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双11阿里交易额912亿,比去年增长76%,但美国的股价却应声大跌。阿里的假货问题再一次被西方媒体摆到台面上。《福布斯》11月刊的封面文章《为何阿里巴巴不能解决两千亿假货问题?》,认为庞大的阿里巴巴帝国在相当程度上是构建在非法假冒产品的基础上,而且已经无法改变。
《福布斯》文章中说,2014年美国海关查获的假货88%都来自于中国,并把原因归咎于中国互联网经济的刺激。而这几年中国也在思考着同样的问题。国内著名O2O企业趣拿的市场专家认为:随着大量投资热钱的进入,互联网市场已经失去了当年探索、求知和牺牲的精神,近几年的互联网思维完全是赚钱思维,直白点说就是“认钱不认人”。
“认钱不认人”的互联网病不仅体现在假货泛滥,也包括对社会的不负责任。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今年推出面向传统企业的《转型》课程,就指导一名50多岁的企业家“阿廖”要摆脱当年一起打天下的旧团队。正是这种“有钱任性”的互联网思维,这几年传统销售行业受到非常大的冲击。在房租上涨、营业额分流的双重压力下,大量商业地产破产倒闭。北京著名的王府井、西单、大栅栏等商业景观一去不复返,上海的淮海路也已经不见当初的辉煌。取代的是理财公司、养身保健的推销员的站满大街。有媒体说这是时代进步,是领先欧美,真是这样的么?
无论是互联网还是电商,都是欧美发明的产物,但为什么互联网经济在欧美受到了平衡和抑制,没有像中国那么疯长?趣拿的市场分析认为,欧美的市场相对成熟。每一个传统商铺的背后,都有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催毁了他们的生态环境,那是整个社会的灾难。并不是说欧美有更高的商业道德,欧美和中国资本都是逐利的。只是欧美认为传统经济和互联网经济需要平衡的发展。而在中国,互联网经济的发展近年来已经有失衡的表现。
2014年中国电子商务的交易规模12.3万亿,但也只是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渗透率的10%。马云的钱赚得太快,互联网的爆富让媒体和专家们忽略了传统经济依然是稳定社会的基石。双11销售的912亿不是市场新生的,而是从传统市场里挖过来的。网络每增长1个亿,传统市场将要付出的是3~4个亿的代价。这笔帐真是划得来么?
相对于美国市场的成熟,欧洲的传统还有一份执着和骄傲。你能想象法国香榭丽舍大街萧条,枫丹白露跑满了送快递的电单车的场景么?这是商业文化的耻辱和倒退。趣拿市场研究认为:认钱不认人,当下互联网思维里的一剂毒药。毒性的根源就是把互联网经济和传统经济对立起来了,不是共生共赢关系,而是在掠夺传统经济的养分。说是市场竞争,还不如说是中国市场的内战。中国传统商业的基础比欧美薄弱,也没有完全市场化,使大家忽视了对社会对发展潜在的风险,但现在是应该正视的时候了。
尽管阿里做不少努力打假,但最好的结果也只是缓和了矛盾。依赖马云自己解决假货问题明显是不现实的。因为阿里模式的基础,甚至整个BAT模式的基础,都是站在传统经济的对立面上。要调和传统经济和互联网经济共赢,O2O是当下最有利的平台。只有O2O模式能把线上和线下的利益捆绑在一起,而且站在比电子商务大数倍市场基础上,视野会更加宽广。
2013年成立的趣拿一直是O2O共赢的实践着,也是互联网新思维的领跑者。趣拿本周推出的《江湖蟹粉令》,不仅仅是推广服务,也在拷问当下互联网思维的思维。是不是有钳就能任性?你有没有兴趣去了解一下呢。(光明网)
发表于2025-09-28 17:14:00
发表于2025-09-28 17:10:00
发表于2025-09-28 17:02:00
发表于2025-09-28 16:49:00
发表于2025-09-28 15:56:00
发表于2025-09-28 15:49:00
发表于2025-09-28 14:58:00
发表于2025-09-28 13:29:00
发表于2025-09-28 13:04:00
发表于2025-09-19 11:37:00
京ICP备11027698号 CopyRight 2010-201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