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三,Facebook宣布以190亿美金收购WhatsApp,成为互联网近10年以来规模最大的收购案。
WhatsApp,究竟何方神圣?
WhatsApp总部位于美国加州,提供iOS/Android/WP/Symbian/Blackberry等智能手机终端上的即时通讯服务,用户可以使用WhatsApp在朋友、同事之间发消息、传图片。
不同于微信和Line,WhatsApp崇尚简单和单纯的风格,不仅不提供小游戏和内置表情贴图,也坚持不加入广告。但最显著的区别在于,WhatsApp并不是免费软件。它只允许用户在下载第一年后免费试用,此后每年需要0.99美元。
有意思的是,WhatsAPP的联合创始人Brian Acton曾于2009年去Facebook应聘,不过被FB拒了,他还曾就此事发过推特:“Facebook拒绝了我。这是一个和一些极出色的人物一起工作的伟大机会。我期待生命中的下一次历险。”之后,他建立了WhatsApp。
(2009年,WhatsAPP的联合创始人Brian Acton曾在twitter表示自己应聘FB失败)
WhatsApp为什么值190亿美金?
首先是市场原因。
尽管Facebook是全球最大的社交平台,并拥有Facebook Message这款社交软件,但是在IM市场中,Facebook并未拥有多少话语权。
而纵观全球移动IM市场,WhatsApp垄断着整个欧美市场,目前用户超过4.5亿,其中70%是活跃用户,信息发送量接近全球所有SMS(移动运营商的短信)发送总量。WhatsApp刚好与Facebook形成优势互补,有利于Facebook继续收编市场,让扎克伯格离纳入全球互联网用户的梦想更近一步。
其次,IM具备天然的技术优势。
IM和手机一样,本质是通讯工具。当WhatsApp与用户手机通讯录做了捆绑,会形成亲密度极高的关系链,等于把持了移动互联网入口。而Facebook的基因扎根于PC端,这是一个以搜索引擎为主要入口的终端。如果在移动端玩基于搜索的社交关系链,势必要输。
这么来看,花掉190亿美金买下一片新市场,Facebook还是赚了。
没落下去的社交产品
前几年SNS社交类产品广受吹捧,但很快用户就对此审美疲劳,社交产品在国内外都已显示出颓势。
备受业内瞩目的CNNIC第33次报告中指出:2013年,“微博、社交网站、及论坛等互联网应用使用率均下降。”而“类似即时通讯等以社交为基础的平台应用发展稳定。”报告同时唱衰微博:“一方面,基于社交网络营销的商业化并不理想,盈利能力有限;另一方面来自于竞争对手的冲击导致微博用户量下降。”
这个“竞争对手”很显然就是腾讯微信,它不仅能够替代微博的社交功能,还有更多更好的体验来强化语音、短音、表情等IM的基础功能,融合游戏平台和应用创新平台,创造出超越社交产品的价值。
于是就不难理解,Facebook为什么舍得豪掷190亿美元巨资了——用IM思维改造自己原有的社交基因,远远好过闷着头在固有的社交王国领土里打转等死。
在中国,谁将主导下一轮IM爆发?
在中国,IM也逐渐成为各路巨头角逐圈地的重要领域。虽然腾讯把持个人IM市场的最大份额,但挑战者也是有备而来,未来或将碰撞出新的互联网格局。
观察一下近一年来国内的IM行业,中国电信联手网易推出的“易信”和阿里推出的“来往”,均被媒体视为腾讯微信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京东商城年底发布个人版“咚咚”,为京东的电商帝国弥补了售前沟通方案。imo云办公室则脚踩IM服务和企业厂商的两头,表面来看是简单的企业IM,其实是颠覆了传统商业软件厂商的模式,以IM为入口在企业互联网领域大幅圈地。
相信假以时日,中国IM领域必将进化出令人惊叹的实力之作,甚至打破腾讯一家独大的局面,在经历充分竞争和公平竞争之后,让用户享有更多更好的选择。
发表于2025-09-29 09:41:31
发表于2025-09-29 06:43:38
发表于2025-09-28 18:23:13
发表于2025-09-28 16:44:57
发表于2025-09-28 16:06:46
发表于2025-09-28 15:35:40
发表于2025-09-28 15:03:33
发表于2025-09-28 14:58:01
发表于2025-09-28 06:43:38
发表于2025-09-26 16:10:56
京ICP备11027698号 CopyRight 2010-201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