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

更多

革私家车的命 P2P租车逆袭

关键词: 私家车

发表于2016-11-05 16:53:00 0 0
P2P租车模式下,车主将闲置的车辆资源放在平台上,供有自驾需求的租客使用。
            

  10月10日,交通部发布了《关于深化改革进一步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和《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为期一个月。11月10日,社会各界意见征集完毕,公众反馈意见均认为私家车从事专车营运本质上就是非法运营,应当严厉打击,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私家车共享似乎在“专车”这条路遇到了一堵大墙。


  私家车共享在近一两年受到了极高的关注,无论是拼车、专车还是P2P租车,都得到了用户的广泛认可,人们更倾向于高效、低价地获取优质资源,对出行体验的要求更是早已被滴滴出行、Uber、凹凸租车等应用拔高不少。其实,从车主角度来看,私家车共享很早就在中国萌生,只是那时候还没有这么“高大上”的名字。


  据百度公开资料,最早的汽车共享模式由“拼车”萌发,有网友于2000年1月春节前夕在携程网论坛上发出了旅行的拼车需求。2006年起,城市交通、城际交通中人们对拼车的需求增加,尤其在五一、十一、春节时期暴增,开始引发社会对拼车形式的争议和讨论。2009年2月3日《人民日报》在《国内国外看拼车》的点评中,直言“认定拼车违法,可以说是管理者最‘简单’的处理方式,一概抹煞拼车的好处和弊端,管理起来也就‘方便’多了”,同时开始引用已经在国外兴起的“汽车共享”一词。


  2012年,滴滴、快的看到城市交通中出租车供给不足的缺口,以高频的打车服务切入出行市场,2013年开始跑马圈地狂烧补贴,随后腾讯、阿里纷纷战略投资成为两家打车应用背后的大金主,滴滴、快的飞速扩张,也为后面崛起的汽车共享模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中国公安部交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中国私家车保有量1.05亿辆,机动车驾驶人数突破3亿人,意味着有2亿的驾照持有人有自驾需求却没有车开。同时,为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自2010年底北京、上海、广州、贵阳等城市纷纷出台汽车限行限购政策。在此大环境下,2014年P2P租车模式被带入中国,凹凸租车等P2P租车平台发展迅猛,深受资本青睐。此时,拼车APP也陆续上线,收获了大批“拼车”生活的忠实粉丝。8月,“专车”上线,除了租赁公司的车配专职司机的形式之外,还鼓励经过短期培训和审核的私家车主带车入驻。3个月后,专车开始引发各地出租车从业人员投诉和抗议,交通监管各方与专家的争议不断。


  2015年10月,专车由于普及率越来越高,其安全、法律问题和争议频出,政府认为是时候介入监管,但同时也将私家车拒之门外。尽管专家、网友将禁止私家车运营专车视为对“共享经济”的抹杀,但从政府角度来看,专车这种提供开车的服务在某种角度近似“黑车”,除了车辆也许同时被“共享”的还有车主的人身财产安全,亟需给予监管。已经被市场培养出共享经济意识的私家车主们,在其需求无法满足时就会寻找更适合的途径,大量私家车恐怕已无法忍受被“闲置”的冷落。


  P2P租车模式下,车主将闲置的车辆资源放在平台上,供有自驾需求的租客使用。跟专车相比,P2P租车只是车主将汽车作为私人物品的使用权转移给租客,车主无需提供开车服务,不但解放了自己的时间,还能得到更为可观的收入,租客则能以更低的价格租到心仪的车辆。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明确指出“发展共享经济”,这是第一次将共享经济写入党的全会决议中,共享经济被正式列入党和国家的战略规划。共享经济下,无论是专车、拼车还是P2P租车,都是科技进步、人文思想更加开放的产物。P2P租车利用闲置的私家车资源,提高汽车整体使用效率,有效缓解交通拥堵,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是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


0条评论发表评论

热门文章

京ICP备11027698号 CopyRight 2010-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旗下网站:www.sendto.cn(公司网站)www.jiuye.net(就业数字图书馆)

合作单位: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