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

更多

续航斗法,智能手机如何应对短板?

关键词: 智能手机 如何

发表于2016-11-23 21:32:40 0 0
纵使智能手机已经无所不能,可一旦没电,再绚丽的功能也不过是浮云——电池技术已然是智能手机最致命的软肋。业界一直在手机续航的问题上寻找突破,而要解决问题,无非是如何做到“开源”和“节流”。
              在智能手机已经普及的今天,手机不再是功能单一的通信设备,人们衣食住行的每一方面似乎都开始依赖手机,然而就在智能手机日趋成为人们生活中无法或缺的一部分时,它不足的一面也不断显现。

  诚然,智能手机在功能上的演绎不断走向极致,但手机最关键的配件之一“电池”却一直处在停滞不前的状态,最近我们似乎没有看到电池技术有任何太大的突破。而智能手机让手机增加了更多可能的同时,又让你不得不面对续航不足的现实。


  纵使智能手机已经无所不能,可一旦没电,再绚丽的功能也不过是浮云——电池技术已然是智能手机最致命的软肋。业界一直在手机续航的问题上寻找突破,而要解决问题,无非是如何做到“开源”和“节流”。


  



       

 


  向电池要容量


  加大电池容量提高续航能力,也是最简单粗暴行之有效的办法。现在市面上大部分大屏智能手机电池容量都做到了3000mAH,小米、联想、华为也都推出过4000mAH大容量电池的手机,金立手机电池容量也曾超过5000mAH。


  但是,手机电池越大,通常手机就会越厚重,影响美观和便携。此外,就单块手机电池来说,3000mah到4000mah已经算是极限,即使是苹果,也没有把容量做得更大,因为再大安全性难以保障。所以高能量密度的安全电池,必将是未来电池发展的一个方向。


  其中,国内手机厂商蓝魔,在其MOS1 max上就首次搭载了比亚迪6010mAH超大容量电池,其能量密度高达650Wh/L,远超行业平均水平,同样的电池容量只需更小的电池体积,使得该机实现厚度仅7.98mm,最薄处仅6mm。而且该型电池采用先进陶瓷隔膜工艺,通过环境、化学、物理等多方面测试,历经火烧、刺穿、挤压、高温、微波炉烘烤、跌落等32项安全严苛检测,不起火不爆炸,安全无忧。


  



       

 


  向硬件要功耗


  硬件功耗是影响手机续航最关键的因素,解决续航问题,硬件降耗势在必行。智能手机耗电主要集中在屏幕、网络链接以及主板芯片上,所以如何在这些位置降低功耗,成为手机续航的关键。


  不管你使用哪款手机,屏幕耗电量总排在手机功耗的首位,尤其是现在的大屏智能手机,所以选择功耗更低屏幕材质成为不少手机厂商的新选择,比如三星的super AMOLED屏幕,因为相对更省电特性而成为市面上一些智能手机的选择。


  手机处理器的功耗,也直接影响到手机续航。比如前阵子闹得沸沸扬扬的iPhone 6s的“芯片门”事件,同样是苹果提供的一模一样微架构的A9芯片,由台积电 16 纳米制程工艺生产的iPhone 6s/6s Plus和三星14纳米制程工艺生产的iPhone 6s/6s Plus在续航上差异明显。再比如之前高通骁龙810,因芯片发热问题对手机电池续航也构成影响而遭诟病。


  硬件功耗是解决手机续航问题的一个突破口,但是手机性能和手机省电的矛盾暂时也是不能回避的问题,智能手机屏幕和SOC决定体验,而强大的SOC与大屏幕又会提升功耗,未来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


  向系统要省电


  纵然增加电池容量,确实能够增强手机续航能力,但是智能手机的续航问题,仅靠大电池高容量,显然是不够的。如果只算电池容量的话,市面上大电池容量的手机也不少,但是续航称赞的似乎并不多见。其实智能手机系统软件硬件的优化与功耗的管理同样影响手机的续航水平。


  以苹果手机为例,虽然很多人都在埋怨iPhone的续航能力差,事实上是否真是如此呢?要知道iPhone 系列手机配备的电池容量大部分都在1800mAH左右,但是与市面上在售的3000mAH以上电池容量的手机续航能力相比,并不逊色,iOS每一次大小版本更新,或多或少都有电池优化的升级,可见苹果在系统省电优化上的功力和造诣有多深。


  所以,对需要长续航的商业用户而言,有大电池、同时又专门对软硬件优化设计过的手机才是续航的基础。就像上文提到的蓝魔MOS1 max这款手机,在配备6010mAH超大容量电池的同时,同时辅以MoEnergy魔能软硬一体省电技术,通过智能调节算法,更科学管理手机用电量,大大降低手机软硬件功耗,续航时间达到一般智能手机的2-3倍。


  向充电要时间


  用户对于续航的不满,一方面是因为手机续航时间短,另一方面则是对充电效率的不满。一天两充或许不是最可恶的,最可恶的是一充就是两三个小时。电池容量不大,充电效率不高,续航劣势就会被放大。假使一款手机充满电量只需几秒钟,而且无需充电线,直接无线充电,那么手机一天两充还会让人如此深恶痛疾吗?所以在这个问题上,快充和无线充电,也将是续航突破的方向。


  



       

 


  快充技术算是现在应用比较广泛的,当然,由于手机芯片的差异,行业内推出快充技术的标准也是纷繁多样,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例如OPPO看家的VOOC快充技术,30分钟就可以将3000mAh的电池充满75%,充电5分钟通话两小时,大家也耳熟能详。高通也推出了自家的Quick Charge 2.0技术,而且兼容性极佳,未来被推广到骁龙400,600,800全系列芯片上也是迟早的事。联发科这几年趁着智能手机的东风,做得风生水起,推出了自己的快速充电新技术也是自然的,Pump Express快充技术可内置于PMIC的电源管理集成电路。除此之外,金立、德州仪器、苹果等手机厂商和芯片厂商都在发展自己的快充技术。


  无线充电技术,大家应该也不陌生,诺基亚Lumia 920发布以后,无线充电功能还是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但实际上,诺基亚并不是最早在手机上使用无线充电技术的厂商,一年前飞利浦就曾推出过Qi无线充电标准的手机,但最终并未引起消费者关注。因为跟快充技术如火如荼的现状相比,目前的无线充电技术还不算成熟,不仅技术发展缓慢,标准也尚未统一。目前主流的无线充电标准有三种:Power Matters Alliance(PMA)标准、Qi标准、Alliance for Wireless Power(A4WP)标准。


  最后,想说的是解决智能手机续航问题,不是朝夕的事情。科技在进步,技术在更新,更高密度的电池,更多元的能量供给方式(高效太阳能甚至核能呢?),更高效更便捷的充电方式,这些,都可以YY,谁说就一定不会实现呢?


0条评论发表评论

热门文章

京ICP备11027698号 CopyRight 2010-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旗下网站:www.sendto.cn(公司网站)www.jiuye.net(就业数字图书馆)

合作单位: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