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

更多

一枚谷粉的自白:有多少五年可以重来

关键词:

发表于2016-11-08 16:43:17 0 0
应用分发,是一块美味可口、利润客观的蛋糕,谁都想一口吞下。谷歌这一次如果归华,也是以Google Play 做为先头兵。
            

  时隔5年,这一次,谷歌可能真的要回来了。


  2015年10月28日,Google创始人谢尔盖·布林在回应谷歌是否正筹划在中国推出Google play的采访时表示:“Alphabet的每一项业务都可以自主决定在哪个国家运营”。


  11月2日,Alphabet执行主席埃里克·施密特在Techcrunch北京国际创新峰会讲台上表态,“我们是希望能够给中国提供服务的。”


  具体到回归的时间表,据路透社的报道,谷歌计划在明年 2 月中国春节之后推出中国版Google Play。


  作为一个忠实的Google粉丝,看到这样的消息,自然喜出望外。谷歌给了我们太多美好的回忆,选择这个时间点想必也有意带来一个“让谷粉开心的礼物,开了又开”。但如果抛开个人情感因素,客观地探讨谷歌归华后的处境,我发现还真很难开心起来。


  分道扬镳的中美互联网


  五年之前,因为在搜索结果的审查问题上,Google和中国政府存在观念分歧,Google 选择退出中国大陆市场。


  而在谷歌离开的这五年,正是中国移动互联网在资本推动下飞速前进的五年。很多本土的互联网公司把握机会,在获得高市占率的同时,也影响了国人的使用习惯和市场格局。


  比如O2O。当中国的互联网公司用O2O 对消费者的衣食住行进行全方位渗透的时候,硅谷的互联网公司在关注什么呢?分享经济、智能硬件、虚拟现实、人工智能。



  虽然对于我这样的谷歌粉丝来说,Google Glass 酷炫到没朋友,但对于当下的中国市场来说,注定只会是叫好不叫座的产品。


  年轻人问:谷歌是啥?


  科幻作家宝树有一个“流行文化三定律”的名句,大意是这样的:


  1. 大多数我出生时已经有的流行文化,都是陈旧老土不值一提的。


  2. 大多数在我10-30岁之间诞生的流行文化,都是无法复制的经典。


  3. 大多数在我30岁之后诞生的流行文化,都是愚蠢肤浅、幼稚可笑的。


  流行文化三定律,解释了为何在我们小时候,大人看不惯我们喜欢周杰伦;而现在我们长大了,看不惯小孩子喜欢TFboys。


  往深里说,它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在我们的成长时光里,初次接触的事物会影响我们的喜好、认知和审美观。


  以我自己举例。我之所以成为一个谷歌的粉丝,是因为谷歌是我第一个接触的搜索引擎;我曾用gmail 和gtalk 和别人通信;我使用Chrome 浏览器至今;在我用安卓手机的时候,会用Google Play 安装新应用。


  科技媒体喜欢歌颂Google,除了Google 自身的优秀外,也和科技媒体内容的主流生产者多使用Google的产品和服务有关。


  但少部分人的喜好并不能影响大局,市场是靠脚投票的。


  对于中国的主流网民来说,搜索就用百度;邮箱就用腾讯和网易的;浏览器是基于chromium内核的各种套壳浏览器;安卓应用市场是第三方应用商店的天下。


  放下先入之见,会发现很多本土公司的产品,更适合中国人的使用习惯。比如我从gmail的阵营转投腾讯的foxmail 时,也觉得格外的好用。


  我们暂且抛开谁更好用的争论,来面对一个事实:多数年轻的网民,对于谷歌并没有品牌认识。


  用户是懒惰的。在我们已经被本土公司的产品服务好的时候,大多数人没有兴趣去关心Google 的服务有什么差异;也没有动力去改变自己的使用习惯。


  Google Play 来了,可能也迟了


  应用分发,是一块美味可口、利润客观的蛋糕,谁都想一口吞下。谷歌这一次如果归华,也是以Google Play 做为先头兵。


  而在谷歌离开的这五年,中国的应用市场已经被本土公司瓜分殆尽。根据艾瑞咨询的数据,腾讯应用宝、百度手机助手和360手机助手等第三方应用商店,已经占据了市场大部分份额。剩下的,也被小米等手机厂商,以及更小的分发平台瓜分。



  Google Play如果入华,我会举双手欢迎,会抛弃iOS重返Android的怀抱。但从公司角度出发,这必然和利益既得者发生冲突,但目前看不到胜出的把握。第三方应用商店不会将到口的蛋糕白白送回,错失了黄金发展的5 年,Google Play 入华为时已晚。


  水土不服的美国巨头


  五年前,谷歌因为内容审查的问题退出了大陆。这一次Google Play可能以一种“定制版”的方式入华:服务器架设在国内,其内容将经过审查。


  Google 愿意在审查的问题上做出妥协,但在水土不服的问题上,却很可能水土不服。


  比如搜索业务,百度已经把握了主流群体;谷歌在国外构筑的生态:Gmail、YouTube和Google Docs 等,暂时看不到进入中国的希望,并且邮箱、在线视频等领域的市场份额,也已经本土厂商瓜分完。


  谷歌在未来产业上的布局,也是为大家所津津乐道。无人驾驶汽车、革命性隐形眼镜和虚拟现实装置,虽然看起来科技感十足,但不一定适合国内市场。即使将来研发成功,进入中国也必然存在着门槛问题。


  最后是谷歌大力推进的智能硬件。


  今年10月,谷歌宣布投资中国创业公司羽扇智(出门问问)。这是一家人工智能领域的初创公司,提供中文智能语音搜索,发布了一款名为Ticwatch的智能手表。


  可以看出谷歌对于智能硬件的信心,以及对中国市场的重视。但到目前为止,谷歌在智能硬件上的成绩,说不上成功。


  GoogleGlass 被全世界的科技迷寄予了厚望,而今年年初,Google Glass 被谷歌下架,宣告了这个项目的失败。


  再说智能穿戴。在智能手表领域做的最好的Apple Watch,也不能说是很成功。Android Wear 能否从苹果手中抢夺不大的市场?希望渺茫。更重要的是,Andorid Wear 在中国是个鸡肋——GoogleNow 和GoogleMaps 在中国都是处于不可用的状态。


  还有智能电视。Google TV已宣告失败,Android TV 前途未卜。Chromecast电视棒在美国卖的不错,但电视盒子的政策壁垒太高,本土厂商尚且玩不转,更遑论身为外来者的谷歌了。


  综合以上看来,谷歌返回中国,对于喜欢谷歌的粉丝来说,是个值得欢呼的好消息。但我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让自己心痛的事实:对于主流大众的市场,错失了黄金5年发展期的谷歌,可能来得有些晚了。


0条评论发表评论

热门文章

京ICP备11027698号 CopyRight 2010-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旗下网站:www.sendto.cn(公司网站)www.jiuye.net(就业数字图书馆)

合作单位: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