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和他的投资风格不无关系。牛奎光说,很多时候,他并不是“高冷”地等创业者找上门来,而是主动进行大量的行业研究,在一片蓝海的竞争环境中寻找契合的创业者,“我们在寻找创业者,创业者也在寻找他们理想中的投资人,所以如果遇到彼此合适的,那就是相见恨晚,一拍即合。”对此,他用了一个很形象的说法:“众里寻他千百度,终于找到对的人。“比如,IDG 早在 2013 年就投资了销售管理平台纷享销客,并从 A 轮一直跟投至现在的 C 轮。而在投资之前,牛奎光已经做了很多研究。他说,当时企业级产品在国内还没有热起来,但从行业发展趋势来看,企业级产品会很快迎来爆发点。他当时的分析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移动办公必将成为趋势所在,而利用云计算方式同时还可以解决困扰软件行业的盗版问题。他每周会看二三十个项目,往往每个项目都不会聊太长时间,但第一次见到纷享销客的创始人罗旭的时候,他居然和对方聊了五个半小时,他后来对这次长谈的形容是“聊得很激动很投缘也很开心”,原因也很简单:感觉对了嘛,人也对了嘛。
但是,如何看待泡沫呢?牛奎光说,在机会比较多的时候,确实会比较容易出现泡沫,但泡沫背后依然蕴含着机会。对于他主要关注的大数据、云计算、企业服务等 to B 领域的项目,牛奎光充满信心:“to B 都是面向客户的,比较理性,至少在这些领域我认为还没有泡沫。”他打了一个比喻:to C 的事儿是小汽车,起步快,但变数也多;而to B 领域的事情是火车,虽然起步慢,但更有持久力和耐力,是“后发制人”的节奏。而 IDG 资本可算是对 to B 领域关注最多、最久的 VC 之一,多年前曾成功投资金蝶软件、神州数码、朗新科技、慧聪网等公司,这几年又先后投了纷享销客、杭州同盾、金山云、梆梆安全、安全狗、脉脉、找钢网、找塑料网等公司,在这个领域积累了颇多经验,可谓早有布局。
牛奎光毕业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获本科和研究生学位。在互联网圈,有个非常著名的群体,就是清华 1996 级,这其中最著名的代表就是搜狗 CEO 王小川,此外还包括有道 CEO 周枫,联合创办团购导航网站团 800 后又担任易信 CEO 的胡琛,以及先后创办点点网、啪啪、乌鸦等社交产品的许朝军,等等。他们在入学时赶上中国的第一波互联网浪潮,上学期间参与了 ChinaRen 的创业,毕业后经历了互联网第一次泡沫破灭,如今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又选择创业,这十几年来几乎见证并经历了中国互联网发展的每一个重要时刻。——铺垫了这么多,其实想说,牛奎光是 1997 级。他开玩笑说,自己那时读大一大二,在这群大三大四的师兄们的带领下打工。毕业后,因为对商业更感兴趣,他没有选择继续留在互联网圈,而是加入咨询公司麦肯锡,期间参与了多家世界五百强企业的战略制定、市场进入、运营管理提升和政府关系战略的咨询。2007 年牛奎光加入 IDG 资本,这对他而言,算是在某种意义上重新回归互联网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