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细作三尺讲台近二十载,我目睹了教育形式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近二十年前传统教学中以“一支粉笔,一张黑板,一张嘴讲到底”的授课方式到后来以计算机、幻灯机、屏幕为教学工具的多媒体教学方式,最终发展到当下各式各样教育类APP出现在学生们的手机中,互联网科技的迅速兴起、蓬勃发展对教育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对学生们的学习也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今天我想就教育领域最前沿学习工具---中小学学习APP的使用为大家提一两点建议,不妥之处,欢迎大家指正。
APP,应用程序,Application的缩写,一般指可以安装在手机上的软件。那么教育APP,顾名思义就是针对学生学习发明的手机软件。相信关心孩子学习的每一位家长对当下学习类APP都不陌生,什么学霸君、猿题库、作业帮、学习宝等教育APP可谓是层出不穷。面对高科技催化的新事物有些家长忧心忡忡,认为只要涉及到手机的产品都会分散孩子精力,不利于孩子学习成绩提高;有些家长则认为这是一种福音,能充分利用必然对学习有帮助。其实我们不应该以避之不及的态度造成因噎废食的结果,也不应该冲动地信任所有产品,给孩子增加负担。那到底应该怎样做才能使这些APP真正为学生所用呢?
首先,我们来看看这种产品本身值不值得学生投入精力去使用。本人通过搜索、查询大量中小学教育相关网站、相关APP产品功能,并根据某知名教育网站2014教育盛典举办的“寻找中国最好的教育APP”活动大致可以将当下中小学教育APP产品分为四类,即作业答疑类、中小学题库类、网校视频类和家长社区类,综合功能齐全的APP基本没有。
拍照搜题类,如作业帮、小猿搜题等APP某种程度上可以帮助孩子解决疑难问题,但往往起不到点拨学生思路的作用,甚至沦为一些懒惰孩子的抄题工具。视频类APP网校课堂、天天高清课可以供孩子随意观看教学视频,但重复了线下课堂的大量内容,只是观看视频为孩子徒增了负担,另一方面,在看完课程遇到问题时从其产品上是无从解决的。
作为一名拥有十几年经验的中学老师,这个结果给我的第一感觉是这些APP其实是算不上地道的教育产品的,不排除一些商家打起了“孩子的钱最好赚”的歪念头,利用家长舍得为孩子、尤其是孩子的学习花费血本的心理而出炉的赚钱工具。
我们都知道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什么意思?首先,要接受新知识学生需要完成课堂学习,而一节课可能涉及到多个知识点,接下来那些有疑问的知识点学生需要问老师、问其他同学来沟通解决,下一步所有知识点弄明白之后需要测试练习或真题模拟来检验学习成果,达到查漏补缺的目的。
问题来了,我们可以看到这些产品无一例外都处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点上,或只有课程、或只有答疑、或只有测试。视频类APP的理念就是给孩子放完视频拉倒,你有没有不会的点不是我管的事了。答疑类和题库类产品的算盘也大致相当。但我们很难想象孩子要完成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需要先从中小学移动课堂上听完课,再到作业帮上搜不会的知识点,最后跳到猿题库里搜索对应的测试题。尚且不考虑这些产品之间的知识点能否完全匹配,单因为弄懂一个知识点就需要在些软件之间频繁切换就已经耗光了孩子的耐心,更不用提用这些软件提高学习成绩了。
有些家长可能会说照您这样讲那我们应当让孩子远离这些APP学习软件吧!非也。虽然当下大部分APP应用抱着不负责任的态度来圈家长的钱,但如果能够真正找到其中的良心产品,高科技为孩子的学习带来的轻松和效率其实是不可小觑的。
前一阵子我发现有一款叫微课圈的APP,其产品功能设计理念与当下单一功能APP有很大不同,而与孩子的动态学习过程是非常契合的。在上文中我提到了学习过程包括学、练、问、答几个学习动态,这个微课圈里就恰恰按照学习过程设置了“精品课程、海量题库、答疑解惑、专题提升”的功能。先不说其内容是否优质,这首先能说明产品背后的开发者起码不是只顾圈钱的黑商,而应该是懂学生的教育人士。
然后本着对广大家长负责的态度,我从网上搜了搜微课圈的详细介绍,其课程覆盖了全部中高考知识点,并有数千位教师在线等候答疑,题库也很大,每个知识点能平均上千道习题,同时背后是有自己的教研团队的,教师据说是京内一线名师,能自主产出原创的信息素材,当下是全免费使用模式。
作为一个旁观者,我不能保证以上内容的全部真实性,但在当下看来,这样的学习APP基本上能够使孩子一气呵成完成学习过程,相对与其他软件来说还是值得推荐的。
另外,对于那些担心孩子拿到手机只会沉溺于游戏的家长我想给两句切合实际的忠告。在这个时代彻底禁止孩子接触智能产品几乎是不现实的,孩子的好奇心是永远都不可能被两句训斥扼杀的。相反,可能会起到逆反效果。在素质教育培养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是自学能力的培养,自学能力是学生在已有的知识水平和技能的基础上,不断独立获取新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的保障。给孩子一定的独立空间,相信他们的自控能力,达成之后不吝赞赏,一步一步引导孩子把新事物利用起来恐怕才是王道。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想帮助各位家长和同学找到与教育APP这种新事物合适的相处方式并为我所用。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教学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对于处理教育APP的细节,任何一种因噎废食的偏激处理方法都不可能汲取到其中的精华,任何一种放任使用的方式也不能起到理想的辅助效果。希望能够通过今天所讲的东西为各位提供一两点参考,使大家能够根据当下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引导孩子取精去糙,利用好教育APP,提高学习成绩。
发表于2025-09-28 17:14:00
发表于2025-09-28 17:10:00
发表于2025-09-28 17:02:00
发表于2025-09-28 16:49:00
发表于2025-09-28 15:56:00
发表于2025-09-28 15:49:00
发表于2025-09-28 14:58:00
发表于2025-09-28 13:29:00
发表于2025-09-28 13:04:00
发表于2025-09-19 11:37:00
京ICP备11027698号 CopyRight 2010-201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