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在互联网行业指的是这样一种现象:互联网公司在日常运营中生成、累积的用户网络行为数据。这些数据的规模是如此庞大,以至于不能用G或T来衡量。
大数据到底有多大?一组名为“互联网上一天”的数据告诉我们。
一天之中,互联网产生的全部内容可以刻满1.68亿张DVD;
发出的邮件有2940亿封之多(相当于美国两年的纸质信件数量);
发出的社区帖子达200万个(相当于《时代》杂志770年的文字量);
卖出的手机为37.8万台,高于全球每天出生的婴儿数量37.1万……
截止到2012年,数据量已经从TB(1024GB=1TB)级别跃升到PB(1024TB=1PB)、EB(1024PB=1EB)乃至ZB(1024EB=1ZB)级别。
IBM的研究称,整个人类文明所获得的全部数据中,有90%是过去两年内产生的。而到了2020年,全世界所产生的数据规模将达到今天的44倍。每一天,全世界会上传超过5亿张图片,每分钟就有20小时时长的视频被分享。然而,即使是人们每天创造的全部信息——包括语音通话、电子邮件和信息在内的各种通信,以及上传的全部图片、视频与音乐,其信息量也无法匹及每一天所创造出的关于人们自身的数字信息量。这样的趋势会持续下去。
大数据时代对人类的数据驾驭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在商业、经济及其他领域中,决策将日益基于数据和分析而做出,而并非基于经验和直觉。庞大的数据资源使得各个领域开始了量化进程,无论学术界、商界还是政府,所有领域都将开始这种进程面对此次大数据铺天盖地的袭来,应对大数据的技术则紧随到来,云计算技术近年逐渐成为席卷全球的重要技术。
中投锐科认为数据是信息的载体,信息是有背景的数据,而知识是经过人类的归纳和整理,最终呈现规律的信息。信息是经过加工的数据,或者说,信息是数据处理的结果。信息与数据是不可分离的,数据是信息的表现形式,信息是数据的内涵。数据本身并没有意义,数据只有对实体行为产生影响时才成为信息。信息可以离开信息系统而独立存在,也可以离开信息系统的各个组成和阶段而独立存在;而数据的格式往往与计算机系统有关,并随载荷它的物理设备的形式而改变。大数据可以被看做是依靠信息技术支持的信息群。
在信息化时代,科技创新最大的障碍是狭溢和墨守成规。因为每一个科学工作者都有自己的专业范围和研究方向,每个学科也都有自己的研究定势和方法,这些范式和陈规既是科学研究的基础,同时也是科技创新的枷锁和障碍。中投锐科通过学科融合,打破学科间的壁垒,突破学科间的隔阂;不仅如此,中投锐科还通过数据融合,加强企业间的横向联系,促进企业间交叉渗透,达到企业间的融合出新。首席数据官连盟为企业领域提供了关键的技术和新的理念。
“数据本身就是一种资源,能转化为价值的资源。对人们来说意味着新的商业机会,没有哪一个行业有这种竞争的免疫能力,都将会受到影响,包括医疗、包括学习,所有的机构,都必须要能够适应大数据。这将是一场革命。 ” ――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同时,这也是中投锐科全体员工坚定不移的信念和未来前进的方向!
发表于2025-09-29 09:41:31
发表于2025-09-29 06:43:38
发表于2025-09-28 18:23:13
发表于2025-09-28 16:44:57
发表于2025-09-28 16:06:46
发表于2025-09-28 15:35:40
发表于2025-09-28 15:03:33
发表于2025-09-28 14:58:01
发表于2025-09-28 06:43:38
发表于2025-09-26 16:10:56
京ICP备11027698号 CopyRight 2010-201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