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

更多

米利财富坚持互联网普惠金融的初衷合规发展

关键词: 互联网 财富

发表于2016-12-16 01:27:22 0 0
普惠金融必须商业可持续。普惠金融在国内的定义里还有一条叫可负担的成本。这几个特点的叠加,使得普惠金融的实现非常困难。
            


  普惠金融这个问题已经讨论了很久。普惠金融有两条比较典型的特征,第一个特征是给小微企业和低收入者提供贷款,换句话说,就是所有的社会群体、个人、机构都应该平等的获得金融服务。这一点由于金融业“二八法则”的存在而很难做。普惠金融还有第二个重要特点,叫商业可持续。也就是说普惠金融不能是行政强制命令的,也不能是政府补贴让它去做的。扶贫、或者是慈善都不是普惠金融。普惠金融必须商业可持续。普惠金融在国内的定义里还有一条叫可负担的成本。这几个特点的叠加,使得普惠金融的实现非常困难。


  但互联网金融可能会给这个世界性难题的解决提供机会。


  什么是金融的“二八法则”?就是通常对于每一个金融机构来说,20%的客户能够提供80%的业务量。基于此,金融机构理性的反应就是把20%的高端客户服务好,这样基本上生意就不用担心了。如果还想服务下面80%的客户,基本上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因为即使把那80%的客户服务好了,仍然只能为金融机构贡献20%的回报。这个比较普遍的金融现象,导致传统的金融机构不愿意为80%的底层客户提供很好的服务。


  我们一般说的普惠金融,指的是给小微企业和低收入者提供融资。对于传统金融机构而言,服务小微企业和低收入者有几个现实困难:第一是其状态不稳定,经营与投资的失败率很高;第二是其一般缺乏可持续的信息;第三是其没有可抵押的资产。从哪一个方面来讲,传统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和低收入者做调查的难度都比较高,而且风险比较大。


  但过去的这些年,国内在普惠金融发展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我们的政策性银行做了很多努力,同时央行、银监会也一直在鼓励商业银行去做。过去发展的一万多家小额信贷公司也都是为了做这些工作。但最后发现要么是做不起来,要么就是很多政策没有遵循金融规律,总之效果并不理想。最突出的例子是:过去几年有一个“三个不低于”的政策,就是监管部门要求所有商业银行每年对小微企业的贷款比例都要上升。按道理说,这样的政策应该对增加贷款有所帮助,但这里最大的问题是行政主导,最后必然导致金融机构强制贷款。当然,如果是短期为了满足需求,这样也无可厚非,但是这种模式显然不可持续。


  之所以说互联网金融为普惠金融的实现提供了潜在的机会,是因为移动终端和大数据分析等技术的使用。首先,移动终端的使用,把千千万万客户连接到一个平台上,使得金融机构的获客成本降低。金融机构不需要逐个地区建设分行。目前很多移动终端平台已经汇集了上亿客户,潜在的市场已经建立起来。第二个特点是大数据分析。很多传统金融机构发现为小微企业和一般个人提供金融服务的难点是没有办法做尽职调查,大数据分析如果做好了是可以克服这个问题的。我觉得这两条为所谓的数字普惠金融提供了很好的可能性。到底能不能做到还要看实践。


  米利财富认为我们国家在互联网金融方面发展速度确实很快,取得了很多成绩,而且实现普惠金融方面,确实有着明显的优势。尽管现在监管严格,但是只要合规发展,必将不可限量。


0条评论发表评论

热门文章

京ICP备11027698号 CopyRight 2010-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旗下网站:www.sendto.cn(公司网站)www.jiuye.net(就业数字图书馆)

合作单位: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