想等互联网巨头在资本市场也发生着变化,不论是市值还是增长率。传统行业例如金融、食品、家电、汽车、房地产全线入侵 TOP10。
这反映了颇为尴尬的现实。当互联网从业者在创业大潮中挤得汗流浃背甚至头破血流,在思考如何将手里用户数亿用户的产品,数千万装机量的 App 变现的时候,传统行业躺着大把的机会。传统行业的机会成本比互联网高出许多,进入门槛也比互联网高,部分行业还存在地缘保护、政策壁垒。这或许是创业风气在互联网更为流行的一大原因。
最佳CEO不应该只以股价为准
看回榜单,可以思考“最佳 CEO”的最佳究竟是指什么?这份榜单曾用名为“最佳老板”。如何才算一个好的老板呢?不同的角色会有不同的结论,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要求,不同的价值观会有不同的判断。
福布斯的各项榜单大多为财富相关,例如富豪榜、最贵 CEO 榜单等。其 SLOGAN 是“创业精神,创富利器”。财富是普世的用来量化公司甚至一个人成功的标尺。因此,用与财富密切相关的资本表现和薪酬来评判一个 CEO 好与不好,没有对错,只是一种价值观决定的判断。
CEO 如果是资本市场聘用的,为股东负责,用资本市场的表现来评判一个 CEO 过去几年的表现有几分道理。如果 CEO 并不只对股东负责,只是将股价作为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股市的表现则不能作为对 CEO 成绩的判断依据。
例如李彦宏拥有百度的绝对掌控权,股价对他来说只是一个数字,资本市场无法影响其对百度的管理。用股价表现来评判李彦宏这份“CEO”的工作干得好与不好,意义不大。李彦宏是为自己打工。他自己也说过:“我不会每天关注自己的股价, 只要把工作做好, 股票自己会照顾自己”。在李彦宏看来,他只需要对百度负责,对用户负责就可以了。
以股价为准绳来评判 CEO 是否最佳,是一个不具备说服力的标准,甚至是错误的。福布斯用一个错误的标准来给 CEO 的表现打分排名,不免贻笑大方。如同中国的应试教育思想,将每个学生进行量化,用分数来衡量学生的优异程度,贻害无穷。
CEO 是否最佳应多维判断
那么 CEO 好与不好应该由谁说了算呢?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杆秤。如果一定要量化,或许从四个维度可以相对客观评价 CEO 的成绩。
何谓量化?说得直白一点,叫做“KPI 导向的 CEO 绩效评估”。
首先是股东。福布斯榜单正是采用也只采用这一准绳。股价是最易量化的指标。
其次是员工。被 CEO 管理的员工是否幸福,是否人尽其能,发挥特长释放价值,可以很大程度说明 CEO 的管理艺术和成就。Google 联合创始人及 CEO 拉里佩奇一直坚持应该向对待家人一样对待员工。Google 被公认为员工最幸福的公司,其 CEO 在员工中拥有极高的声望。这一定程度可以说明 CEO 的成就。
再次是客户。企业的目的是提供产品和服务来满足客户需求。因此客户是否满意,将决定企业的市场表现和未来。
最后是舆论。这反映的是社会对企业的认同度。公益事业、企业社会责任甚至 CEO 个人形象,包括外貌、言行举止、演讲口才、观念、视野、甚至道德,都将影响舆论对 CEO 的评价。虽然这类评价往往主观,但也有参考意义。
这四者相辅相成。员工创造好的产品和服务满足客户,企业获得好的市场表现影响资本市场,股东获得投资汇报。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可能无法量化的关键因素——企业家精神:专注于自己的事业,不为短期的目标弊目,也不为波动的资本市场绑架,通过极致地追求为产业创造积极的价值。这种精神,在李彦宏这样的企业创始人型 CEO 中表现得尤为显著。
福布斯最佳CEO榜单排名规则该优化了
上述因素中,只有股价是最容易量化的。股价也是其他几个因素的间接结果。因此福布斯选择股价来做“最佳 CEO”榜单的评价标准,是最简单成本最低的做法。但简单得有些粗暴。为了让“最佳 CEO”的榜单更加有说服力,建议可以进行相关优化:
纳入非上市公司。例如将华为、阿里巴巴、京东等企业 CEO 纳入。马云、华为轮值 CEO、刘强东等人有机会入围。
不要只以股价为准。员工、客户、舆论等维度都可以想办法进行量化。或者使用定量和定性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估。如果只是以股价为准,完全可以建立一个小网站或者 App,每天,每周实时播报各 CEO 本周分数排行。
评估更加精细化。将外聘 CEO、创始人且拥有控制权的 CEO、公司依靠风投的 CEO 等不同类型的 CEO 区别对待,运用不同的评估模型。
公布评分模型和细节。榜单只公布了评估的方向和原则,未公布具体计算公式、细节和分数。未免有暗箱操作的可能。更加不具备说服力。
社会正在变得更加浮躁,商业世界也在所难免。商业榜单虽然不像高考榜单一样可以盖棺定论,但也能一定程度影响舆论。因此,尽量客观的排名才具有价值。浮躁的榜单会对创业者,尤其是年轻人造成误导,因为其宣贯了财富便是一切的价值观,企业的成功便是上市后维持股价增长的企业精神。这太过片面甚至消极。希望来年能看到更加有说服力,有积极意义的榜单。
发表于2025-09-26 17:34:00
发表于2025-09-26 16:00:00
发表于2025-09-25 15:29:00
发表于2025-09-24 17:07:00
发表于2025-09-23 14:58:00
发表于2025-09-22 17:18:00
发表于2025-09-22 17:11:00
发表于2025-09-19 11:37:00
发表于2025-09-19 10:38:00
发表于2025-09-18 14:50:00
京ICP备11027698号 CopyRight 2010-201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