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眼前的这位男子肌肉突出,身材匀称,动作敏捷利落。他个头不高,但从站立和行走的姿态来看,好像受过专门的形体训练一样。他的皮肤是健康的古铜色,高鼻梁、宽额头、面容冷峻,但目光温和。
郑江刚刚从北京国际马拉松赛的会务处取回隔天比赛用的全套装备,在赶到望京北小河附件的漫咖啡门前时,刚好是约定的时间。在我们见面时,他身穿红色polo衫、黑色休闲裤,左肩斜跨一只军绿色的腰包,脚上是一双跑步鞋。
在咖啡厅里坐下,他有些抱歉的解释说,本来可以把访谈时间约更早,但下午是北马取用比赛装备的最后时间,不得已要占用我们工作之外的时间。同时,他征询我们的意见,该如何配合我们。
我们赶紧笑说不用,您没急事就好。心想未免客气过头了吧。其实他并没有迟到一分钟,而时间也是我们早都同意了的。
这并不是无关紧要的细节。因为在顺风车上,郑江也是一样的温文有礼、非常照顾对方感受的车主。
郑江,暖男一枚,门户网站新闻编辑,健身和长跑爱好者。在使用顺风车搭人时,花时间与乘客确定方便的上车地点,上车后礼貌的打招呼,下车时把车停到让乘客方便的地点,并善意提醒对方注意安全是郑江的习惯——用他的话来说——这“很简单,很温暖。”
但郑江不是那种特别热乎主动的人。在顺风车里,他会预先判断乘客的交流意愿。一路那么长时间,投缘总会聊得兴起,不投缘也绝不勉强。这是他的态度。
“比如有一次,我接到一个女孩子,她一上车就坐在了后排,而且靠在车窗上不说话。一般来说,顺风车乘客都是坐在副驾驶位置更礼貌。所以我感到她很疲惫,希望在顺风车上得到休息。所以我就关掉了音乐,然后全程没有跟她说一句话。”他说,在事后的评价中,女孩对他的理解表示了感激。这也是一种美好。
郑江加入滴滴顺风车是受一位开林肯SUV的朋友启发。这位朋友把开顺风车的图片分享到了朋友圈,出于好奇以及“壕犹如此我何以堪”的分摊出行费用的考虑,他也加入了滴滴顺风车。
“作为编辑,不是第一手材料的获取者,对我而言,可能每天关注无数的新闻事件,但坐在办公室里,却又是离这个社会最遥远的。时间久了,感觉有点隔膜。所以通过开顺风车,一方面,我体验了做顺风车车主的感觉,另一方面,顺风车给了我一个融入到环境中去接触人群和他们看法的机会。”郑江说。
起初使用顺风车的一两个月,正是出租车份子钱和专车合法性引起的争论最激烈的时候,出于职业习惯,郑江往往会询问乘客对打车软件、对专车和出租车的看法,来获得第一手的观察体验。
后来,随着在顺风车上遇到的人越来越多,郑江的观察开始越过单个的话题,注意顺风车上不同人的不同人生境遇。
“有一次我夜班11点下班,很难得,接到一个从花园桥到马泉营去的订单,对我来说比较顺。上车后是个女孩子,年纪很小,在一家理财公司上班,居然加班到这么晚。马泉营是一个城乡结合部,她住的那里基本上是村民自己盖的那种一间间隔开的公寓,十一点多路上根本连灯都没有,感觉很危险。然后我把她送到后,就用前灯照着她回家的路,一直等她进去才离开。”
“而我在以乘客身份乘坐滴滴顺风车的时候,有一次是一个三十多岁的心理诊疗师接了我。她开着大吉普,从妆容看,有种非常职业的感觉。她告诉我他给人做心理辅导,一小时收费要在500-1000元/h,面向的人群,都是高端人士。一般来说,心理诊疗要很多次才有可能见效,而国内受认可的心理诊疗师人数不多,她的收入状况,可想而知。”
“住在马泉营的那个女孩,爱笑,纤瘦,乐观,仅仅为了省房租住在一般人难以忍受、对女孩来说有些危险的地方,但还是安之若素,因为她周围很多人也是一样。我时常想,要是有个男朋友照顾她就好了。和那个医生一样,她们都生活在北京,有时很难想象。也许是处于不同人生阶段的人们吧,但在顺风车之中,她们都和我相遇了。”郑江比较说。
现在,郑江的生活中已经几乎离不开顺风车了,无论作为车主还是乘客,顺风车成了他的出行首选。“顺风车为我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看到不同的人生‘旅途’”他说。
发表于2025-09-29 09:41:31
发表于2025-09-29 06:43:38
发表于2025-09-28 18:23:13
发表于2025-09-28 16:44:57
发表于2025-09-28 16:06:46
发表于2025-09-28 15:35:40
发表于2025-09-28 15:03:33
发表于2025-09-28 14:58:01
发表于2025-09-28 06:43:38
发表于2025-09-26 16:10:56
京ICP备11027698号 CopyRight 2010-201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