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更多

P2P平台陷阱多 学信贷教您三步防踩雷

关键词:

发表于2016-11-17 13:46:51 0 0
投资P2P平台一定要知道你的钱去了哪里,钱去的地方是否安全并且能够负担P2P的融资成本,钱是不是进了资金池。如果这三点都没有问题,这个平台就值得投资。
              “e租宝”事件无疑成为了众多投资人的心头刺,不禁让人想问P2P真的一点都不安全吗?所有的P2P都和“e租宝”一样吗?怎样的P2P平台才安全?为此我们专门请学信贷CEO杨立安向广大投资人传授如何从债权的角度评估平台风险。

  杨立安,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理学硕士,拥有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金融咨询师执照,曾在美国国际集团(AIG)新加坡公司,友邦保险(AIA)新加坡公司等多个跨国金融机构从事投资管理等工作,2014年10月创立学信贷平台,现为学信贷CEO。


  杨立安表示,很多P2P的投资人,投资时候只看重这个平台有没有广告、是不是很多人投、是不是有背景等等,却忽略了最关键的一点,它是否符合市场规律,不管平台广告再多、交易金额再大、知名度再高,只要不符合市场规律他就有崩盘的风险。P2P的市场规律是什么?就是你投资的钱最终有一个目的地,这个目的地可能是个人、是企业、是平台等等,但是这个目的地一定是真实的、并且也确实可以给你相应回报的。所以核心问题就是你的钱哪去了?


  现在很多平台,投资人的钱投进去,完全不知道钱去哪了,平台只是告诉投资人你的收益有多少,我们怎么怎么安全,有很多投资人投我们云云,最重要的钱去哪了一概不提。也正是因为投资人对平台的放纵,导致了很多平台假标、自融、超融。杨立安指出:评估平台风险的第一步,是看平台的债权资料是否真实、透明、清楚。如果平台的标的资料模糊,都是某企业,某项目,然后金额都是几百上千万,资料越是模糊,平台越是心虚。这时候投资人要擦亮眼睛,一定要了解清楚投资企业的真实情况再进行投资,


  不管P2P平台宣传的多美,比如环保P2P、供应链P2P、融资租赁P2P等等高大上的概念,其资金去向无外乎几个渠道:资金投向企业、资金投向个人、资金投向银行承兑汇票、资金投向其他P2P平台等,最终投资人的收益是他们给的。杨立安提醒投资人评估平台风险的第二步,是看投资目标是否能够负担的起P2P的融资成本,而不是饮鸩止渴。


  根据《2008至2014中国制造业500强研究报告》显示,2014年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的利润率仅为2.7%,5000个大的非金融公司,平均利润率一般是在7%左右。企业通过P2P行业进行融资的成本是多少呢?


  目前P2P行业给投资人的年化收益大约在10-12%左右,平台自身的利润算3%,运营成本、调查成本、推广成本、借款维护成本等大约在10%左右,这就意味着企业要付出超过20%的资金成本。假如这个企业运营正常,年利润率5%,在当前已经属于中上水平的企业了。


  以某环保P2P平台为例,他的一个借款标是某工业企业,公司资产约为4亿,在该平台每期标的为1000万,从今年5月到11月约7个月从该平台获得了接近2亿的借款,该企业需要付出约4000万的融资费用。根据平台给出的数据算出该企业年产值约为4亿,按照5%的利润率年利润为2000万元。


  所以这样一分析风险一目了然,当然有人说平台有担保,今年河北融投担保集团有限公司500亿坏账给广大投资人上了一课,很多担保公司担保的金额是自身注册资本的几十倍以上,而且单个项目的担保金额远超过自身资本的10%,甚至违规担保,项目出问题时担保公司真的能够担保多少,这无非是广大投资人心里美好的愿望,所以从源头把控,选择靠谱的项目才是硬道理。


  经过以上两步,已经判断了这个标的是真实的、并且可以负担P2P融资成本。杨立安强调评估平台风险的第三步,也是很多投资人忽略的一步,就是你投资的是否是资金池。在中国除了银行、基金等有专门金融牌照的金融机构可以建资金池,P2P平台是不允许的,这是违规的。而且,资金池的风险对于投资人来说会更高,因为资金池中你的钱和其他投资人的钱混在一起,你只知道你投了多少钱,这些钱投了几个项目,但是你没法说你每个项目具体投了多少钱。真正的P2P是你的钱投了谁,投了多少都是明确的,这样即使平台关闭了,你也可以直接找到债务人履行他的还款义务。这也从另一个方面为投资人的资金提供了保障。


  总而言之一句话,投资P2P平台一定要知道你的钱去了哪里,钱去的地方是否安全并且能够负担P2P的融资成本,钱是不是进了资金池。如果这三点都没有问题,这个平台就值得投资。


0条评论发表评论

热门文章

京ICP备11027698号 CopyRight 2010-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旗下网站:www.sendto.cn(公司网站)www.jiuye.net(就业数字图书馆)

合作单位: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