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

更多

来谊金科,资本的下一个猎物,未来移动安全认证行业“独角兽”

关键词: 安全认证 独角兽 行业

发表于2016-11-20 12:51:21 0 0
从其产品设计逻辑和市场实现方面来看,已在业内遥遥领先,一枝独秀。而且其产品并非单纯从企业安全成本所设计,而是更多加入了为企业带来增量业务的设计考虑。
              近期,来谊金融信息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来谊金科”)等企业被媒体报道将首批登陆科创板挂牌。或许,大多数人对来谊金科并不熟悉,但在新兴的移动安全认证行业,来谊金科却是一家具备成为“独角兽”潜力的高新技术公司。

  笔者此前曾多次听到行业人士谈论这家公司,去年也曾有机会和其业务骨干面对面交流。来谊金科如何成为首批登陆上海科创板的企业?有何独特优势取得资本和市场的信任?


  来谊金科于2011年创立于张江高科园区,其创始团队成员来自来于Gemalto、IBM、HP、快钱、中创软件等业界知名企业,拥有金融、安全等多行业背景,其技术团队的互联网安全认证服务经验已有25年之久,目前团队已有近百人。其推出的小微封从产品研发、测试到向市场推广,都非常低调,鲜见媒体报道。但据笔者了解,其客户目前已覆盖银行、券商、基金、互联网金融等行业,并且,来谊金科早在2014年底既已获得一轮A轮融资。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安全问题日益突出,这是催生网络安全认证行业的主要背景。从其官网业务介绍上看,来谊金科是一家为客户提供移动安全认证服务的专业公司,但区别于当下众多指纹识别、虹膜识别等生物安全认证的概念。来谊金科通过每台智能设备所独有的“特征值”数据进行安全交叉认证,保护网络用户的账户安全和交易安全。这种安全身份认证方式在2013年末曾被IBM认为是未来5年最具发展潜力的科技应用之一,并命名为“数字卫士”技术。因此,笔者预判来谊金科非常具有成为行业“独角兽”的潜质。


  1、弥补生物识别技术的“漏洞”


  在移动安全领域,目前曝光度最高的无非指纹识别、虹膜识别等生物识别技术。但其实在国际上,此类技术应用目前依然存在争议。从技术上来讲,无论是指纹,还是虹膜,最终还是以0101的代码形式出现,而这些数字一旦被黑客攻破进而复制,在其它设备上操作,依然存在安全风险;其二,从苹果公司目前推出的TouchID来看,这类身份认证更多是本地认证,而并不适合进行远程网络传输认证;第三,这种使用人体生物特征的方式不可避免的与个人隐私保护冲突,因此成为很多政府和机构担忧的问题。


  而通过设备识别技术,则正好解决了这一问题。来谊金科的小微封解决方案正是基于这一技术,其原理为通过前端移动APP或SDK采集智能设备上的特征值数据以及用户可扩展的近场蓝牙设备信息等多种设备“指纹”,然后与用户的各类账户绑定,进而通过后端的服务器进行认证。由此,即使用户的账号密码被盗,在其它设备(非绑定设备)上也无法操作;同时,加入了互联网因子,基于智能设备上信息的在线实时变动,可以不断丰富动态“指纹”变化,有效防止信息被复制。第三,相比固定的人体生物指纹,设备指纹在个人隐私方面的问题要安全的多。


  2、丢掉“U”盾


  大家应该还记得之前闹得沸沸扬扬的《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一个单日限额5000元让很多人咬牙切齿。其实该文件已经明确说了,只要符合一定条件,并不受制于5000元,只是有人有意无意忽略了这一点。比如“支付机构采用包括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在内的两类(含)以上要素进行验证的交易,单日累计限额由支付机构与客户通过协议自主约定”的规定。


  当然,很多人质疑,要是按照这条规则,每个手机都要配备一个U盾?其实,来谊金科已经解决了这一问题,扔掉U盾,依然可以进行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验证。来谊金科还从单纯的防止数字证书被盗用升级为将数字证书与设备指纹绑定,从而让用户的智能设备本身成为U盾,从而无需每部手机上插一个硬件U盾。


  3、独有的双通道交叉认证保护


  来谊金科的小微封解决方案则从根本上改变了现有的认证方式——采用双通道认证,即业务通道和认证通道分离。传统的方式下,这两个功能使用同一个通道,用户发出认证信号至金融机构的服务器,验证身份后,服务器发出业务(支付)指令按照原路返回,这就加大了信息被劫持的风险,而上述“保护壳”式的安全认证方式实质上依然是这个模式。


  而小微封则重构了这一路径,即用户发出验证信号通过A通道至金融机构服务器,验证后,业务(支付)指令将通过B通道传递给用户,由此将整个路径由单通道变成双通道,大大提升了安全性。


  以上只是笔者通过网络渠道了解到的信息,可能只是来谊金科技术优势的冰山一角,但从其产品设计逻辑和市场实现方面来看,已在业内遥遥领先,一枝独秀。而且其产品并非单纯从企业安全成本所设计,而是更多加入了为企业带来增量业务的设计考虑。


  来谊金科此次登陆科创板,也反映了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趋势的关注。国内的互联网行业发展至今,许多行业其实已经利用前期的资本优势完成对市场的覆盖,主要依靠商业模式创新的路子,笔者认为已经遇到了瓶颈。从现在开始,为适应国家经济战略转型的需要,技术创新型公司将成为政策所扶持的重点对象,同时也将成为资本所“围猎”的目标,科创板及战略新兴板的推出也是这种趋势的证明。去年,第一个公开喊出资本寒冬即将来临的经纬创投创始人张颖就称,“下一步将关注技术创新。”而投资大佬沈南鹏也称,“在未来的十年中,我们猜测技术创新型企业的比重会大大增加,而模式创新型企业会面临很多低壁垒、同质化的问题。”


  笔者不敢与两位投资大佬比肩,但在这点认识上,笔者赞同两位的看法。而据笔者了解,近期,来谊金科因列入科创版首批挂牌企业,而成为关联性产业资本及财务投资人的关注焦点。


0条评论发表评论

热门文章

京ICP备11027698号 CopyRight 2010-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旗下网站:www.sendto.cn(公司网站)www.jiuye.net(就业数字图书馆)

合作单位: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