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以来,特别是2016年春节过后,整个金融市场理财产品收益率几乎都在逐步下调,以往以高收益率聚集人气的互联网理财产品也不例外。
“2015年以来,央行多次降息、降准,释放了大量流动资金,加上股市调整,金融理财产品收益率下滑趋势明显。”一位业内高层人士分析说:“互联网金融平台要想为投资者持续提供安全可靠的理财产品,让过去浮躁的收益水平回归到合理区间是重要前提。”
供应链金融专家、筷来财联合创始人兼CEO李宏文分析称,综合来看,三个方面的原因导致了互联网理财产品收益率的不断回落。
首先,整个金融市场呈现出来的变化,表明理财市场正全面进入收益率下降通道。
据《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15)》显示,封闭式产品平均年化收益率跌破5%,特别是下半年,兑付客户年化收益率降至4.1%左右。2016年初,央行再次降准,业内人士称,未来理财收益将继续承压,银行理财收益率会继续下降,理财产品收益率或将重回“3时代”。
互联网金融市场虽然依旧风靡,但回望2015年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整体发展走势,收益率同样一直处于下行的状态。有统计显示,互联网金融行业平均收益率已由2015年初的14%-18%下降到今天的8%-12%左右。而且率先降息的多为知名度高、合规性强、运营时间长、综合实力靠前的平台,比如陆金所、拍拍贷、有利网等。这一趋势与金融市场整体收益率的下行趋势一致。
其次,过高的收益率对互联网金融平台自身及行业都是一种威胁。过高的产品收益率意味着高运营成本,具有不稳定性和不可持续性,对一个正规经营的平台而言并不是常态。
很多互联网企业的起步,多是以资本实力的支撑,利用“高补贴”来抢夺用户市场,比如O2O、团购、外卖等。早期的互联网金融企业也多采取了同样的手段“亏本”获客,但也决定了这种方式的不可持续性。
监管的趋严要求互联网金融平台回归理性。稳健的运营、合理的产品设计、优良资产的获取等都需要成本覆盖。健康合规经营是互联网金融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如果持续“烧钱”营销,除非有非常庞大的财力支持,否则难以为继。
第三,互联网金融要服务实体经济,在宏观经济增速趋缓的背景下,实体经济获取资金成本也在进一步降低。
互联网金融企业必须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最终落脚点。李宏文称:“互联网金融创新不是盲目的创新,必须坚持金融的本质,以风险控制为生命线,服务实体经济为落脚点。说到底,互联网金融平台能多大程度的从根本上服务于实体经济,就多大程度的决定了一个平台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面对宏观经济的持续下行压力,实体经济尤其是传统经济持续疲软,遭遇发展瓶颈,面临转型升级的困点,企业融资需求萎缩,可承担融资成本下降。因此,互联网金融平台从资产端的获取上,就要释放融资企业的成本压力,这是服务实体经济的表现,也要求降低理财端的收益率。
3月14日、15日两天,筷来财连续推出餐饮新品牌“没名儿生煎”、“李老爹”理财项目,收益率分别为10.8%和12%。据悉,项目的推出正是源于筷来财平台希望通过创新的供应链金融模式来扶持连锁餐饮企业的转型升级。
同样,另一位资深人士认为:“国家鼓励支持互联网金融发展,目的是希望践行普惠金融,降低民间融资成本,打击过去的非法民间高利借贷,给实体经济提供资金支持。过高的收益率,对于实体经济企业来说则意味着高融资成本,不利于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
发表于2025-09-28 17:14:00
发表于2025-09-28 17:10:00
发表于2025-09-28 17:02:00
发表于2025-09-28 16:49:00
发表于2025-09-28 15:56:00
发表于2025-09-28 15:49:00
发表于2025-09-28 14:58:00
发表于2025-09-28 13:29:00
发表于2025-09-28 13:04:00
发表于2025-09-19 11:37:00
京ICP备11027698号 CopyRight 2010-201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