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滴滴代驾发布上线百天成绩单,覆盖200个城市,单日订单峰值突破50万。据CNIT发布的数据,2015年10月,滴滴代驾的用户覆盖率达70.4%,居行业首位。几天后,E代驾在内部人士爆料后,被迫承认大规模裁员。这场声势浩大的代驾市场之争,似乎胜负已有定论。
滴滴作为BAT之后新晋现象级企业,在市场占领这块做的非常有代表性。滴滴代驾再一次成功颠覆代驾,背后隐藏的是滴滴的成功奥义:“把市场做大”。
7月28日上线开始,拥有了百万级的注册代驾司机的滴滴代驾将注意力瞄准新代驾用户的获取。8月份,滴滴代驾密集推出针对新用户的“桔色星期一”、“新用户首单免费”等大规模的社会化营销活动,滴滴代驾事业部总经理付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不是因为滴滴快的有钱才去做补贴,是因为市场需要,“我们想通过降低门槛的方式让所有人来体验我们的产品”。
从前代驾只有酒后才会用,一次怎么也要百元起,两个礼拜用一次就已经算是高频用户。但这一情况在9月有了改变。今年9月,滴滴代驾日间代驾起步价直降至18元,彻底掀翻了代驾行业单均百元的价格体系。这种新的定价体系大大降低了代驾的使用门槛,拓展了代驾服务的用户使用场景。现在就算是每天上下班都让司机代开车,只要家住10公里以内,每月也只需800块,完全颠覆了用户对于“代驾”的认知。
若在滴滴代驾的营销里面,你只看到补贴的表象,那你就输了。滴滴代驾不在于通过补贴买存量,而是利用社会闲置资源,通过补贴为市场扩容,瞄准增量市场。再根据用户的新生需求,通过技术手段整合社会上的闲置运力加以匹配,从而迅速占领新生市场,进而扩大对整个市场的影响力。占领存量市场只是一时之利,扩大增量市场才是长期价值所在。
最近滴滴代驾百天成绩单发布会,更是将滴滴代驾打算拓展代驾市场的野心表现的淋漓尽致。
11月9日,滴滴代驾事业部总经理付强在滴滴代驾上线100天发布会上,提出“代驾+”的服务理念,希望多方位挖掘、满足“车主”和“司机师傅”的需求,为代驾行业创造新的增值空间。
“代驾+”战略的核心在于“场景”二字,希望在“酒后代驾”的基础上深挖“商务代驾”、“泊车代驾”、“上下班代驾”等新兴场景需求,并围绕这些新兴的场景,系统化地打造一套“线上产品体验”和“线下司机服务”都拥有无缝体验的解决方案,重塑代驾市场。
比如,从10月19日起,滴滴代驾在包括北上广深等全国30座重点城市,全面开启“拯救上班综合症”活动,通过鼓励上班族工作日上下班叫代驾,开启了日间代驾新场景。结果如何呢?截至11月,滴滴代驾倡导上班时间点叫代驾的场景教育起到一个非常可观的成效,通过对比,活动前后,上班时间点代驾成单量增长三倍,活动平均带来的拉新量增长近40%。
这就证明,上下班代驾也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场景。而艾瑞咨询调研结果显示,除酒后代驾之外,以商务和旅游为主导的需求也已成为新的服务增长点。
所以,从酒后代驾出发,把业务模式复制到更多场景,激发和创造新的需求并进行满足,这是滴滴代驾做大代驾市场的战略路径。
代驾企业多热衷讲“汽车后市场”的故事,而滴滴代驾描绘的则是一个更大的代驾市场,一个用户每天都会用的代驾应用。因为只有更多人,更多场景下,更频繁的使用代驾,代驾市场才能容纳更大的汽车后市场,才会有更多的“狗”愿意为“羊毛出在猪身上”埋单。
发表于2025-09-28 17:14:00
发表于2025-09-28 17:10:00
发表于2025-09-28 17:02:00
发表于2025-09-28 16:49:00
发表于2025-09-28 15:56:00
发表于2025-09-28 15:49:00
发表于2025-09-28 14:58:00
发表于2025-09-28 13:29:00
发表于2025-09-28 13:04:00
发表于2025-09-19 11:37:00
京ICP备11027698号 CopyRight 2010-201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