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筑底,流动性充沛
央行货币操作难度加大
根据央行发布的11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1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37.40万亿元,同比增长13.7%。11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7089亿元,同比少增2347亿元。当月人民币存款增加1.43万亿元,同比多增5833亿元,较10月份增加9164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938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1.04万亿元,财政性存款增加2845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2161亿元。
对于这组数据,业界人士并没感到意外,M2增速在意料之中,说明当前市场的流动性仍较充沛,年底临近非金融企业存款大幅增长是因其汇款力度加大,财政性存款在12月份仍会继续增长。
最近几个月国内CPI的持续下行,可以视为货币宽松来为经济增长托底提供了空间,但需要注意的是:这很大程度上是鉴于对广义CPI的观测所得出的结论。去除能源和食品以外的核心CPI, 其最近的高点是在14年初的2%左右,距离目前1.5%的水平并没有下降多少。王艺红对此表示:“货币政策盯住核心通胀是未来大势所趋,而不应该被广义CPI和PPI波 动而过多的干扰。鉴于目前国内核心CPI相对平稳,而明年全球物价水平会温和回升,因此央行继续大幅降息的必要性不大,但产能过剩的问题仍然会使得国内货币政策在具体操作上难度较大,这和欧元区有本质区别。”
不排除连续降息的可能性
居民理财可锁定固收品种
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央行降息带来的影响更多的是反映在消费和理财投资上。今年的五次降息,一度让一二线城市的楼市火热升温,按揭贷款量居高不下,核心地段“量价齐涨”,那么对于门槛更低的理财投资,老百姓应该如何在降息周期中选择更合适的配置策略呢?
王艺红指出,现阶段的居民大类资产配置策略正转变成金融资产为王。“目前国内主要存在四大类资产:第一大类是房地产,目前总规模约200万亿,但是租金回报率不到 2%;第二大类是银行存款,目前总规模超过100万亿,但是1年期存款利率已经降至1.5%,明年一季度可能会降到1.25%;第三大类是债券类资产,规模约50万亿。经过屡次降息,债券利率虽然不如以往,但是4%-5%左右的企业债券依然随处可觅;第四类是股票,规模也在50万亿,其中代表蓝筹的上证50指数股息率约3%。所以综合比较来看,无论债券类资产还是股票类资产,均比房地产和存款更有配置价值,因此我们坚信未来资产配置的主旋律依然在金融资产。”
王艺红还特别表示了对于固定收益类理财品种的看好,“长期来看,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率肯定是与无风险利率,即银行1年期存款利率呈正相关的,一些互联网金融平台出于市场推广的因素考虑,今年依然维持着较高的年化收益率,但在持续降息的背景下,这些平台的年化收益率肯定会缓慢下行,此时如果选择一些资质较好的大型平台,锁定半年期至两年期的长期固定收益产品的年化收益率,无疑可以有效规避降息带来的影响。近期多家银行已下调1年期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表明收益率走低的趋势才刚刚开始,不排除央行明年连续降息的可能性。”
发表于2025-09-28 17:14:00
发表于2025-09-28 17:10:00
发表于2025-09-28 17:02:00
发表于2025-09-28 16:49:00
发表于2025-09-28 15:56:00
发表于2025-09-28 15:49:00
发表于2025-09-28 14:58:00
发表于2025-09-28 13:29:00
发表于2025-09-28 13:04:00
发表于2025-09-19 11:37:00
京ICP备11027698号 CopyRight 2010-201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