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是一项可以对公司中的各种活动进行协调的决策制定工具,同时也是对行为实施控制的一项工具。决策是指通过预算过程,将组织中某些专属知识和信息传递到组织中的另一部门,以便作出资源配置决策;控制是指以设定好的并层层分解的预算目标为标准,对组织内的活动进行监督和评价,并将绩效与报酬挂钩,起到控制组织行为的目的。决策功能包括沟通、协调、计划及资源配置等具体功能;控制功能包括业绩评价、经营控制和激励等具体功能。无论是决策功能还是控制功能,预算编制都是基础,而预算表格是预算编制、分析的载体,表格设计是否合理关系到预算的编制执行跟踪、分析等多个阶段。为了有效实现预算功能,需要构建合理的预算表格体系,指引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决策有用信息,以利于企业管理层合理分配资源,并进行业绩考核。
目前,从企业现有预算实践来看,尽管全面预算管理的理念已经由国家部委多次发文、很多积极管理创新的企业进行了实践,但仍然有不少企业对全面预算管理的理解并不深入,如预算表格体系在设计时是从财务角度出发,预算表格体系设计无论是从构成要素上来看,还是从编制方法与逻辑上来看,都不能体现全面预算管理的理念,不能满足企业内部管理的需求。
一、从财务角度出发的预算表格体系缺陷
(一)无法全面反映管理信息
会计核算是企业必不可少的工作,财务报表体系中纳入的是企业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任何可以用货币计量的信息。如果以此设计预算表格,不用货币计量的信息就不能纳入到预算表格体系中。此外,核算中的某些原则也可能造成预算信息的疏漏。比如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不要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但事实上,预算执行人员在编制预算时,本来就有高估费用的倾向,如果再基于谨慎性原则去设计预算报表,必然会加大预算松弛的现象。
(二)所涉及的管理层级维度欠缺
企业是财务核算体系的主体,如将预算报表体系沿用财务报表体系的做法,只反映企业主体预算年度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与现金流量。这样的预算报表体系反映的仍然是企业层面的信息,而非企业管理层级方面的信息。预算的功能包括业务规划、目标沟通、资源配置及业绩评估功能,从财务角度出发编报的预算报表只能反映企业整体业绩,很难评估某一部门或管理单位的业绩。同时,预算的重要功能之一是将有限的资源分配至最有效率的责任主体,而从财务角度出发的预算报表体系无法合理评估各部门(单位)的效率,因而就不能实现有效的资源配置。
(三)不能合理考评企业经营业绩
基于核算工作的需要,企业财务会计大多数情况下会人为地将持续经营期间划分为各个会计期间,并一一核算出每个会计期间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这就导致了它不能合理考评企业经营业绩。因为,从企业持续经营的管理需要上来看,企业基于整体目标的考虑,往往不可以完全着眼于当期的业绩,而应基于未来发展的需要进行业绩管理与评估。基于会计准则的预算表格体系却重在衡量当期业绩,不能引导企业各个部门(单位)按照企业整体战略的需要在各个持续经营的期间配置资源,核算战略业绩。
二、构建基于价值导向的预算表格体系
鉴于上文所描述的现有预算表格体系缺陷,在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领域耕耘多年的东华厚盾认为,为了更好地体现全面预算管理的全员、全业务、全过程的特点,发挥全面预算作为企业战略管理、资源配置管理、绩效评价管理、企业内控管理工具的作用,在企业实施推行管理前,需要以“为企业创造价值”为导向,搭建一套适合、实用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一套完整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应包括组织体系、指标体系、表格体系、编制体系、执行控制体系、变更体系、报告体系、考评体系,其中表格体系主要解决“逻辑关系”的问题。
(一)突出管理重点
一般来说,收入、成本、费用、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是各企业管理的重点。因此,预算表格在这些方面都较为详细,而累计折旧、资产减值准备、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等相对而言是较为常规化的管理,因此预算表格在这些方面较为粗放。另外,不同企业的管理重点也不相同,即使是同一企业在不同的发展时期也有不同的管理重点,这一点从每年的预算主题中就能看出来,因此,针对不同企业或同一企业不同时期,预算表格在设计上也应该有所侧重。例如,生产型企业的管理重点一般是成本费用,表格的重点应放在生产成本及管理费用方面,往往会根据需要增加相关的生产成本预算明细表。或者,企业正处于投资建设期,长期资产投资是管理重点,对固定资产投资、无形资产投资方面的表格应该更加详细一些,甚至可以根据需要增加一些分项目的预算明细表。
(二)表格层次和数据关系清晰
预算表格大致分为三个层次:一级表格是预算表格的总表,数据基本上来源于二级预算表格。二级表格是分项预算表,相关业务数据基本来源于三级预算表格。三级表格是部门预算表或业务预算表,主要提供的是各个责任中心的业务预算数据,是预算编制的基础数据,也是各个责任中心预算考核数据的主要来源。三个层次的关系基本上层层细化,下级为上级表格提供数据支持。当然有些非重点的预算数据也可以直接在上级数据表中反映或者根据勾稽关系计算得出,比如累计折旧、无形资产摊销等。
(三)不局限于会计报表格式
会计报表主要是为了满足外部报表使用人,如股东、银行、税务部门等的需要,和企业的管理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全面预算主要是为企业内部管理服务,因此表格的格式应以满足企业内部管理需求为主,从形式上不应局限于对外报表的格式。
(四)体现管理会计的思想
全面预算管理是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服务的,而管理会计的思想可以很好地解决核算会计与经营管理之间的矛盾。管理会计中有很多思想都对经营管理很有帮助,比如“变动成本法”。这种方法是在实际中应用较多的一种方法,通过“变动成本法”可以将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同时可以和量本利分析法结合起来,计算出企业的边际贡献率、盈亏平衡点、经营杠杆系数等,从而更直观地判断出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财务风险所在。
(五)从业务到财务的体现
一个单位和部门在做全面预算的时候,首先要有本部门和本单位的年度经营计划,明确明年的工作目标和具体内容;其次,根据年度经营目标编制经营计划并确定明年需要重点做的工作;最后,为这些经营计划或项目配置上必要的资源,就构成了一个责任单位除常规性工作之外的预算。
发表于2025-09-26 17:34:00
发表于2025-09-26 16:00:00
发表于2025-09-25 15:29:00
发表于2025-09-24 17:07:00
发表于2025-09-23 14:58:00
发表于2025-09-22 17:18:00
发表于2025-09-22 17:11:00
发表于2025-09-19 11:37:00
发表于2025-09-19 10:38:00
发表于2025-09-18 14:50:00
京ICP备11027698号 CopyRight 2010-201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