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

更多

中细软解读:改革完善知识产权制度 释放怎样的信号

关键词: 知识产权

发表于2016-11-15 11:57:58 0 0
拥有创新能力,手里握有知识产权的企业,在未来的中国经济发展中将大有作为;知识产权服务需求也将在“十三五”期间快速增长,因此知识产权服务的规范化、标准化要求也更为迫切。
              国务院12月9日召开常务会议,部署促进中央企业增效升级,听取监事会对央企监督检查情况汇报;确定改革完善知识产权制度的措施,保障和激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通过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国务院在实施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中调整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有关规定的决定草案和《中医药法(草案)》。

  



       

 


  其中关于确定改革完善知识产权制度的措施,保障和激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部分,会议认为,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国,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激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支撑。为此,一要实行更加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完善快速维权机制,加大侵权行为查处力度,提高法定赔偿上限,将故意侵犯知识产权纳入企业和个人信用记录。依法查处滥用知识产权排除和限制竞争等行为。二要简化审查和注册流程,实现知识产权在线登记、申请和审批,降低专利申请和维持费用。三要健全职务发明、专利许可等制度,强化电商、大数据等新领域、新业态知识产权保护。建立重大经济活动知识产权评议制度,提高创新效率。四要加大财税、金融等政策支持,建设知识产权信息和运营交易服务平台,建立财政资助项目形成的知识产权信息披露制度,推动专利、商标、版权等基础信息免费或低成本开放,活跃创业创新。


  对此,中细软集团表示,国务院常务会议关于改革完善知识产权制度的表态,至少向我们释放了以下几方面的信号。


  经济新常态下,创新成为企业发展关键词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GDP增速放缓,经济发展方式正在转型升级。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经济增长不是我们的终极追求,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和诺贝尔和平奖双料得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校级教授约瑟夫·斯蒂格利茨所说的,“经济增长本身并不是目标,而是实现目标的手段。真正的目标应该是中国人民福祉的提升。”


  经济发展不再主要依赖投资驱动和出口驱动,而是主要依靠创新驱动发展。对于企业来说,是否拥有创新能力,就成为影响企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国家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就是要充分激发中国人民和中国企业的创新能力,激发企业和社会活力,培育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结构优化,更好地改善民生。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动力。知识产权制度作为激励创新的基本保障,其角色和作用更为突出。从国际上看,发达国家无一不是知识产权强国,无一不把知识产权作为维系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用好知识产权才能激励创新。只有找到创新的原动力,才能更好地实现创新驱动发展,而知识产权就是创新的原动力。正如世界银行东亚与太平洋地区中国、蒙古和韩国局局长郝福满说的,“中国发展到今天,保护知识产权变得愈发重要。必须集中力量大力推进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知识产权一头连着创新,一头连着市场,是使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桥梁和纽带。知识产权赋予创新成果财产权,赋予创新主体对创新成果的支配权和使用权,以及通过成果转移转化获取收益的权利;通过依法保护创新者的合法权益来激励人们发明创新;知识产权蕴含的市场机制使得创新成果能实现转移转化、产生效益。


  因此,拥有创新能力,手里握有知识产权的企业,在未来的中国经济发展中将大有作为;知识产权服务需求也将在“十三五”期间快速增长,因此知识产权服务的规范化、标准化要求也更为迫切。


  保护知识产权,但不保护滥用


  我国的知识产权领域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较多,侵权假冒比较严重;另一方面,知识产权拥有人通过滥用知识产权来排除、限制竞争的情况也较多。斯蒂格利茨的建议之一,就是认真定义知识产权,避免“盲目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导致阻碍创新。


  滥用知识产权排除、限制竞争行为不仅不会促进创新,反而会阻碍创新和损害竞争,背离了知识产权保护的宗旨,更引发垄断问题。近日,国家工商总局公布《关于禁止滥用知识产权排除、限制竞争行为的规定》,旨在引导经营者知识产权行使行为合规,明确正当的知识产权行使行为和排除、限制竞争的滥用行为之间的界限。


  针对“既要保护知识产权,又要避免知识产权滥用”的问题,我国在改革完善知识产权制度的方向设计上,一方面要实行更加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完善快速维权机制,加大侵权行为查处力度,另一方面也要依法查处滥用知识产权排除和限制竞争等行为。对知识产权保护和避免知识产权滥用上做出了全面考虑。


0条评论发表评论

热门文章

京ICP备11027698号 CopyRight 2010-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旗下网站:www.sendto.cn(公司网站)www.jiuye.net(就业数字图书馆)

合作单位: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