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海航和发布Q3财报后,对途牛和携程度假的一些思考。
在宣布引入海航5亿美元入股后,途牛在11月23日盘后公布了2015年三季度财报。
财报大致摘要:三季度净营收4.694亿美元,同比增长127.5%;总交易额为6.217亿美元,同比增长122.2%。移动端订单占比达到70%。当然,这季度途牛仍然处于亏损状态,净亏损达6820万美元。主要由于毛利率仍然较低:5.6%。
和不久前携程发布的财报比,虽然同为OTA,但途牛不好直接对标携程的营收、毛利率,因为两家经营的业务差异大。携程的主要两大收入结构是住宿和机票,途牛的主要收入来源是自助游和跟团游。所以,把途牛的财报和携程度假业务放一起比较,就显得顺理成章。
携程公布的三季报显示,度假业务的总营收为9300万美元,同比增长66%。环比增速为88%。由于三季度是传统旅游的旺季,所以,营收的体量一般是二季度的一倍。携程对于增速的解释是,主要受季节的影响。在收入结构中,携程没有公布跟团游和自助游的增长情况。
如果我们把携程度假拆成一家创业公司,已经远远落后于途牛。增速上,途牛几乎是携程的一倍。127%VS66%。同一个行业,增速差距如此之大。
专注休闲旅游,占领消费者心智模式。不得不说,途牛几年前还是一家很小的公司。2013年的总营收仅为3.2亿美元。2014年途牛IPO的时候,招股书称自己为国内跟团游第一,而不是休闲旅游第一。两年过去了,途牛通过精细化运营,引进周杰伦、林志颖的双代言模式,已经逐步占领消费者的心智。“要旅游,找途牛”,简单、直接,很容易让消费者记住。
而回到携程,由于营收大头来自酒店和机票(营收分别为2.16亿美元、1.9亿美元),携程并无法把品牌营销的策略往旅游上倾斜。休闲旅游,一直作为携程的一个事业部和频道存在。这并不利于消费者认知。
资本+资源,供应链再出发。途牛作为一家专注于零售的品牌,一直以来在资源端处于弱势。线上售卖的旅游产品,大多是代销模式(收取旅行社佣金),赚的基本是辛苦钱。引入海航战略入股后,资源一端会发生较大变化。旅游最大的三块分别是机票、酒店、地接。而海航拥有航空资源、国内的酒店资源,这会给途牛在成本上带来较大优势。另外,作为旅游圈的重量级产业资本,海航也会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比如合作搞个新航线,新产品。海航这样的产业背景股东,优势就体现出来了。
而在这一轮增发新股后,途牛的手中已经拥有超过10亿美元的现金。在休闲旅游的战场上,不管从增速还是资源、现金,途牛已经远远甩掉了携程度假。
哦,对了,如果非要给建议的花:携程可以早点把度假频道拆出来,找大佬,融资啊!
发表于2025-09-28 17:14:00
发表于2025-09-28 17:10:00
发表于2025-09-28 17:02:00
发表于2025-09-28 16:49:00
发表于2025-09-28 15:56:00
发表于2025-09-28 15:49:00
发表于2025-09-28 14:58:00
发表于2025-09-28 13:29:00
发表于2025-09-28 13:04:00
发表于2025-09-19 11:37:00
京ICP备11027698号 CopyRight 2010-201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